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简介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7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

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

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

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扩展资料:

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

正大光明匾距今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可谓历尽沧桑。关于这块匾额,还有一段关于清朝皇帝秘密立储制度的掌故。 

清朝入关前后,在皇位的传承上,基本上采用推选制度来决定继位人选,如皇 太极及其儿子福临都是通过推选制度继承了王位。

而康熙皇帝是孝庄皇太后决策 并取得顺治皇帝福临的同意而定下来的继位人员。

无论是皇太极的继位,还是福 临及康熙帝的继位,都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存在着激烈而复杂的权力斗争,虽 然最终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 的分裂,但由皇权传承而引 起的强烈政治震荡,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着清朝统治的稳 同和行政效率。

康熙帝深受儒家思想的 影响,在从父辈的权力争夺 战中发现了推选制度的弊端,便决心对继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规范的皇位传承制。

这就诞生了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嫡长子继承制的施行不仅没有平息皇位的争夺战, 反而愈演愈烈,引发了更加动荡的权力争夺战。 

康熙年间的皇位争夺战中,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占了上风,成功称帝。

为了避免“九龙夺嫡”现象的再次发生,雍正帝改变了立皇太子的方式,建立了 “秘密立储”制度,并将诣旨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驾崩 时才由大臣取出,将继位人公告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清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8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

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

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

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扩展资料:

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

正大光明匾距今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可谓历尽沧桑。关于这块匾额,还有一段关于清朝皇帝秘密立储制度的掌故。 

清朝入关前后,在皇位的传承上,基本上采用推选制度来决定继位人选,如皇 太极及其儿子福临都是通过推选制度继承了王位。

而康熙皇帝是孝庄皇太后决策 并取得顺治皇帝福临的同意而定下来的继位人员。

无论是皇太极的继位,还是福 临及康熙帝的继位,都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存在着激烈而复杂的权力斗争,虽 然最终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 的分裂,但由皇权传承而引 起的强烈政治震荡,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着清朝统治的稳 同和行政效率。

康熙帝深受儒家思想的 影响,在从父辈的权力争夺 战中发现了推选制度的弊端,便决心对继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规范的皇位传承制。

这就诞生了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嫡长子继承制的施行不仅没有平息皇位的争夺战, 反而愈演愈烈,引发了更加动荡的权力争夺战。 

在康熙年间的皇位争夺战中,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占了上风,成功称帝。

为了避免“九龙夺嫡”现象的再次发生,雍正帝改变了立皇太子的方式,建立了 “秘密立储”制度,并将诣旨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驾崩 时才由大臣取出,将继位人公告天下。

