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5行

什么是5行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窃:金窃土,土窃火,火窃木,木窃水,水窃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地支相冲(激):

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 寅(虎)与申(猴)相冲,

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犬)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

*地支相害(穿):

子(鼠)与未(羊)相害,丑(牛)与午(马)相害,寅(虎)与巳(蛇)相害,

卯(兔)与辰(龙)相害,申(猴)与亥(猪)相害,酉(鸡)与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与卯(兔)相刑,丑(牛)与戌(犬)相刑,寅(虎)与巳(蛇)相刑,

辰(龙)与辰(龙)相刑,巳(蛇)与申(猴)相刑,午(马)与午(马)相刑,

未(羊)与丑(牛)相刑,申(猴)与寅(虎)相刑,酉(鸡)与酉(鸡)相刑,

戌(犬)与未(羊)相刑,亥(猪)与亥(猪)相刑。

*地支相合(和谐):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六合: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7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窃:金窃土,土窃火,火窃木,木窃水,水窃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地支相冲(激):

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 寅(虎)与申(猴)相冲,

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犬)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

*地支相害(穿):

子(鼠)与未(羊)相害,丑(牛)与午(马)相害,寅(虎)与巳(蛇)相害,

卯(兔)与辰(龙)相害,申(猴)与亥(猪)相害,酉(鸡)与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与卯(兔)相刑,丑(牛)与戌(犬)相刑,寅(虎)与巳(蛇)相刑,

辰(龙)与辰(龙)相刑,巳(蛇)与申(猴)相刑,午(马)与午(马)相刑,

未(羊)与丑(牛)相刑,申(猴)与寅(虎)相刑,酉(鸡)与酉(鸡)相刑,

戌(犬)与未(羊)相刑,亥(猪)与亥(猪)相刑。

*地支相合(和谐):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六合: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第2个回答  2007-05-04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以补充阴阳学说。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现象。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出现异常现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相乘是过度的相克,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其规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来是自己所能克胜的,却反而被它克胜,其规律与相克正好相反。例如,正常时土克水,若土气虚弱,或水邪泛滥,水就反过来侮土。

祖国医学中以五行为中心,将自然界和体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按其属性、形态相类同的,分别归纳成五大类: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心包) 脾 肺 肾

六腑:胆 小肠(三焦) 胃 大肠 膀胱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志:怒 喜 思 忧 恐

五神:魂 神 意 魄 志

五窍:目 舌 口 鼻 耳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主:色 嗅 味 声 液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嗅:臊(膻) 焦 香 腥 腐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声:呼 笑 歌 哭 呻

五荣:爪 面色 唇 毛 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谷:麻 麦 稷 稻 豆

五菜:韭 薤 葵 葱 藿

五果:李 杏 枣 桃 栗

五畜:鸡 羊 牛 犬 猪

五时:

(年)春 夏 长夏 秋 冬

(日)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五常(天):风 热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第3个回答  2007-05-04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识到,金、木、水、火、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种基本物质。后来,人们将这五种物质的属性加以抽象化,用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人们并且认为,这五种物质不仅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从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的。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也是属于我国古代唯物辩证观的主要依据。五行学说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事物为素材,根据其抽象化的特性,从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明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和人体的各种事物都分别具有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似的特性,因此,都可以归入五行系统。由于天体的运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哲学。中医学用五行学说解释自然界和人体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
五行学说主要是以相生相克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之意;相克为相互制约、克制之意。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资生,无限循环。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克制关系也是无限循环的。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难经》将其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我克”和“克我”两个方面的关系。
“相乘”和“相侮”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过度的相克称为相乘,如木气偏亢,而金又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克制时,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更虚。反克称为相侮,如正常的生克关系是金克木,若金气不足,或木气偏亢,木就会反过来侮金。这种五行的乘侮是事物内部相互间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表现。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如下应用。
(1)阐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将内脏分别归类于五行系统,并以五行的关系来解释五脏的生理活动的特点。例如,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温热的特性,因而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因而脾属“土”;肺有肃降的作用,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因而肺属“金”;肾阴有滋养全身的作用,水有滋润的特性,因而肾属“水”;肝喜条达(即生发),木有生发的特性,因而肝属“木”。
(2)阐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五行学说还可以解释在病理状态下疾病的演变关系。不论是一脏得病,还是多脏得病,本脏的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有病也可以影响本脏。例如,肝病可以传脾(木乘土),脾病也可以传肝(土侮木),肝脾也可以同病(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如此等等。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诊断上,可以根据五行的所属和生克乘侮的关系来判断病情。例如,面呈青色,喜食酸味,脉呈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呈赤色,口味苦,脉呈洪象,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等。
在治疗上,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制定出许多治疗方法,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扶土抑木、壮水制火等。

参考资料:http://blog.xoyo.com/xuehe/article/84352.shtml

第4个回答  2007-05-04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4292.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