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该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能量

如题所述

书法是“线”的艺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书法是艺术,也是文化的载体。一部完整的书法史承载着民族审美的历史和艺术创造的历史。对于书法家而言,书写的过程是情感的寄托、灵魂的净化。以书法为表征的中国艺术,其核心是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中国人,是数千年文化化育的有道德、有风骨、有情操、有担当、有品格的文化主体。 ”“书法艺术是‘线’的艺术,它是中华民族文脉的流线,绵延、传承至今,从甲骨文、金文、简牍到纸张的书写,伴随着书体的演化,它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中国书法之于中国文学,如两者的发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既往的书者或亲身于文学创作,或书录他人文学作品,这种形式构成了书法和文学在传达中华文化精髓的过程中互为发展的特色,并在书法的审美以及在此基础上起支配作用的文化传统、理论批判体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依据文学形式的不同,展览也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展示:一、以书写先秦文学作品为主。对于《周易》《道德经》《论语》等经典,书家借不同的书体,尽力地体现贴近文意的书写表达;二、以唐代的诗歌为主要书写内容。唐诗内容丰富多样,从不同角度又诠释着不同时代人的心志。书家基于此,也在领会诗者文心的基础之上,抒发自己的内心情致;三、以宋词作为主要书写内容。人们形容“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人们也常用“无声的音乐”来形容书法。由此,书家在对词意、节奏的欣赏和把握在其书写特点上亦有相应变化;四、以赋为主要书写内容。内容爽朗通畅的赋体,是书家宣情逸趣、体现书写节奏韵律的佳本。尤其是长篇大赋,通过书家的表达,它带给观众不仅是文采上的洞晓世事,更是书写上的游心寓目;五、此部分选择元曲、明代小说以及清代楹联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内容。其中,楹联作为书家选择书写内容的一种常态,伴随清代楹联文学的发展而获得广泛发展,楹联的书写特点在碑学的兴盛背景中,体现着有别以往的文化秉赋。元曲亦有多种体裁,但书家较少涉及,明代小说较之于元曲而言,书家选书更是寥寥无几——这一方面,给书家在反映此类文学作品的文意上带来挑战,同时,也为文化的书写传播带来有意义的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