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独立意识

什么是独立意识

1、独立意识,也叫独立感,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即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独立处理问题或事件的行为能力以及生活上的独立自理能力。

2、在实践中,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孩子心理压力日益加大,依赖思想强,不习惯独立。因此,父母要采取各项措施,给予实践锻炼的机会,在生活等方面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意识。

3、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家长应从小学会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学习和生活,做些应该做且力所能及的事情,用适当的方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及行为自制能力,让孩子明白,独立是要有准备的,是一种积淀后的崛起。

4、在方法上,注重教育手段,拓展家庭教育途径。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借鉴父辈育儿经验,关注选择权。

5、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教育学研究表明,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性格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

6、孩子在家庭中养成的身心情况如何,将决定他以后接受各种教育的影响以及获得身心发展的能力状况。而生理学进一步证明,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有意识的,更多时候、更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

7、不仅有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氛围及养成的家庭生活方式对子女的熏陶,更有父母无意识的言行举止,这些都会在子女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对他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理想、行为准则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使其各方面得到充实和完善,进而形成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孩子拥有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是培养其独立性的良好开端。家长在讨论问题时,特别是这个问题涉及到孩子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全面了解问题的前提下发表见解和看法,让孩子在客观、正确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和决定,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培养他们自我决策能力。

9、学生独立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分析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利用自身、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优势,形成一个综合立体的教育网络,从各自方面探讨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独立意识。

扩展资料:

1、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在婴儿期,孩子甚至还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辨开来。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

2、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

3、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

4、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5、独立的行为其实只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就独立性而言,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才是独立能力的根本。当孩子习惯自己思考时,孩子的独立性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也为孩子今后的独立发展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独立意志是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它表现为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信息持续克服环境对象的阻力或诱惑力的耐性。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在信息运动克服环境对象的阻力或诱惑力的耐性越强,个体的独立意志就越强。独立意志越强,个体实现实证能力充分发挥的可能性就越大,个体就越有可能达到实现实证,从而最大可能地获取自由实现实证的内在美感体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9
独立意识,也叫独立感,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即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独立处理问题或事件的行为能力以及生活上的独立自理能力。
培养完整独立的意识:
一、明晰宇宙、生命、人类的起源及其运行变化的趋向;
二、明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及生命的原理和演变程序;
三、大略地了解道的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因果律正负能量之和为零律等宇宙法则;
四、知晓上帝之道的主要内涵;
五、大约地了解空间的含义和奥秘,尤其是20个平行世界和36维空间;
六、明白什么是反物质,哪些属于反物质范畴,反物质的价值和作用,反物质世界;
七、明晰自己的现状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3个回答  2019-03-16

独立意识

师父经常给你们说第八意识,实际上,第七意识,就是意念当中的意根。按照唯识的原理,就是对唯一的意识这个原理来说的,阿赖意识就是第八意识,那么第九意识和第十意识,实际上是真知的阿赖意识,你已经掌握了第八意识,就是你能够在八识田中触 摸 到佛的理念了。师父劝导你们如果做了坏事,千万不要留着,如果坏事进入了你们的第八意识,这个人的根就开始烂了,第六意识没有关系,所以佛说,八识田中只能种好的,不能种烂的。

种善的,意根还有救,可以把意念赶快转换过来,但是真正到了阿赖意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见到佛性了。师父今天跟你们讲的就是见证佛性,见证佛性是什么?你发现了佛性,你才能见证佛性。比如,你跟这个人谈佛的时候,这个人开始不跟你讲,你慢慢跟他讲到理念,举例,你跟他说:你看见人家汽车压死人,你会是什么感觉啊?他说:我会很心痛,很难过,那么这个人的意识当中就存在了佛的意识了,就是意根当中有善良的东西了,明白吗?你就可以度他了。

很多心理学家探讨过,人的意识是会转换的,从第六意识转换到第七意识,再转换到第八意识,进入八识田中,如果这个善良意识种得好,你的第九意识、第十意识实际上就是佛的意识、菩萨的意识,那你这个人的脑子一定很干净,一定不会做错事情。就像我们小时候老 师说的:你要动动脑筋啊,你要往深里去想啊,这个“深”就是意识、意识田啊,大家听得懂吗?所以,唯识就是要知道自己修行的境界。

今天我唯一的意识,我就知道我要修行,我修行要提升。要知道自己修行的境界、修行的阶梯,你必须要知道自己走在什么阶梯上,你现在在人间,你想一想,如果你现在是在阿弥陀佛的西方极 乐 世 界,你是上等上品,还是上等中品,还是上等下品?还是下等上品,下等中品,下等下品?你要懂得你现在学佛到底是在初级阶段,还是中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你必须要明白自己,你现在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碰到这些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呢?那就是意识。

要改习性,要改掉身口意不清净的部分,那么你的意识就会上台阶,否则还是在六道中轮回。忙了半天,老在六道里转不出来,那你不是白修了吗?开着一辆车,不认识路,绕来绕去,还是在这个地方,明白了吗?必须要知道自己走到什么路,上到什么台阶。要知道,烦恼要断,生死要了,我们在人间活着就是要断烦恼,死了就是要了生死,离开六道,才能修出光  明。因为六道里是轮回,所以它苦啊,它不会有光 明的。

