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在帮助别人而得不到帮助,很愤怒怎么办?

如题所述

对于你总在帮助别人却得不到别人帮助的问题,愤怒生气是没有用的,还应该想想问题的原因出在哪里。

首先要肯定的是你愿意帮助别人,这是一种很高尚的品德,不应该因受到困扰而改变,要继续保持。其次对于你得不到别人的帮助给出一点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般来说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化身份

人在给予他人帮助时会带有很强的选择性,往往是更愿意帮助那些自己认可、熟悉的人。这是由人类天生的归属感决定的。所以,你想获取帮助,就要注意转化自己的身份,成为别人眼里的认可熟悉之人。你需要发掘和别人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来帮助自己进行身份的转化。与此同时,还需要彰显出自己的作用和能力,你越显得重要就越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

二、给予标签

在你想获取帮助时,可以为对方设立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可以是一种独特的身份或者积极的形象,比如说“你是否可以当我的助手”,“你是否愿意成为项目里的一份子”,这样就比说“你能帮个忙吗“会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因为一个积极的标签可以让他人感觉到自己的的作用很重要,更容易激发出人的主动性来。

三、给予反馈。

任何人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帮助行为产生效果,所以想获取帮助就要及时的进行效果反馈,你要确保让帮助你的人知道他们的帮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事先说明了自己需要的帮助和预期的效果,这样会让别人更有动力的帮助你。

以上几点建议,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9

这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失衡,在这种失衡状态下,你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愤怒,为什么我总是在被别人榨取,而无法从他人那里获得好处。为何会进入这样一种关系模式?这正是值得你审视和反思的地方。

首先,你总是站在一个付出者的位置,而从来没有体验过被付出的感受。

付出和收入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你的愤怒。

但其实对于你的付出,在你的内心深处,也是要求对方有同样的回报的。你的内心也有被帮助的强烈需求。你是否有向你的朋友求助过,是你根本就没有求助过,还是你的求助被拒绝了?

不如试着交换一下位置,偶尔做一个求助者,去体验一下被朋友们帮助的感觉。

其次,付出与被付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段关系中,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无法控制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是好的反馈,那我们就享受,如果是不好的反馈,那我们就放下。

回想一下,别人对你的反馈,无一例外都是不好的吗?还是因为你的期望过高,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如果对方没有达到你预期的要求你的愤怒就会产生,所以你要反思是否自己对他人寄予的期望过高或是没有表达到位。

最后,去链接那些可能满足你需求的的人脉圈。

如果你想在职场上获得帮助,而你却只与一群学生交朋友,那你肯定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帮助。所以链接正确的人群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回馈。

但退一步来说,即使那些学生朋友无法给你质量上的好的建议,但他们依旧可以陪伴你,倾听你的烦恼,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帮助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麋鹿心成长】,一起用心的视觉打开新的人生大门!#

第2个回答  2018-04-21

这种现象其实是很可怕的,当一个人一味地付出却得不到任何回应时,人际关系就会陷入一种失衡的状态。网上曾经有一个案例比较火,这个案例对人际关系有很好的解读:

你怎么可以用给我的钱去娶媳妇?

小明每天上班路上都会遇到一个乞丐,他觉得乞丐很可怜,于是每天路过那里时都会给乞丐留下5块钱。有时,还会邀请乞丐到自己家里吃饭。终于有一天,小明不再给乞丐钱了,乞丐气愤不过,于是找到小明家里问明原因。

结果,他在小明家里看见了一个女人。原来,小明结婚了,还买了房,经济压力很大。乞丐看到后,特别愤怒,于是质问小明:你为什么要拿我的钱娶媳妇?可事实上,给乞丐的那些钱原本就是小明的。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习惯你的付出时,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他不会当做这是对他的帮助,也不会感念你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行为一旦终止,他们有的只是抱怨与愤怒。对于你曾经的付出,他们也不会心怀感恩。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扭转呢?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做近因效应,即人们对于新近发生事情的记忆要优于之前发生的事情的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即便之前的你一直是乐善好施,大家对你印象也只是停留在最近的那一次。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适当地向对方示弱,给予他们一种自己遇到了麻烦或困难的暗示,利用人们习惯同情弱者的心理逐渐扭转这种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