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商业化市场化对影视的影响 分析利弊

详细点只有三天时间了非常紧迫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它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新意识,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资源依赖度不高。创意产业更多地依赖其自身建立起来的时尚文化和当代大众流行文化机制,依赖全球化的市场,依靠其明星制度、经纪人制度和它的全球营销方式。这种文化因其时尚化的创意、浪潮化的运作、巨大而高速的复制制作、极为迅捷的传播方式、高新技术的强大支持,产生了相当大的文化吸附力与文化扩张力,拥有了大量的跨国界的产品接受者(此中当然含有文化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战略与策略)。这就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化的经济化、市场化和商业化。
  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市场化、商业化和全球化的当代现实。文化之所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化,是由于随着生产的发展、丰裕社会的到来,文化成了公众生活中的普遍需求和主要消费方向,并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反过来,以复制技术和商业传播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产业,不仅为了自身的利润动机而渗透文化原创环节,推动文化发展,也成了普遍落实公民文化权益的现实手段。马克思当年讲过,大工业把教育的因素带给无产阶级,看来这样的趋势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有增强、扩大之势。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经济与文化互动的历史趋势。我们现在就要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也就是要在文化产品生产领域改变过去的计划体制,建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当然这里会有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谨慎的思考。

  在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加工业似乎还未深切体会到文化创意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但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普遍发展,创意人才的极端缺乏一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瓶颈。从根本上说,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专家预测,我国文化潜在消费能力2005年将达到6000亿元。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演出业、娱乐业、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群众文化业、图书馆业、文物业、博物馆业、会展业、广告业、咨询业、博彩业、竞技体育业等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于是相应的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现象日益突出。
  据智联招聘网最新统计的招聘信息显示,2004年传媒、出版、印刷、包装类的职位空缺平均每月是5344个。2005年5月以来,这些职位的需求已经上涨到6896个。教育和培训行业与娱乐、体育、休闲行业,去年平均每月的职位空缺数量分别是2888个和1896个,而今年5月,这两个行业的职位需求分别是5288个和2076个,增幅分别是83%和10%。
  大批量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从近10年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在韩国1999-2000遇到第二次经济危机时,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拯救了韩国经济,而其游戏业在短短几年中之所以获得高速发展,与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强大支持分不开。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原有教育培训机制的制约,不能适应成飞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变革,创造新的培育机制,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高速的发展。纵观当今世界市场,以效率更高的技术和劳动者,来更新和取代效率较低的技术和劳动者,这一早年被熊彼特称为“创造性破坏”的论断,今天已是当代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
  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9大门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