第3个回答  2020-10-11
乾清宫[qián qīng gōng]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面积1400㎡。[1]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前檐设仙楼。
殿前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14位皇帝的寝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康熙以前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增强。[1]
中文名
乾清宫
外文名
The 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
地理位置
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
气候条件
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4.1-10.31:08:20-17:00;11.1-3.31:08:30-16:30(故宫)
快速
导航
建筑格局主要景点文化活动
历史沿革
共10张
乾清宫
乾清宫始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永乐二十年(1422年)闰十二月、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二月三次毁于火,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重建,三十二年(1604年)三月成,直至明终。
清易明后,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重建,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成,规制较明代略小,暂为后妃居所。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按明代规制重建,十三年(1656年)七月成,开始作为清代皇帝寝宫使用,但工程质量低下,十七年(1660年)三月后放弃使用。其后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建,其中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重修,去掉左右斜廊,将围廊改为穿堂,面宽由七间变为九间;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遭受火灾,三年(1798年)春,依旧制重建,同年十月完工。[2]
明至清初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凡九简,有上有下,上下共置牀二十七张,天子随时居寝,妃、嫔得以次进御。”康熙六十一年,玄烨崩逝。按典制,梓宫奉安放乾清宫。雍正即位,本应居住乾清宫,但因乾清宫是“皇考六十余年所御”,雍正皇帝居此宫“心实不忍”,“意欲居于月华门外的养心殿”。养心殿在清康熙年间是宫廷作坊—造办处所在,雍正命重新修葺并移居养心殿。他在此“守孝二十七月,以尽朕心”。以后乾清宫便成为皇帝召见和选派官吏、批阅奏报,处理日常政务和举行重大赐宴活动的场所。[3]
明朝末年乾清宫发生过有名的“红丸”、“移宫”两大案件。所谓“红丸案”,就是明末泰昌帝(朱常洛)在这里吃了“红丸仙丹”而致死。“移宫案”,则是泰昌帝死俊,一部分大臣强迫泰昌皇帝的宠妃李选侍搬出乾清宫。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直入紫禁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在乾清宫写下了绝命诏书,命住在坤宁宫的皇后自尽,把住在昭仁殿的昭仁公主砍伤,自己则仓皇逃跑,吊死煤山(景山)。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还捣毁了乾清宫正中悬挂的“敬天法祖”匾额。[3]
清代,每年凡元旦、万寿节等节日,都要在乾清宫举行赐宴活动,唯有千叟宴规模最大,场面最盛。康熙六十一年春,召集叟老千余人,宴燕于乾清宫前,赋诗并赐众叟寿仗。乾隆五十年正月,弘历为庆祝国家殷实富足,在乾清宫举行的千叟宴比康熙时规模更大,有三千耆老入宴。“入宴者赐如意、寿杖、朝珠、绸锻等物,盛况非凡,礼节繁缛。[3]
乾清宫内景
建筑格局
乾清宫面宽九间,进深五间,台面至脊通高20余米。重檐庞殿顶,上层施单翘双晶七踩斗拱,下层施单翘单晶五踩斗拱,饰金龙和玺彩画。东西梢间为暖阁,后檐建仙楼,西暖阁有乾隆御书“温室”匾。宫内明间设宝座。左右列图史玑衡,彝器,凡临轩听政,于内廷受贺,赐燕,召见臣工,引见庶僚,接觐藩属国陪臣,皆御于此。明代乾清宫东西各设辅殿,东为昭仁殿,西为弘德殿,殿皆南向。清承明制,乾隆朝,敕检内府书善本,排比列架庋藏于昭仁殿,匾曰“天禄琳琅”。[2]
共6张
乾清宫外观
