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idi格式

如题所述

MIDI文件格式属于二进制文件,这种文件一般都有如下基本结构: 文件头+数据描述 文件头一般包括文件的类型,因为Midi文件仅以。mid为扩展名的就有0类和1类两种,而大家熟悉的位图文件的格式就更多了,所以才会出现文件头这种东西。

MIDI文件有几个变通格式,如RMI和CIF等。其中CMF文件(creative music format)是随声霸卡一起使用的音乐文件。RMI文件是Windows使用的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文件的一种子格式,称为RMID,即包含MIDI文件的格式。

扩展资料:

midi格式的构成:

MIDI的数据是由若干个格式相同的子数据构成的,这些子数据在多音轨的格式中记录了一个轨道的所有信息。多加一个音轨,就简单地把数据追加在前一音轨的后面就可以了,不过不要忘记更改文件头中的nn nn(轨道数)。

先看全局音轨。全局音轨包括歌曲的附加信息(比如标题和版权)、歌曲速度和系统码(Sysx)等内容。不管是全局音轨还是含有音符的音轨,都以“4D 54 72 6B”开头,它其实是ASCII字符“MTrk”,其后跟着一个4个字节的整数,它标志了该轨道的字节数,这不包括前面的4个字节和本身的4个字节。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后面的例子中去理解。

接着就是记录数据的地方了,每一个数据有着相同的结构:时间差+事件。所谓时间差,指的是前一个事件到该事件的时间数,它的单位是tick(MIDI的最小时间单位)。它的构成比较特殊,这里要用二进制来说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IDI文件格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9
MIDI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Interface的缩写,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乐器数字化接口,可以把MIDI理解成是一种协议、一种标准、或是一种技术,但不要把它看作是某个硬件设备.

当然硬件也是MIDI的媒体。还是先从它的硬件将讲起吧,MIDI不是首先出现在计算机里面的,它是由电子乐器生产厂家为了不同型号的电子乐器的“交流”而产生的,由于它采用的是数字化技术,当然自然而然的很容易的与计算机挂上了关系。所以我们要讲MIDI乐器的接口,有三种,MIDI OUT、MIDI IN、MIDI THRU。这些可以在你家里的MIDI乐器或带有MIDI的电子琴(现在的很多电子琴上都有MIDI接口)上找到的。MIDI OUT是将乐器中的数据(MIDI消息)向外发送;MIDI IN就是接收数据啦;至于MIDI THRU嘛,是将收到的数据再传给另一个MIDI乐器或设备,可以说是若干个乐器连接的接口。可以这样说,MIDI所描述的是将MIDI乐器弹奏出的音变成01010一样的数据输出,也可以将计算机中的软件将要表示的音变成01010的二进制数据通过声卡输出,或者接收一些01010的数据进行处理。以下对这个问题谈一谈。

MIDI(midi)音乐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如果它很简单,那么它可能就不美妙了。用人的方式,比如用五线谱来描述就已经让人望尘莫及了,何况把它变成了一些数字信号呢。然而,就有那么一帮傻子对数字感兴趣,就是可以让你用方便的工具很容易的把复杂的音乐描述出来,中国的傻子们还不够努力,在我所见到的中文MIDI制作软件还没有一个稍微称得上专业式的,也没有真正傻瓜式的。其实傻子也不好当,你既要精通音乐,又要有很好的软件开发经验,要深入了解MIDI。言归正传,看看音乐家是如何描述音乐的吧。音乐家在弹钢琴的时候,当他按下琴键的时候发出声音,松下琴键的时候停止这个音,这个音的高低是可以用数字表示的,按下与送开琴键可以用一个标志来表示,当然还有颤音、滑音、这个音的强度、这个音在我的什么位置(是靠近我的左耳还是右耳发音)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信息都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至于具体发音是由音源来处理了,它可以固化在声卡里(看你的声卡怎么样了),这还不是最复杂的地方,当几种乐器同时发音的时候,我们就要有处理的方法,这就有通道(Channel)的概念了,在一个通道里可以用一种乐器,在另一个通道可以用另一种乐器,将两个通道同步演奏,你就可以听到两种乐器的演奏了,在一个通道内部的一个乐器可以同时发几个音,组成一个和弦很容易的了。通常一个标准的MIDI有16个通道,GM标准里的第10通道是专为打击乐设定的。

