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均匀半空间中的人工直流电场

如题所述

为在地下建立人工直流电场,需将直流电源的两端分别经电极A和B接地,电流由 A输入地下导电介质,由B流出,通过电源形成闭合回路,于是地下就形成了电场。A 和B称为供电电极。当A与B距离很大时,可将供电电极视为两个点电极,此时地下电 场称为两个点电流源的电场。若仅考虑A极,将B极置于较远的地方,即A极附近的电 场不受B极的影响,或影响甚微可忽略不计,就获得一个点电流源的电场。此外,若A 与B间的距离与其到观测点的距离相比很小时,就可视A与B所形成的场为电偶极场。

(一)点电流源电场的分布规律

若地表水平的地下半空间充满电阻率为ρ的均匀导电介质。当地面只用A极供电,其电流为I时,在距A为r远的任一点M处的电流密度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根据欧姆定律E=j·ρ,可以得到M点的电场强度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由于场强等于电位的负梯度,即 ,于是得到M点的电位表达式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从以上三式看出,一个点电流源的电场和电流密度均与矢径r的方向一致,其等位面是一系列以点源为中心以r为半径的同心半球面,电流密度j与等位面正交。在点源附近 电位衰减很快,随着远离点源衰减变慢。

对于以A为+I,以B为-I形成的两个异性点电流源的电场,按场的叠加原理,可以得到任一点M的电位和电场强度表达式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图4-1即为按式(4-5)和式(4-6)计算的两个异性点电源的电位和电场分布图。从图中看出,靠近电极处电位变化快,即向着A极方向电位迅速增高,向着B极方向电 位迅速降低,AB中段 AB处电位变化较慢,其中点电位为零。在电极附近电位 梯度大的地方,电场强度的绝对值也大。AB中部电位梯度变化不大,电场强度值也变化 不大,电流线基本与地表平行,呈现均匀场的特点。

图4-1 均匀半空间中两个异性点电流源的电场、电位分布图

(二)电流密度的垂向分布

电流密度的垂向分布规律对地电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实际测量中,是根据地表电 流密度的变化来判断地下地质体的分布。若集中于地表的电流越多,流入深部的电流就越 少,当流经深部地质体中的电流密度很小时,该地质体电阻率的变化对地表电流密度的影 响就不大,也就探测不出该地质体的存在。

对于一个点电源而言,与A相距为r处的地表O点电流密度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在O点的铅垂线上,距地表为h的M点处电流密度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式中θ为AM与地平面的夹角。θ=45°时, ,可见在此条件下,M点的电流密度 仅为地表电流密度的1/2。

对于两个点电流源,地表AB中点O处的电流密度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在AB的中垂线上深度为h的M点处,电流密度按矢量叠加可求得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当θ=45°时, 。从中看出,两个点电流源较一个点电流源的电流密度随深度衰减快,这是因为两个点电流源情况下, 与 的 垂直分量互相抵消的缘故。

图4-2 电流密度随深度分布曲线

对于地电测量,只能在地面电流密度的背景 上反映地下M点处电流密度变化,因此,必须使 与 的比值达到一定大小,方有可能发现深度为h的M处电阻率异常。图4-2是按下式计算的 随h/r变化的图形: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可以看出,地表电流密度最大,随深度衰减 很快。当h/r=1时,电流密度的比值约为0.3,而当h/r=2时,电流密度的比值几乎达到0.1了,也就是说h=AB处的电流密度仅为地表的1/10。因此,位于h≥AB/2深处的地质体很难在地表产 生可靠的地电异常。这样,要想加大勘探深度,只有增加AB/2之间的距离,即AB越大,勘探深度也越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