急需一篇赞美工艺工程师的文章

如题所述

春节前夕,岭南明珠体育馆门口、祖庙门口等多个地方都装上彩灯,花灯亮灯迎客,华丽炫目,陪伴着佛山市民度过了喜气洋洋的春节。这些彩灯,都出自佛山的灯色工艺师之手。工艺师们设计、扎制的彩灯,还运往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国家,在当地大放异彩。
一代代心灵手巧的灯色工艺大师们,从年轻时就开始跟这一古老传统的艺术结缘,用一双巧手扎制出晶莹剔透的彩灯。又通过他们的智慧,对这一传统工艺进行改革创新,使彩灯重焕新生从室内走向广场,不仅在佛山、港澳地区大受欢迎,并远涉重洋,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流光溢彩,散播佛山灯色的魅力。
他们的巧手让佛山灯色艺术重焕光彩,他们的人生也因彩灯而更加精彩。
杨玉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入行时间:1962年。墨鱼骨、瓜子、灯芯草、木刨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经过杨玉榕的一双巧手加工,就可做出一盏盏晶莹剔透的彩灯。做了40余年彩灯的杨玉榕,去年被评上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目前佛山唯一的女“国字号”大师,也是广东省仅有的两位女“国字号”大师中的一位。
杨玉榕出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居至佛山,并在这座城市扎根。受教美术的父亲杨焱教授影响,杨玉榕对美术也很感兴趣。1962年,刚刚十六七岁的杨玉榕进入佛山民间艺术社,成为一名学徒,在剪纸、灯色等车间学习各种艺术门类的基本功。在几种手工艺中,她最感兴趣的就是灯色艺术,当了3年学徒,她就可以独立设计、创作出彩灯。
杨玉榕的彩灯处女作《一帆风顺》是一盏剪纸玻璃纸灯,这件作品在交易会上很受欢迎,吸引了不少订单,让杨玉榕很受鼓舞。凭着悟性与努力,杨玉榕很快担任了艺术社灯色车间主任,后来升至艺术社的副总经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曾用墨鱼骨扎成秋色灯,这在当时尚属首创。当时她跑遍了佛山的药店,才凑齐了墨鱼骨。墨鱼骨轻而脆,加工时,稍不留神就会粉碎,杨玉榕小心翼翼地雕刻,再拼起来,花了许多心血,终于制成墨鱼骨灯。这盏灯晶莹剔透,看起来很像是象牙骨雕。灯做好之后,大家评价都很高,还有一盏送到阿尔巴尼亚展出。
在杨玉榕的工作室里,放着一盏非常别致的灯芯瓜子灯。彩灯上点缀着一朵朵红、黑、淡黄色的小花,如果不是走近细看,再听杨玉榕的介绍,很难看出这一朵朵小花原来是用红瓜子、黑瓜子、哈密瓜子跟葵瓜子拼成的,中间嵌上一颗红豆或黄豆,就成了小花的花芯。
这一盏别致的彩灯,凝聚了杨玉榕许多心血。2004年,杨玉榕受邀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我想做一盏秋色灯,体现佛山的传统,但用什么材料来做,却是一直拿不定主意,”杨玉榕说,有一次,她到市场上买东西,走到卖瓜子的小摊前,突然灵机一动,决定用灯芯草和瓜子做一盏彩灯。用来做彩灯的瓜子,形状、颜色要求都很高,杨玉榕走了好几个市场,买了两斤黑瓜子,红瓜子、葵瓜子各买了一大包。为了积攒哈密瓜子,她还发动家里人吃哈密瓜,连续吃了10来个哈密瓜,把所有瓜子洗干净,晒干,精选出修长饱满的瓜子进行加工处理。从准备、设计到扎制,杨玉榕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做成这盏特别的灯芯瓜子秋色灯,这盏构思别致、造型美观、工艺精巧的灯参展后受到一致好评,并获得银奖。去年,杨玉榕参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这盏别致的灯芯瓜子灯让评委们过目难忘,杨玉榕顺利当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08年春节前夕,香港文化中心及西九海滨长廊展出的70个福娃及8组红灯笼等共500多件花灯,就是出自杨玉榕及工友之手。70个福娃,形象各异,射击、游水、举重……其中,最高的作品是3.3米的欢欢彩灯。这批作品,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赶制出来,那段时间,杨玉榕早上7点多就来到工场,比其他工友还要早一个多小时。一直苦干到晚上12点多,有时甚至等到凌晨1点才收工,不过,做出来的作品深得好评,杨玉榕感到虽然辛苦却很值得。

参考资料:珠江时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