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加剧,猪价逆转走跌,生猪迎新变局?一政策出台,是好是坏?

如题所述

从11月下旬开始,随着寒潮来袭,生猪行情有所走高,其上涨的基本因素是消费需求有所增加,特别是大肥猪肉的腌制需求增多,但产区肥猪供应偏紧,即便屠企压价也改变不了走高的趋势。
同时,因北方运输比较困难,供应南方市场的生猪不多,这也让其行情走高,多地猪价已涨至10元大关。再加上饲料成本走高,养猪压力加大,猪农看涨心态增加,进而出售热情不高,这也使得行情接连走高。
然而,自从猪价涨至9元时代后,其生猪就难以继续走高,如今更是止步“8连涨”,猪价进入下跌周期,这是咋回事?是因为新政策颁布导致的吗?
01、猪价逆转走跌
近期屠企利润大减,不少屠企一头猪要亏上100元左右,这使得屠企的压价意图比较明显。同时,随着猪价走高,东北一带猪农开始卖猪,而这些生猪的南运,也使得南方市场得到了补充。
但因猪肉长期处在高位,市场的消费需求不尽人意,走货量不足,中间市场白条猪有所增加,结果也让屠企的收购意图减少,因而猪价也开始下跌。
从今天行情来看,均价为18.01元/kg,相比上一天跌了0.14元。如东北跌了0.2-0.3元,猪价为16.9-17.4元/kg,当地的生猪外运量比较大,上市量偏多,因此屠企压价比较顺畅;华北普跌0.2元,主流为17.3-17.7元/kg,随着东北走跌,华北猪农担心猪价下滑,也纷纷将手里的生猪卖出去,进而使得猪价进一步走跌。
华东一带,猪价下滑0.1-0.4元,主流为17.9-19.5元/kg,其中江苏跌了0.4元,该区域猪价走跌,和市场消费需求下滑有很大关系,再加上卫生事件的到来,使得江浙沪均受到影响。
华中跌了0.1-0.35元,主流为17.8-19.05元/kg,该区域消费掣肘,而屠企的压价较为容易,地区性大型猪企也加快了出栏,因而使得当地猪价走跌。
华南涨跌互现,主流为16.7-19.7元/kg,相比前期的20元高价,近期猪价确实跌了不少。而猪价走跌的主因,无非就是市场猪肉太贵,动辄18-20元/斤,这让消费者望而生畏,消费需求不足,猪价走跌在所难免。
西南稳中有跌,川渝两地跌了0.25-0.3元,主流价为18.5-18.7元/kg,这两地近期猪价明显走跌,从19元行情双双跌落18元,说到底也是猪价长期走高,消费需求大减,屠企开工率下滑所致。
总得来说,北方出栏量增多,抑制了当地猪价;而南方因猪肉价格太高,市场消费明显降低,屠企也减少了采购量,开工率也由此走跌,对生猪的需求减少,进而使得猪价难以支撑高位,行情走跌。
02、猪价迎新变化?
近期猪价走跌,主要是受下面几个因素导致:
1、月末出栏
因不少猪企前期捂着不卖,使得月出栏任务无法完成,而如今已到了月末,进而开始加大出栏量。而中小养殖户也跟风出栏,对猪农来说,如今猪粮比为6.69:1,生猪利润在400元左右,这个价格已可以出栏,并不会有什么亏损。
正是随着出栏的猪农增多,屠企终于能够顺畅压价,而猪价也因此可以加速走跌。
2、消费疲软
想要支撑猪价走高,那就要提高消费需求,不然的话生产的白条猪只能存在冷库中。然而,近日猪肉消费明显下滑,因南北各地肉价涨至15-20元左右,再加上腌制腊肉的需求已临近尾期,这也让消费疲软,因而无法再支撑高价生猪。
同时,屠企近日也加快了冻肉的投放量。从一数据可见,如今要消化的冻肉为400万吨,因而抑制了市场肉价走高,降低猪价。
3、产能缺口已填补
在10月份时,猪价之所以大涨,还因大肥猪供应太少,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不过随着养猪人压栏1.5-2个月,很多标猪变成了肥猪,满足了市场的大肥猪产能缺口。
再加上我国生猪产能本身就偏多,截止10月末有超4300万头母猪、4.39亿头生猪,产能处在高位,因而抑制了猪价,从近期猪企加快出栏即可看出端倪。
03、一政策来袭
日前,江浙沪皖、鲁豫这些东部区地区出台了文件,表明将在12月1日开始展开生猪调运政策,除仔猪、种猪以及无疫区生猪外,拒绝任何60斤以上的生猪入内育肥,也拒绝没有调运备案的生猪入内屠宰。
这一政策的到来,对东部区来说是好事,随着供应偏紧,猪价也将迎来利好支撑,价格走高的概率加大。但对北方地区是坏事,因外调订单减少,猪价很难继续走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