早期的MIDI设备除了都能接受MIDI信号之外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音色排列的方式上更是“随心所欲”的。也就是说您在这台琴上制作完成的音乐拿到另一台不同型号的琴上播放时会变得面目全非,小提琴可能会变成小号,长笛可能会变成吉他,钢琴可能会变成大鼓……这对于专业音乐人士的工作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必竟他们制作一次灌成唱片也就完事儿了,但是对于音乐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多媒体的发展却极为不利。

于是著名的日本ROLAND公司于1990年制定出它称之为GS的标准。GS标准是在ROLAND的早期产品MT-32和CM-32/64的基础之上,规定了MIDI设备的最大同时发音数不得少于24个、鼓镲等打击乐器作为一组单独排列、128种乐器音色有统一的排列方式等。在这几项规定中,最重要的就是这128种音色的统一排列方式。有了这种排列方式,只要是在支持GS标准的设备上制作的音乐,拿到任何一台支持同样标准的设备上都能正常播放。

GS标准的制定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它使得全世界的电子乐器有了一个“全方位接触”的机会。可是,也许是由于这个标准真的是过于复杂,更可能是由于众多的MIDI设备制造商不愿意形成ROLAND的独霸世界标准的局面,总之最后世界各国的MIDI设备制造商并没有全盘接受这个标准,而是将之稍作改变,泡制出了一个GM标准。

GM标准的全称应该是“通用MIDI标准系统第一级”(General MIDI system Level1),这个标准制定于1991年,在GS标准基础上,主要规定了音色排列、同时发音数和鼓组的键位,而把GS标准中重要的音色编辑和音色选择部分去掉了。GM的音色排列方式基本上沿袭了GS标准,只是在名称上进行了无关痛痒的修改,如把GS的Piano 1改名为Acoustic Grand Piano等。

虽然GM标准不如GS那样功能强大,但是它毕竟是世界第一种通用的MIDI乐器排列 的标准,而且正因为它将ROLAND GS标准作了简化,也使得更多的MIDI设备厂商可以制造符合此标准的MIDI设备。所以GM标准刚一制定,就得到了MIDI厂商,尤其是多媒体设备厂商的热烈响应。此后,各大MIDI厂商的设备纷纷被敲上GM的标制,MIDI设备之间实现了比以往更深层次的交流,为多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作好了准备。对于现在的MIDI设备,GM标准是最基本的了。

另一个MIDI巨头YAMAHA也不甘示弱,他当然不甘于这样一个要求很低的标准,所以YAMAHA于1994年9月提出了自己的音源标准--XG。XG同样在兼容GM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扩展,如加入了“音色编辑”的功能,使得作曲家可以在MIDI乐曲中实时地改变乐器的音色;还加入了“音色选择”功能,在每一个XG音色上可以叠加若干种音色。

