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怎么这么高?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大变乱时代,外国列强的入侵,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可以说一是反封,二是反帝,而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掀起洋务运动,处理天津教案,这些事件都决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曾国藩很早就认识到了国内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对当时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知道此非常之时,不再是空议“澄清天下之志,效仿经世之学”的时刻,就多次向朝廷上疏,可惜不被咸丰帝采纳。于是,曾国藩走上了协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的道路,这也是对他争议最大的地方。

有些人认为:太平天国后期根本没有前途,它的存在只会使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只会对外国殖民主义者更加有利,因此平定太平天国起义,迅速恢复统一,是历史的迫切要求,而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实际上是避免了中国历史的倒退,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但后期的历史证明了,让满清继续存在,是比太平天国更大的历史倒退。当然,曾国藩毕竟是有历史局限的,不可能要求他更多。

曾国藩一方面痛恨西方侵略,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师夷长技以制夷”,掀起了洋务运动,也可以说是在清王朝长久的闭关锁国的顽固思想下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意义无疑是积极和有益的。

曾国藩的治军,最重视思想教育,这一点不仅是当时,在后世也有很多效仿者。

另外,曾国藩在文学上继承桐城派而自创湘乡派,成为湖湘文化的代表,无论在思想学术、处世交友、治家育子等诸方面都有着非常难得的独到眼光,而且曾国藩对自己的人格修炼提出的诚、敬、静、谨、恒,近乎圣人的要求,直到今天,依然能让人们在修身养性上受益匪浅。

曾国藩被视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获得了人们的极高历史评价,甚至评价其“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其实是太美化他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4

自然是因为他本人很优秀,为人处世都令人敬佩,见证了清朝晚期的颓败,曾国藩在清朝后期的作为是值得称赞的,贪污腐败的清廷脆弱的不堪一击,他思想开明独具慧眼,安排中国首批学生留学国外,领军镇压叛党,丰功伟绩可以说有很多,如题所说政治家战略家之类的都有他。

        一方面是由于他的业绩为人称道,更重要的是他的自我修养,时常被人拿来称赞,也算是作文里信手拈来的人物,他的优秀也在于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相当规范的生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恪尽职守说的就是他了,曾国藩语录过去摘抄过很多,无一不是他的良好品行。

        一个肯要求自己的人总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饱读经书灵活变通,为人谨慎,曾国藩的一生几乎没有黑点,后人对其较高的评价,一是对其人,二是对其所作所为,用曾老的话说: 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所以他征服了属于他的历史。


第2个回答  2019-03-21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

曾国藩实际上死于处理天津教案导致的精神打击。在如履薄冰的对外关系处理中,他的忠、信、笃、敬四字秘诀,未能挽救自己的名声乃至生命。"

第3个回答  2019-03-23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时,组建湘军,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组建湘军,咸丰元年(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咸丰帝诏群臣言得失,曾国藩进言“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又推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再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帝的过失,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数日后复阅,才心服而纳谏,并对其加以褒答。5月,署刑部右侍郎。10月,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

    镇压叛匪,咸丰四年(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攻占南京。


第4个回答  2019-03-22

曾国藩,初名子城,子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军事上,第一,曾国藩以“忠义”为准则的建军军事战略思想。他想军队必须要有一个特色,及在军队内部强化封建思想。曾国藩主张采用原籍招募的办法招纳士官,通过私人的关系建立他们相互之间的友谊,这样有利于强化和管理军队,使得军队出现了一种凝聚力,来维持军队的协调和稳定。
第二,以“勤、恕、廉、明”为要义的治军军事战略思想,以“礼、城”为本。
第三,“以主待客”、“奇正互用”的作战军事战略思想。他认为用兵的关键是要区分主客、奇正的特点,并且在战场上要做到忽正忽奇,忽主忽客,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理学上,曾国藩将“性”与“命”两个命题并列,他不仅赋予“性”与“命”以鲜明的道德属性,而且赋予它们强烈的政治属性,使之成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与纲常理论关系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曾国藩被称为“一宗宋儒”。可见,他是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