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典故

如题所述

祖逖(226年-321年)是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据《晋书·祖逖传》记述: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汉中山靖王之后)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后人用此典故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翻译】: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了,说:“这不是让人讨厌的声音。”所以起床舞剑。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然糠照薪、发奋图强、锲而不舍、鸡鸣而起、废寝忘食、自强不息、发愤图强

扩展资料:

近义词释义:

一、发奋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释】: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自】:《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示例】: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 章炳麟《菌说》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5
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闻鸡起舞”这一千古佳话,后比喻有志者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的奋发精神,其实,它也含有珍惜光阴之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