封建皇帝把自己的居室定名为“乾清”,即是说在他的统治下,天下可得到清平和安宁,《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乾、坤代表着天地,《易经》曰:“乾,天也”,天地相交焉泰。“为紫微正中”,紫微是北诬北极星,在天的正中,极明亮,又有众星环绕。《晋书·天文志)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乾清宫东西两侧的日精门和月华门代表着日、月,左右并列两个永巷,东西列六宫,共为十二宫,是后妃居住之地,它代表着十二个星辰,犹如众星拱卫着它。在封建社会中,把天看作是万物的主宰,皇帝则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乾清宫的建染布局严格地按照君权神授的思想,突出了一个“天”字,并代表了天子的神圣和威严。殿前有汉白玉石雕栏杆的高台甬道伸延至乾清门,露台上陈放着铜龟、铜鹤各二,日晷、嘉量各一,宝鼎四个。铜龟、铜鹤是古代吉祥图案中常用的动物纹饰,寓意万寿无疆。晷是测定时辰的,嘉量是古代容积标准量器。东西丹陛下有文石台两个,上安设铜质鎏金的江山社稷亭,象征着皇帝是江山和土地的唯一占有者和最高统治者,显示了封建帝王的无上权威。[3]
共5张
乾清宫
共4张
乾清宫内部
乾清宫内,金扉雕刻的二龙戏珠;殿内外的沥粉贴金双龙彩画以及天花板上的蟠龙圆案,形象逼真。地面用金砖铺墁,磨砖对缝并涂以桐油,光润细腻,如墨玉一般。如今殿内的布置基本是按乾隆时期原状布置的。正间中央是一方形地平台,台上设有象征着皇权的金漆雕龙宝座和金漆雕龙屏风,宝座前设有甪端、仙鹤和香筒,地平台前有四个烧檀香用的铜胎掐丝珐琅香炉,并排放置于硬木几架上。东西架几案上陈放着天文仪器、彝器等物。地平台前后置有四个高大紫檀雕龙座镜,雕仁精细,构图生动,是光绪年间制作的。殿内还有放玉牒、实录的大龙柜。殿内正中高悬着顺治皇帝书写的“正大光明”匾额。雍正鉴于其父康熙立太子及诸子夺嫡斗争的历史教训,创立了新的储君方法。即皇帝把亲书传位诏书密封藏于匣内,一份置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另一份皇帝随身密藏,以便日后对照。乾隆时期殿内珍藏有实录、玉牒、宝玺和石鼓等。[3]
主要景点
社稷江山金殿
乾清宫前的丹墀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文石台,台上置社稷江山金殿。[4]
江山社稷亭
文石台下有台基,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556厘米,高30厘米。四周环绕白石栏杆,南面出一步台阶。白石栏杆的形式与乾清宫等处的石栏不同。其他柎仿须弥座中的下枭式样,并浅雕伏莲。栏板上的浅雕菱形与卷草图案,构图匀称,刀法纯熟,线条流畅。望柱头不刻云龙,云凤,而雕狮子。其神态生动:雄狮戏绣球;雌狮戏幼狮,幼狮或匍伏脚下,或搂抱肩头,极尽亲昵之态。十二根望柱头雕有狮子二十只之多。[4]
文石台分三层,由下到上,逐层收缩,层高也相应减低,外观形成阶状收势,给人以稳定之感。下层台的南面有大门,朱漆油筋饰,九路门钉。门内有石室,人可进入。石台通身雕刻海水、江牙的几何形图案,浅浮雕的海水,高浮雕的江牙,两种图案相间,高低起伏变化有致。石台每层的顶部都略向下凹,使得各层浮雕的画面彼此略有重叠。这细微的处理,把三层浮雕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在每层的各个侧面,设有排水小孔,使下凹部分泄水畅通。其位置选择的十分巧妙,都在江牙的洞穴内,丝毫不露痕迹。文石台由艾叶青石块砌筑而成,体积都很大,其中最大的一块长360厘米,高93厘米,厚47厘米,重量达4吨。道种大块料的砌筑,与其通身粗犷有力的雕刻风格一致,增添了石台外观的艺术感染力。[4]
台上置仿木构建筑铜质镀金社稷江山金殿。金殿平面亦呈正方形,深广各一间,每面安一槽四扇菱花槅扇门。槅扇裙板镂刻升龙,绦环板镂刻宝相花。额枋上浅刻双龙枋心旋子彩画。四个柱础上刻伏莲。金殿重檐,上层圆形攒尖,安宝顶。下层方形腰檐,四条戗脊上装小兽,后部与围脊相接。两层檐下都有斗拱。整座金殿造型庄严,做工精良。[4]
社稷江山金殿采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金殿与石台的风格不同,质地也相差很远,一个富贵高雅,一个朴实自然。同时,金殿的尺度极佳。文石台总高(连同石基)350厘米,其中第一层最高,达194厘米,容人进出;上两层则较矮,合在一起不过115厘米,恰好适于人们站在第一层台上,打开金殿槅扇置香火。[4]
“社稷”、“江山”都是国家的代称,而社稷江山金殿,则予国家以形象的表现。除了在紫禁城西侧设置社稷坛以外,还在皇帝的寝宫前设置社稷江山金殿,就是为显示皇帝的尊贵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4]
老虎洞
乾清宫月台丹陛之下就设有老虎洞,是一条贯通东西的通道,用石头砌筑,出入口为方形,洞内为拱形,洞高1.8m,宽1.1m,长10m,历经数百年沧桑,至今仍十分完好。在乾隆年间曾任工部郎中的汪启淑著《水曹清暇录》称:“乾清宫老虎洞。乾清宫丹陛之下有洞,名老虎洞。洞上御街,洞中甃石为壁,可通往来。明熹宗曾于月夕与侍戏睹迷藏。”皇上同太监、宫女能到老虎洞里钻进钻出,玩捉迷藏游戏,可见老虎洞当年的风光。事实上,老虎洞还是一个古代的避难所。假如宫殿失火,老虎洞内将不会有火焰和高温,因为火焰向上窜,不会入洞穴的。[5]