所以我们目前常见的MIDI标准由GM、GS、XG,它们之间竞争还会继续,当然这指的是GS与XG。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18
关于MIDI的几个初步概念
 1.MIDI简介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简称,意为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它是一种电子乐器之间以及电子乐器与电脑之间的统一交流协议。从80年代初问世至今,它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现已成为电脑音乐的代名词。我们可以从广义上将为理解为电子合成器、电脑音乐的统称,包括协议、设备等等相关的含义。
  2.三个标准
  由于早期的MIDI设备在乐器的音色排列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不同型号的设备回放同一首乐曲时也会出现音色偏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便出现了GS、GM和XG这类音色排列方式的标准。
  之所以将GS排在第一位是由于它最早出台,并且是由业界大名鼎鼎的ROLAND公司制定并推出的。ROLAND是日本非常出名的电子乐器厂商,其生产开发的电子键盘、MIDI音源以及软波表都享有盛誉。所以GS颇具权威性,它完整的定义了128种乐器的统一排列方式,并规定了MIDI设备的最大复音数不可少于24个等详尽的规范。
  GM标准则是在GS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简化而成的。由于它比较符合众多中小厂商的口味,一时间成为了业界广泛接受的标准。
  在电子乐器方面唯一可与ROLAND相匹敌的YAMAHA公司也不甘示弱,于94年推出自己的标准——XG。与GM、GS相比XG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功能和一流的扩展能力,并且完全兼容以上两大标准。而且凭借YAMAHA公司在电脑声卡方面的优势,使得XG在PC上有着广阔的用户群。
  3.MIDI文件的本质
  眼下在一些游戏软件和娱乐软件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很多以MID、RMI为扩展名的音乐文件,这些就是在电脑上最为常用的MIDI格式。有的朋友可能会惊奇的发现,一首4分钟左右长度的MIDI,其容量只有百余K字节。而同样长度的波形音乐文件(*.WAV)则高达40MB左右,即使是经过高比例压缩处理的MP3也要有4MB大小,相比之下为什么MIDI会如此小巧玲珑呢?因为MIDI文件并非像WAV或MP3那样量化的纪录乐曲每一时刻的声音变化,它只是一种描述性的“音乐语言”,只要将所要演奏的乐曲信息表述下来就可以了。譬如“在某一时刻,使用什么乐器,以什么音符开始,以什么音调结束,加以什么伴奏”等等,这些信息所占用的几十K空间对于如今大容量的硬盘来说只是沧海一粟罢了。而且小巧的体积也成为MIDI越来越受到欢迎的因素之一。
  4.MIDI文件的回放合成手段
  既然MIDI文件只是一种对乐曲的描述,本身不包含任何可供回放的声音信息,那么一首首动听的电脑音乐又是如何被我们的声卡播放出来的哪?这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合成手段了。就电脑声卡而言,最为常见的手段是FM合成与波表合成。前者多用于以前的ISA声卡,FM是“频率调变”的英文缩写,它运用声音振荡的原理对MIDI进行合成处理。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加上这类声卡采用的大多数为廉价的YAMAHA
OPL系列芯片,效果自然很差劲;而波表合成则要好得多。
第3个回答  2007-04-20
MIDI:作曲家的最爱

经常玩音乐的人应该常听到MIDI(Musical 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这个词,MIDI允许数字合成器和其他设备交换数据。MID文件格式由MIDI继承而来。MID文件并不是一段录制好的声音,而是记录声音的信息,然后在告诉声卡如何再现音乐的一组指令。这样一个MIDI文件每存1分钟的音乐只用大约5~10KB。今天,MID文件主要用于原始乐器作品,流行歌曲的业余表演,游戏音轨以及电子贺卡等。*.mid文件重放的效果完全依赖声卡的档次。*.mid格式的最大用处是在电脑作曲领域。*.mid文件可以用作曲软件写出,也可以通过声卡的MIDI口把外接音序器演奏的乐曲输入电脑里,制成*.mid文件。
第4个回答  2019-11-10
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MIDI)
是20
世纪80
年代初为解决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的。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
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等。它们被统一表示成MIDI
消息(MIDI
Message)
。传输时采用异步串行通信,
标准通信波特率为31.25×(
1±0.01)
KBaud。
MIDI仅仅是一个通信标准,它是由电子乐器制造商们建立起来的,用以确定电脑音乐程序、合成器和其他电子音响的设备互相交换信息与控制信号的方法。
MIDI系统实际就是一个作曲、配器、电子模拟的演奏系统。从一个MIDI设备转送到另一个MIDI设备上去的数据就是MIDI信息。MIDI数据不是数字的音频波形,而是音乐代码或称电子乐谱。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969.html?wtp=tt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