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是什么时候才强盛起来的

如题所述

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对秦之衰痛心疾首,于是向全天下发出求贤令,卫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

当时秦国地广人稀,三晋人多地少,民众田地缺乏。因此商鞅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将三晋民众招来秦国,以便开垦荒地。

公元前350年秦国大良造(商鞅)为了深化其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雍城(今宝鸡凤翔)迁至新建成的咸阳城,得到秦孝公支持。

卫鞅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产,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

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屡败魏军。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扩展资料:

商鞅变法:

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 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8
以前学历史只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但没有说秦国为什么统一,如何统一的,周武王建立周朝分封诸侯的时候并没有秦国,那秦国是如何成为诸侯国的呢?最早有历史记载的是一个叫非子的人,秦人部族最早是帮周天子饲养战马的,因为饲养的战马很好,于是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领非子为大夫,赐给他一块封地,经过了几代人的碌碌无为,但是后来发生一件事,这个时间和一个成语有关,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我就不说了,但是为什么这个事和秦人部族的崛起有关呢?这里我简单的说下,由于周幽王宠爱褒姒就废了先王后,这就导致了先王后的父亲曾候的怨恨,于是他就联合就当时的西戎部落一起攻打当时的都城镐京,周天子点燃烽火像诸侯求救,但是诸侯并没有几个来,周幽王被杀死了,但是秦人的首领来了,他就是秦襄公,而且作战铁别勇敢,加之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是天子封秦人的首领为诸侯,并将当时被西戎站据的关中之地送给了秦人,史称襄公立国,于是秦人部族为了夺回天子分封给秦人的关中之地和当时的西戎部族展开了浴血奋战,秦人几代国君战死疆场,直到秦穆公的时候才彻底打败了当时的西戎部族,夺回关中之地,随着时间的变化,后来天下局势又发生了变动,韩,赵,魏三家联合瓜分了强大的晋国,强大的晋国被一分为三,历史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这个时候魏国率先强盛起来,魏国因为李悝变法,从而成为了天下的霸主,而这个时候的秦国却衰弱下去了,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诸侯不和秦国来往,直到秦孝公继位才改变了这种局面,秦孝公发誓使秦国富强,恢复先祖穆公霸业,向天下发布求贤令,若能使秦国富强者愿与其共享秦国,这个时候一个叫商鞅的人来到了秦国,受到了孝公的重用,于是商鞅在秦国进行深刻的变法,经过深刻变法的秦国迅速强盛起来,这是孝公在位时做出的贡献,接这继位的是秦惠文王,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这就导致了诸侯的妒忌,各国诸侯在苏秦的倡议下进行合纵,将秦国封死在函谷关内,使秦国15年不敢兵出函谷关,秦惠文王因为重用了魏人张仪才改变了局面,秦国对当时的东方各国进行又打又拉,进行连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在惠文王时期秦国大将司马错还夺取了巴蜀之地,巴蜀之地是当时天下的粮仓,历史称天俯之国,这是惠文王在位时期做出的贡献。接着继位的是秦武王,秦武王在位的主要功劳就是重用了楚人甘茂,联合魏国打通了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宜阳是秦国兵出函谷关的唯一通道,这在秦武王时期完成了。接着继位的是秦昭王,秦昭王继续不失时机的东进,对当时的东方各国进行强大的军事打击,他手下的大将白起在伊阕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长平之战活埋赵军45万,之前又大破楚国,可以说秦昭王在位期间彻底的催垮了东方各国的生力军,尤其是长平之战,彻底的使赵国沦落下去,从此一蹶不振。接这继位的是秦孝文王,历史上称为安国君,因为他在位只有3天,没做出什么贡献,但也没什么过错。接下来继位的是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他在位的主要功劳就是重用了卫人吕不韦,丞相吕不韦灭了当时的周朝夺取了九鼎,从此周朝灭亡了。并在燕,赵大战的时候趁机夺取了赵国37座城池,建立了一个东郡,东郡的建立还彻底的切断了6国的合纵,这是庄襄王在位期间的主要功劳,接下来继位的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在其6代先王的基础之上继续东进中原,灭了6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所以秦国之所以能统一主观原因在于秦国的国君代代是明君,代代重用贤才,秦始皇的手下同样聚集了当时天下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李斯,王剪,卫缭。