铜龟铜鹤
乾清宫前面的铜鹤与铜龟,分别铸在江山铜盘与海兽纹铜盘上的,闭口。铜鹤的尾巴短而秃。铜龟伸首向前,独角,卧姿,尾巴尖朝下。 铜鹤、铜龟体量较太和殿前小,头部较低。[6]
铜龟
中国文化是讲究谐音、善用比喻和暗喻的文化。铜鹤、铜龟即是同贺、同归的谐音。其文化象征是: 新朝鼎立、乾坤大定、普天同贺、万民同归。其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龟与鹤都是长寿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又有龙龟、仙鹤之称,以及龟龄鹤寿、龟鹤延年之说。位于乾清宫露台上东西两侧的两组铜鹤、铜龟雕像,所象征的是江山万代千秋、社稷绵延久长,以及君主万寿无疆、皇族香火兴旺。而且,君主的万寿无疆、皇族的香火兴旺,都是以其江山社稷的存在与否为转移的。与之相应,铜鹤与铜龟都立于象征江山、社稷的江山铜盘之内,铜龟脚下的铜盘之内是浪花翻滚的水纹,水面之上是幼龟和鱼、蟹一同在水面戏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之象。[6]
日晷嘉量
日晷是中国古代通过观察日影来确定时刻的计时器,是在一个石制的圆盘中心插上一根铁针,针与圆盘保持垂直的角度。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通过铁针的投影指向圆盘的某一刻度便可知。日晷要放在较高的地方,以利于接受太阳光照射。明代,日晷不是日常生活中定时刻的工具,已成为表征皇帝拥有授时之权的礼仪之物。紫禁城中太和殿、乾清宫等需要表示皇权威仪的宫殿前都有日晷。[7]
嘉量
嘉量是中国古代官方颁布的标准量器,用铜铸成,有斛、斗、升、合、龠五种容量。因嘉量的体量不大,为陈设时与周围环境协调,故将嘉量置于石亭之中,石亭又放在一个汉白玉石须弥座上。汉白玉石须弥座的上部刻云纹,中部束腰处刻山石纹,下刻水纹,表征社稷。紫禁城中凡需要表示皇权威仪的宫殿前都陈设嘉量,表征皇帝拥有授量之权。[7]
文化活动
人文历史
轶事典故
南书房轶闻
乾清宫的南庑房有一南书房,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去除了鳌拜。[8]
少年玄烨8岁就继承了皇位,年龄尚小,按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遗命,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性格强悍的鳌拜逐渐取得了对朝政的控制地位。排除异己,操持朝政,即使到了玄烨该亲政的年龄后,他还是不肯交出实权。在朝堂之上,鳌拜常常顶撞玄烨,还当着少年皇帝的面呵斥大臣。少年康熙决意铲除鳌拜势力,但因其党羽已遍布朝廷,所以玄烨不露声色,暗中调度。[8]
一天,玄烨在南书房临时召见,鳌拜刚踏进殿门,看见玄烨坐在宝座上,就听到一声大喝:“鳌拜带刀行刺!”他还没来得及诧异、发怒,旁边一记重重的勾脚已使他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倒,立刻,十来个壮壮实实的少年侍卫死死地压在他身上,让他喘不过气来。他费劲地抬起脸,只看见少年康熙的皂靴已经稳稳地立在了他的眼前。[8]
壬寅宫变
自故宫1420年建成以来,到1912年溥仪退位,在长达近500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皇帝被刺客暗杀之事,不过有个皇帝却差点被他的宫女们杀死,那个皇帝便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在位时不理朝政,求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到处搜刮民财,以至于民怨四起,老百姓称他为“家净”皇帝,即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被皇帝搜瓜干净了。这个嘉靖皇帝,不但老百姓恨他,就连他的宫女们也恨他。因为嘉靖皇帝荒淫无道,宫女们经常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们决定以死抗争。按当时的法律规定,犯杀君之罪要被凌迟处死。对这一切,宫女们当然知道,但与其被折磨不如举大义。于是一天晚上,她们趁皇帝熟睡之时,打算用绳子把皇帝勒死,可天不随人愿,宫女们在慌忙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没有成功。后来,宫女们被抓。皇帝经过太医急救,苏醒过来,但是被吓破了胆,他万万也没想到,那些看来对他百依百顺、文文弱弱的宫女们敢集体造反。嘉靖皇帝从此不敢再住乾清宫,搬到当时的西苑,即如今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临死前一天才搬回。
宫内对联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尚书·仲虺之诰》《尚书·皋陶谟》)
