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你认为怎么样加强党的建设才能让党员更加具有创造力 党的活

如题所述

学习一下以下文章:
进党的 建设科学化 增强党的建设创造力

杂志回顾

2009-10-27 10:01:50
编前语
在喜迎新中国60华诞之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经验,对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六大部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决定》的精髓,将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到实处,本刊特策划阐释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题。专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解读篇》,特邀请中央党校三位党建专家解读《决定》提出的六项任务。第二部分为《探索篇》,报道广东基层党建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解读篇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戴焰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首先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并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当然首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够使我们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正像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一样,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也体现于我们在实践中运用它并不断对它进行发展。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就需要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统一。因此,深入学习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这种学习和各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这是我们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
要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南,成为广大党员和干部自觉遵行的理论指导,就需要从更深层次解决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问题的解决,则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不仅要具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而且要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化为各种实践活动中的内在要求。从而自觉划清各种是非界限,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
实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要求我们把各级党的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和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而且,要根据现代化建设需要,在重点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同时,为党员干部广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各种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创造条件。□

切实推进党内民主
■高新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重申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并从多个方面提出党内民主的发展思路。
在中国特定政治体制下,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径究竟是什么?对此,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即从基层做起,从保护党员的基本权利做起,自下而上地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属于渐进式改革。
党员民主权利有很多,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就是党章规定的八项基本权利。高度概括地讲,就是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这些权利的真正实现,需要靠党内制度建设。
党员是党内的权利主体,同时也是权力主体。但是,由于不可能由众多党员直接从事党内事务管理,因此党内事务如何管理、党内权力如何运转,就成为广大党员本应“知道”,但由于社会分工不同而不可能随时“知道”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党务公开就是保障党员知情权的必要制度。党的十七大把党务公开写入党章,近些年来,党内一直在进行党务公开试点,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并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这对于党员知情权的保障无疑是有利的举措之一。
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还包括对党内决策的参与。党内民主决策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党员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等制度。这对于促进党内信息上下互通,建立党内沟通机制,都是有力推动。第二个方面是党委内部民主决策。党委内部民主集中制的实行,需要进一步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等制度。值得关注的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提出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这是在新形势下改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的新思路,也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基本制度保障。
党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依赖于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于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规定牵涉到四个方面:一是与党代表相关的方面,主要是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二是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三是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四是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维护选举结果的严肃性。上述举措均有较强的针对性。
而党员的监督权利,则蕴含在党务公开、公开决策、用人机制的改革等多方面制度中。唯有党内民主制度真正健全了,党员的基本权利才能真正实现并得到保障。□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戴焰军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的建设发展和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而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干部选拔任用,首先要有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要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保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保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的落实,就需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干部的提名和推荐方面,要建立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提高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程序和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广开举贤荐能之路。在干部考察方面,要健全制度和完善标准,增强透明度,增强准确性。完善现有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在监督和责任追究方面,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活力,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干部队伍建设,在解决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前提下,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干部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干部素质。首先,要加强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增强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水平和领导各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为了通过教育培训更好地提高干部素质,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机制,健全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同时,通过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问题。
除干部选拔培养外,干部队伍建设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干部队伍管理。在新的形势下,干部队伍管理也要根据实践发展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如干部的分类管理问题、干部交流问题、干部职级和待遇问题、离退休干部问题等等。在干部管理问题上,要本着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巩固执政的组织基础
■李俊伟

扩大覆盖面,创新设置方式,把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起点。党的十七大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明确要求,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而创新方式、扩大覆盖面是党的建设的起点。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作出了新的要求,按照这种要求,将由封闭、分割、粗放走向开放、统筹、集约,形成党组织、党员和群众间相互连接、组织间相融互补的立体式组织网络,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机制和基础。可见,创新设置方式就是通过对党组织实行要素重组、结构优化、功能转型,进而更好地协调各种组织,整合和配置社会政治资源。在设置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整合把政党的政治优势和政府相关部门推进城乡统筹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城乡统筹的综合建设格局也将最终形成。
对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作用途径创新作出具体要求。基层党组织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党的十七大要求基层党组织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及其途径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比如,把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概括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再比如,把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概括为建设四支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等,这对于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导意义。
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工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决定》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着力点,对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作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对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决定》首次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出了明确要求。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具体推动者,党员的带头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者,事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大局。《决定》以如何选好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中心,突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设这个重点,对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任先进经验作了肯定和提炼总结,同时也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政治发展和基本保障指明了出路。这些良好条件的创造对于稳定这支队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承党的优良作风
■李俊伟

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基于对社会形势和党群关系准确判断基础上形成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个人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社会利益群体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首先,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阶层内部发生了分化,同时又形成了许多新的阶层。不同利益群体间矛盾冲突不断增多,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团结的潜在隐患。因此,社会治理所要承担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其次,由于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尚不健全,诉求表达渠道不通畅,疏导矛盾缺乏有效手段,导致利益纠纷、群体性事件增多,严重危及到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最后,社会群体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要不断提高。研究和把握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是凝聚和激励广大群众共同前进的必然要求。
对群众最关心和社会最受关注的机关和党员干部作风作出新的概括和明确要求。《决定》要求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几种风气涉及到领导干部如何对待群众、对待工作和事业、对待组织和同志等多个方面的关系,最能体现党的形象,也最受社会关注。联系群众的诚意在哪里?求真务实的压力在哪里?艰苦奋斗的动力在哪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魄力在哪里?《决定》条分缕析,从不同层次和侧面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同时《决定》还提出了从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的总体要求。我们相信,抓住这些主要问题并逐步有效解决,就会形成以优良作风促党风带民风的效应,就会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以党性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教育活动为途径,不断优化党的作风。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形成新的良好作风,需要全体党员坚持以党性要求衡量和对照自己的言行,形成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同时四中全会还进一步强调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借助制度建设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决定》部署作风建设始终强调制度的保障作用。制度能够合理规定相关工作部门的边界和合作原则,即制度不仅规定了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行为边界,同时也暗含了相关部门的权力边界。在此基础上,《决定》还要求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把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活化、深化。□

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高新民

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于反腐败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这一思路延续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精神,并在具体措施上有所发展。
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而贯穿其中的有两大问题,一是价值取向问题,二是制度引导和规范问题。因此,十七届四中全会一方面强调廉政教育,并提出将此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设廉政文化;另一方面强调制度的完善,特别强调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及子女从业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这是针对当下腐败易于发生的环节、问题而提出的。近些年来,某些地方自行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道德规范或道德准则之类的制度,是对廉洁自律制度层面的建设,为今后的反腐倡廉提供了新的实践经验。
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查办案件对于反腐倡廉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案件的查办既包含有治标的意义,同时,由于可以从众多案件中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因此又兼有治本的意义。国内已经查办的案件大多来自群众举报,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在监督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案件线索。因此,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加强社会监督,形成监督合力的重要思路。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因此,遏制腐败,关键在于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在于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十七届四中全会延续了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申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主要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比如,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只有当权力运作过程公开透明时,才能使来自党员、群众的监督效果最大化。反腐倡廉的效果还依赖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制度的配套改革,还需要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才能遏制腐败的高发多发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3
党就是天,党就是太阳,没有党就无法呼吸、无法心跳!亲爹都可以不要,不能没有党,儿子可以去死,不能没有党!就是这些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