只有修出六道,才能得到光 明,有了光 明之后,心才会光 明,所以叫光 明 心。发菩提心,就是要去度 化一切众生,我们今天发菩提心,就是要去度 化一切众生。

师父跟你们讲在学佛中有三 点非常重要。

第一,要学习开悟,要学习觉圌悟。很多人说觉 悟是悟出来的,实际上学佛真的能学出悟性来,感觉能感觉出悟性来。这个“悟”是怎么来的?就是你学出来的,就是你悟出来的,开悟就是去悟,学习觉 悟就是你去学。

第二,必须走在正 法上。师父已经讲了,“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所有的东西都是来去空空,都是没有的。想想看,你还会有什么?这就叫懂的正,无论如何要消除自己对人间的迷惑,要消除贪瞋痴,这个人就容易正。比方说,你今天不正了,你今天去度人,你看见这个人,你很喜欢,你去度他,度人这是一个正 法,但是因为你喜欢她,你看见她年轻,你喜欢她,你去度她了,实际上你就是不正了。

那么“正”为什么会评判出你这个不正呢?首先,你觉得你是不是贪了?因为你喜欢她,贪了吧?贪瞋痴当中,你总有一点。你今天不想去度这个人,你学 佛 学偏了,因为你有恨在心里,对不对?今天你们有很多的人觉得他有点钱,你们就拼命地去度他,最好还弄点生意做做,你们这是绝对偏差,因为你们有贪心在里面。所以,贪瞋痴三毒不除,你的心不能正。

第三,要清净自己,就是时时刻刻让自己清净。师父告诉你们,清净心是最难最难的,你们想想看你们来的人,叫你们坐在这里很长时间不动,个个都是坐不住的。你们看看人家法   师,坐在那里可以几个小时不动。因为他们的心安静,他们就能够坐着不动。而你们不停地动,你们的心静不下来,所以你们的行才会动,逃得过人家的眼睛吗?

想一想,因为你不能清净心,你就会和邪迷走得太近。师父曾经跟徒 弟讲过,第一次去香 港的时候,香 港有个最有钱人的亲戚请我们吃饭,师父没有告诉你们,如果告诉你们了,很多人的心就要动起来了,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心不干净啊,人家有钱跟你有什么关系啊?人家的钱是人家的,你的还是你的。你有的,人家没有,人家有的,你没有,那是很正常的,你为什么要邪迷呢?为什么要迷惑颠倒呢?所以,要少欲智见,就是说,你的欲 望越少,你真正看到的东西才会多,你才会看到智慧的东西。

其实,学佛各教各宗各派到最后是学两条路,今天因为有很多高僧大德在,师父就讲得深了,你们要好好学啊,一条就是解脱之道,一条就是菩提道。师父分析给你们听,解脱道是什么?就是要离开六道轮回,下一次不能再来了,不吃苦了。菩提道是什么?就是不单自己要解脱,还要发菩提心,去教 导众生和自己一样地去解脱。实际上,讲给你们听,你们就明白了,一个解脱道,是让自己解脱离开六道,就是进入阿罗汉,就是声闻、缘觉道,还有一条就是菩萨和佛的道,他们不但要自己修好,还要去救 度众生。

你们听得懂吗?你们修心修了半天,师父现在讲的是最关键的两条道啊。用现代白话 佛 法跟你们讲,一条道是先把自己修好,没有业障,没有灵性,干干净净,能够脱离六道,这是第一条解脱道。

第二条道是你上去了,脱离六道之后,你又下来救人,你又做菩萨了,那就是第二条道,那就是菩提心。我们要懂得第一条道实际上就是缘觉和阿罗汉,属于解脱道,它是断烦恼的道,至少在人间他可以没有烦恼,他才可以求得解脱,因为有烦恼的人是不能求得解脱的。

无所得,实际上就是断烦恼。师父刚刚跟你们讲到现在,无所得,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得到,无所得就是无所谓,无所得就是要懂得断烦恼。烦恼是怎么来的?我今天失去一个东西了,我今天得到一个东西了,就开始生出烦恼了,为什么会失去啊?为什么会得到啊?烦恼就来了,无所得,没有得到的,就一定没有失去的,没有得到哪来的失去呢?举个简单例子,你去买六和 彩,你想中奖,结果没有中到,那你就失去了,如果你连买都不买,哪有中奖或不中奖呢?

不失去了。不追求财色名食睡就是断烦恼。对自己的财不去追求,色不去追求,名不去追求,对自己吃的东西不去追求,睡觉也不去追求。很多人拼命地睡觉,也是不好的业障啊。你们知道吗,一个人超过八小时的睡眠之后,人会稀里糊涂的,想想,你们要是睡十几个小时,醒过来后,是不是腿都不会走路了啊?头是不是晕晕的?所以,菩萨叫我们睡觉都要节制,多睡觉都是一种贪啊。

要明白,不追求就是断烦恼。我不追求名利了,我的烦恼就没有了,对不对?看看很多的政 治人物,今天在高位,可是一下来,什么都无所得,对不对?想想台 湾地区那个原来的领 导人,他做总统的时候非常牛,他现在下来了,无所得啊,什么都得不到,还要被 关在监狱里,他在做总统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多为民众想想,自己少贪一点呢?就是因为没有智慧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