弘敷五典 无轻民事惟难(《尚书·君牙》《尚书·太甲下》)
【释义】:仪表堂正(才能使)万邦来朝,(要使)自己和他人谨言慎行,统治方能长治久安;在天下大力地宣扬三纲五常,不要轻视子民所从事的事情,要真切地理解到其中的艰难
【意义】:上联说的是外表上的正直,下联说的是思想上的方向,是康熙劝勉后代统治正廉的话。
乾隆手书:
克宽克仁 皇建其有极(《尚书·仲虺之诰》《尚书·洪范》)
惟精惟一 道积于厥躬(《尚书·舜典》《尚书·说命》)
【释义】:要对别人宽厚仁慈,广泛地建立起使国家中正的法则;要全心全意专注在(治理国家)上,道德品质(的修养)由他人和自身协力共同累积。
【意义】:先说对别人的治理,再说自己本身,这是乾隆劝勉后代要团结臣民进行统治的话。
活动
千叟大宴
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盛大的千叟宴,分别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的规模远大于第一次。凡是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的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共有三千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大宴会。席间,乾隆皇帝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九十岁以上的人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拐杖等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得诗数千首。
千叟宴是清朝宫廷的大宴之一。千叟宴创始于康熙皇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皇帝玄烨60寿诞,他在畅春园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请从天下来京师为自己祝寿的老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正月,康熙帝年届69岁,为了预庆自己70岁生日,他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当时12岁的弘历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 为了纪念继位50周年,75岁的弘历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弘历退位,作为太上皇,他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这一次宴会成了历史上千叟宴的绝唱。
举行家宴
除夕是中国人传统的团圆日,普通百姓都要在这天吃顿团圆饭。对于身居皇宫大内的清朝皇帝来说,也不能脱离人之常情,他们也要在除夕和皇后及众妃嫔们一起在乾清宫举行家宴。因为皇帝与他的后妃们平时都不同吃,所以相对于民间百姓,乾清宫家宴更有特殊的团聚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皇帝与皇子及宗室诸王的宗室宴(亲藩宴)是在元旦次日举行的,它并不是典制上的乾清宫家宴。宫中无论是典礼还是宴会,从未出现过男女欢聚一堂的场面,只有皇帝一个男性能与宫中女性一同饮宴,皇子作为他们的儿子(除了幼龄以外)也不得参与。其实,相对于民间的团圆饭,没有能真正称得上家宴的宫廷宴会。
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乾清宫就开始营造过年的气氛了。乾清宫丹陛左右就开始安设万寿天灯,每天晚上天灯都要点亮。在万寿灯后面,左右都悬挂万寿宝联,每幅宝联两面都用金丝绣上联句。万寿灯光映照在宝联及其金字上,使得黑暗的夜晚特别透亮,营造出浓烈的新年来临的喜悦气氛。
乾清宫家宴前夕,相关人员忙忙碌碌,按照礼制布置宴会现场。乾清宫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乾清门内陈设了丹陛大乐,交泰殿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在乾清宫内,每人一张的宴桌按照严格的等级秩序排列:皇帝宝座前设金龙大宴桌,左侧地平上,面西座东摆着皇后的宴桌,其余嫔妃的宴桌排在左右。他们所用的餐具也不一样。
酉时(下午6点),皇帝入宴,皇后等人在座位处向皇帝行礼,礼毕,皇后等人各入座进馔。过了一会,皇帝与后妃们开始欣赏承应宴戏。他们一边欣赏演出,一边进果,进酒,皇帝进酒时,后妃们各出座,跪拜。承应宴戏演出结束后,后妃们出座谢宴,行跪拜礼,皇帝起座离开,皇后以下各还本宫。在以上的宴会过程中,各种音乐依次演奏。
乾清宫家宴极尽奢华,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清宫家宴档案,皇帝的大宴桌所摆膳食一开始就有109碗(盘),加上宴礼中所进汤膳、酒宴,合计可达153品。这些美味佳肴,虽然有的在宴会后作为赏赐,但仍会产生极大的浪费。
