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书法大师:张旭的“肚痛帖”内容是什么?

如题,“肚痛帖”有诸看不懂的地方……哪位知道它的翻译?
多谢!

《肚痛帖》内容: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肚痛帖》为宋嘉佑三年(1058)摹刻上石,传唐张旭书,一说为宋僧彦修书,但历来多沿承张旭说。内容为琐事书牍。

《肚痛帖》:单刻帖。无款。草书,6行30字。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趣济,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

扩展资料:

《肚痛帖》是张旭的代表作,是狂放大胆书风的代表。字如飞瀑奔泻,时而浓墨粗笔,沉稳遒迈,时而细笔如丝,连绵直下,气势连贯,浑若天成。在粗与细、轻与重、虚与实、断与连、疏与密、开与合、狂与正之间回环往复,将诸多矛盾不可思议地合而为一,表现出如此的合谐一致,展现出一幅气韵生动、生机勃勃、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天马行空的胸襟与气质,无处不体现作者创作时的艺术冲动和无拘无束。

评价

明王世贞跋:“张长史册痛帖》及千文数行,出鬼入神,惝怳不可测。”

清张廷济《清仪阁题跋》云:“颠、素俱善草书,颠以《肚痛帖》为最,素以《圣母帖》为最。”

参考资料:肚痛帖 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3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肚痛帖》:单刻帖。无款。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彩飘逸。全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拓展资料:

张旭 (唐代草书书法家)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中。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旭由‘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中悟得奇怪之态,又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低昂回翔之状,他正是以造化为师,墨池功深,才成为狂草大师。” 

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22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扩展资料

唐(618—907年) 张旭书。高41厘米,宽34厘米。此石为 北宋嘉由三年(1058年)摹刻。  明 王世贞跋云:“张长史 《肚痛帖》及 《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此《肚痛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

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 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  释文:忽 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 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10

《肚疼帖》考略


作者:耿阁






一帖肚疼草书好,!


八竿难打临床枣。!


二刻字数通天妙,!


百态神韵寓意好。!


三思诊术诠几遭,!


五车愚知本然昭。!


十界芳花彼岸俏,!


九荒灵识笑柄捞。!


耿阁:草於2019年11月10日上午10点21分。


●●●及於狂草草圣张旭《肚疼帖》的内容之定位定义的这一问题我耿阁曾见有一网友的评论辞是这样的说的:“迄今为止《肚疼帖》的最后几字是什么都没有确切的定义”(这是网友的概然之意)。


●●●本诗文的之其成因的因果因素之原因:“就是其《肚疼帖》的内容的不确定性的认知上的那么一点点一缕愚见略识之思绪而才得以使其本诗文所能成立之的”。也就是说:“《肚疼帖》文有其被译字的不确定性才使得本诗文能所得以成立面世的”。说到《肚疼帖》文字内容原貌的问题若如按其众识共知的理性的认知认为:“望文生义·望形生义·望景生字·望情生字·的臆想臆念的所为恐怕都是不妥或有待商榷的”。!!!!!


●●●看来还是得情理兼顾才能是其真然实际化。按理说:“张旭所处的时代是不可能有其“临床”的字情字事易理的字眼出现的之其所谓的“临床”只不过是现代医学所出现的一个医学上面的一个学医术语辞而已罢了”。!!!!!


●●●《肚痛帖》真迹不传,有宋刻本,明代重刻,如今西安碑林。全帖六行30字,似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纸医案。文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耿阁:语】:其之《肚疼帖》的最后一句:“或概然或实然或本然之谓:“如何为汁,非诊术。(整篇的意思就是:“肚子疼了,非常难受,痛不堪言。服大黄汤,冷热病愈。如何为汁,本意熬药;不归诊术,而属汤法。”如何熬制汤药的问题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不属于医疗诊治方面的医疗技术的性的问题”。)


●●●附文:“临床”这个词有何来源?      


已结束的爱:


2018-03-2-8:00   大家经常听说“临床”这个词,医生在讨论一种病情时就经常说“从 临床上讲……”,但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临床是什么意思。临床,从字面上 就可以了解,那就是“医生亲临病床”,也就是去查看病人的病情,引申 后的意思就是一般病症的治病经验。 “临床”是现代医生的说法,古代叫“行医”。        古代的医生都是行走天 下来救济苍生,如扁鹊医生云游天下,四处^医,到处都留有他的踪迹, 以至今天的人们都难以判断出他的家乡。      再如孙思邈,他生于陕西铜川, 而墓地却在济源王屋山。古代的医生行医就是走到病人家里,去掌握最真 实的病人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免去病人去寻找医生的劳累之苦,又可以使 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了解得更加细致人微。



图片来自天涯APP



图片来自天涯APP



图片来自天涯APP



图片来自天涯APP



图片来自天涯APP



图片来自天涯APP考略 作者:耿阁

第4个回答  2015-04-18

1、《肚痛帖》相传是唐代张旭所书,全帖六行30字,似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纸医案。内容为“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2、《肚痛帖》真迹不传,有宋刻本,明代重刻,如今在西安碑林。这幅作品开头的三个字,写得还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从第四字开始,便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缠绵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可以看出,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宣泄,泰山压顶的气概,变幻莫测的态势,在奋笔疾书的狂草中,横空出世,让观者惊心动魄。

拓本(见下图)

         

 

3、、张旭,字伯高,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以草书知名。传其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号“饮中八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