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感那么低?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感那么低?

在中国历史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了数不清的诗词文章,他们背后是更多的作者,唐宋八大家就是历史中万里挑一的杰出人才,能被后人选入入选“唐宋八大家”的,则个个皆为千年难遇之才。所以曾巩的存在感低的原因就不可能是实力的问题。虽然文学家们的名气因才华而起,但名气并不完全等同于才华。

实力并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作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存在感那么低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曝光度少。在学校的初高中课本中,唐宋八大家的其他几位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散文或者诗词入选课本,唯独曾巩的没有。没有文章或者诗词被普及,所以,曾巩自然存在感就低。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柳宗元的《江雪》在甚至小学课本里就有。在中学课本里,韩愈的《师说》;苏轼的《水调歌头》不用说,苏洵的《六国论》也选入了;苏辙则做为 “三苏”,再加上个人的文学造诣,又会在注释中与苏轼一起出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更是一直为人所传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高中也是经典背诵篇目。曾巩无一篇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因为他太低调了,要不就是他的文采没有其他七大家强,所以很少人知晓他的名字。
第2个回答  2019-07-08
只是其他七个人的存在感太强,把他掩盖了而已。另外七大家对他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第3个回答  2019-07-09
可能因为其他七个人的光芒、知名度比较高,导致了针孔的存在感很低。而且我们所接触的诗词当中,曾巩的诗词了解的特别少,甚至没学过。
第4个回答  2019-07-09
为什么在历史上曾巩的存在然那么低,原因很简单,曝光度低。在我们上学期间,语文课本上都会出现其他八大家的作品,诗词唯独曾巩的特别少。所以我们对他的了解也非常的少。所以存在感也就比较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