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苏轼的号“东坡居士”是怎么来的啊?谢谢

如题所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生于四川眉山,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卒于江苏常州,终年66岁。可他是在46岁后方自号为“东坡居士”的。

  苏轼宦海沉浮44年,颠沛流离,命运多舛,是封建社会中承受苦难较多的一位士大夫文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他44岁,横遭“乌台诗案”而身陷囹圄,后幸遇赦于元丰三年二月,被贬官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朝廷饬令“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实际上是个虚职,在阴险卑鄙的文字案中,他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这是苏轼在政治上迭受挫折甚至经历生命危险的不幸时期,也是他在生活道路中反思人生、参悟禅理、佛老思想日益根深蒂固的时期。

  元丰六年他作了一首《东坡》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原是黄州山脚一片数十亩大小的荒地,他在坡边筑一茅屋,朝出晚归,“与田父野老时时相从”,对人民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体察和感受。他垦辟躬耕,怡然自乐。“荦确”是大而多的山石,隐喻文人仕途的多艰,封建官场的险恶,“自爱铿然曳杖声”是诗眼,“自爱”表明其淡泊超脱的处世态度,“铿然”形容声音响亮有力。“曳”为牵引,意指拄杖行走也落地有声,可见身处逆境不消沉,而是恬淡潇洒,孤傲不屈,倾情于心爱的文学事业。苏轼是一位富有浪漫气质和鲜明个性的大文豪,虽屡遭政治迫害,内心苦闷,可他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力求从心理上探寻一条随缘自适、寄情山水、在老庄哲学、佛禅玄理和大自然环境中超越的途径。这是隐逸文化现象的生动反映。宋代士大夫文人将传统的隐逸观念加以重新整合,形成了一种颇为灵活的处世心态和行为方式,力图摆脱羁縻、冀求游离于现实之外,努力守护个人的精神家园,谋求自己的闲适生活与诗意人生。

  由此可见,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是颇有缘由和深意的,“东坡”是他百感交集、刻骨铭心的地方,也是他潜心磨砺、笔走华章的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艺术生命的新起点,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是在贬官黄州以后写成的。

  元丰三年二月到元丰七年四月,他在此度过了四年多的垦耕生活,与人民的思想感情日益密切,对官场的倾轧行径深恶痛绝;“居士”是信奉佛教而不剃度出家之人,“居士”之名显示出佛老思想已成为苏轼在险恶困境中的精神支柱,成为他排除矛盾和焦虑思绪的自我解脱的神秘力量。同时,也使他在艺术创作上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清新洒脱和豪迈奔放的文风,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清雄”风格,深刻地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和艺术审美追求。

  于是,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开始喜称他为“坡公”和“坡仙”,苏东坡的大名因此不胫而走,饮誉中外文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3

苏东坡来由的介绍

第2个回答  2011-03-27
在黄州时,苏轼自己种了一块土地,在东坡,所以自号东坡居士。
第3个回答  2011-03-25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郡守给了他一块地,那块地在城东,因此叫东坡,而此地是白居易当年耕作的地方,苏轼又十分敬佩白居易,在此定居后,自号东坡。
第4个回答  2011-03-28
他被贬黄州的时候,比较穷,需要自己种地劳作苏轼自己种了一块土地,在东坡。所以他自号东坡居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