让我们反观六国,首先说说韩国,韩国的主要问题在于自己的环境太恶劣,周围都是强国,国君又缺乏顶及人才的辅佐,接着说说魏国,魏国的主要问题在于流失了太多的顶及人才,吴起,孙膑,范雎,商鞅,尤其是孙膑,马陵之战使魏国丧失了霸主地位,出自孙膑之手。商鞅,范雎更是在秦国受到重用,范雎是战国时期最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他向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很好的谋划。最让我觉的可惜的是公子信陵君,公子才华横益,却受到王兄的妒忌,每次看到公子力挽狂谰都让人为之哀叹。接这说下赵国,赵国的主要问题在于昏君庸主多,长平之战使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秦始皇灭赵的时候赵王又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杀了李牧,这又是自毁长城。接这说下楚国,楚国的问题在于不思进取,楚国在吴起死后,废除了很多吴起颁布的法令,错失了良机,他周边的国家几乎都进行了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赵国胡服骑射,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接这说下燕国,燕国的问题在于自己的无事生非,燕国在战国时期算是个弱国,燕国的问题在于疲赵弱齐,将齐国灭了5年,直到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才复国,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急需休养生息,燕国却在赵国后面捅刀子,赵国都打没了燕国不就暴露在秦国面前吗?唇亡齿寒的道理不就是这样吗?齐国的问题在于国策失误,齐国因为齐泯王滥用武力,导致诸侯的不满,使自己被灭5年,导致后来的齐国在秦国猛攻东方各国的时候置之不理,东方各国都被秦国收拾了,齐国能单独抵挡秦国吗?所以客观原因在于六国自身不断的犯错,强大的晋国被一分为三也在客观上帮助了秦国,如果一个强大的晋国挡在秦国面前,将秦国封死在函谷关内,秦国能统一吗,那可能就是晋国统一了。
但是强大的秦国为什么只经历了2代就灭亡了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那些6国的后人势必会想尽一切办法颠覆这个新建立的政权,秦始皇在巡游的途中曾经招到几次暗杀,庆幸的是都躲过去了,这其中最著名的就算是张良了,张良的父亲,祖父都是韩国的丞相,包括其曾祖,史书称5世相韩。秦始皇在晚年也犯了一系列错误,焚书坑儒更是使得很多知识分子站在了秦国的对立面,一生不立太子皇后,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修长城,阿房宫闹的民怨沸腾。关键在其死后没有稳定的接班人,如果有个强有力的有作为的接班人出现的话应该能稳定大局,这就导致赵高在始皇死后挟持李斯将秦二世扶上了王位,假传圣旨逼继位的长公子扶苏自裁,可偏偏秦二世是个极其残暴的人,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享乐。导致后来的陈胜,吴广起义,一发而不可收,尤其是后来的刘邦,项羽更是给了帝国更沉重的打击,最后导致帝国的土崩瓦解。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分析,本人文笔有限,望各位积极发言一起探讨。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从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赵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4-15
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国力有一定的增强,但是秦国的人口和兵员还不能满足进一步的征战和争霸。后来到了秦慧文王时期吞并巴蜀,使得秦国有了蜀中万亩良田和数百万的人口。真正秦国强大应该是从秦惠文王赢驷开始的。
第4个回答  2011-04-14
整个战国时期一直都是强国!!
在西周末年,秦襄公亲王那次勤王之后,奏表去租犬戎之后,自此成为大国。秦襄公其实是赢秦六世,当时只是子爵,在勤王后才晋封为伯爵,然后就是秦文公,文公后是静公(未即位)宪公至秦武公当时国力已经无可匹敌,传至侄子秦穆公开始逐鹿中原成为春秋五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