除夕之外,凡遇皇帝万寿等节日,乾清宫也要举行家宴。
停灵之所
清朝时,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柩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柩(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
乾清宫宫灯
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宫,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密建皇储
清朝从康熙朝开始,沿用中原历代王朝立嫡长子的做法确定皇位继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下诏册立嫡子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多子,在位时间又长,过早地公开册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间、太子和诸皇子间一场场残酷而痛苦的矛盾和纷争。
正大光明匾额
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废皇太子后,康熙皇帝再没有公开建储,致使康熙死后雍正帝即位成为一大历史疑案。康熙诸子争夺皇位给予雍正皇帝深刻的教训。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皇帝废弃了公开建储制,宣布实行秘密建储。雍正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共议秘密建储制,诸王大臣均无异议。雍正帝遂将密封的写有继位人姓名的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后来,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随时带在自己的身边。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58岁的雍正皇帝驾崩,庄亲王允禄等人打开了雍正皇帝秘密建储的锦匣,上面赫赫写着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弘历成为清朝第一个以秘密建储制继位的皇帝,也就是乾隆皇帝。
雍正密建皇储的用意有二:第一,预先指定继承人,保证了皇位继承的有序。第二,不明确公布皇位继承人,阻止了继承人形成权力集团。
道光皇帝的传位诏书
密建皇储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选立继位人之权全由皇帝一人掌握,选立继位人不以嫡、庶、长、幼为条件,而以是否具有统治才能为原则:这是对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
乾隆帝继位后,在对历朝历代的建储法详加比较剖析后,认定秘密建储最为美善,进一步将秘密建储确定为神圣不可更改的家法。乾隆以后,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是按秘密建储制继承皇位的。
纠错
参考资料
[1] 乾清宫.故宫博物院 [引用日期2020-02-22]
[2] 李燮平. 清代乾清宫沿革概要[C]. 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六辑 上).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国紫禁城学会,2007:207-213.
[3] 郎秀华.乾清宫沿革[J].紫禁城,1983(05):17+2.
百科星图发现万物之间的联系
北京市东城区景点
全部
雍和宫
延禧宫
乾清宫
祈年殿
养心殿
坤宁宫
慈宁宫
三希堂
储秀宫
交泰殿
承乾宫
保和殿
钟粹宫
中和殿
永寿宫
查看
更多
搜索发现
乾清宫
故宫门票价格
hot
【Hot】百度百科9月十大热词盘点!
hot
百度百科【分类达人团】持续招募中ing……
new
科普大调查 邀你参加!
词条贡献统计
本词条由网友
第4个回答  2011-06-18
乾清宫(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
乾清宫内部(4张)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十余个宫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时,企图勒死他的“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泰昌皇帝妃李选侍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清代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