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取火

明朝时代,人们怎么生火煮饭?

1855年,瑞典人伦斯特姆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他用了一个巧妙而简单的方法,把引火剂分成两部分:火柴头上蘸有氯酸钾盒三硫化二锑,红磷涂在纸条上,贴在火柴匣外侧。当火柴头在火柴盒的侧面摩擦时,达到着火点起火,火星引着三硫化二锑,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燃烧得更旺。火柴杆时椴木、杨木做的,前断又浸透了石蜡盒松香,使火柴擦着后,火焰不易熄灭,容易烧到火柴杆上去。 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不易引起火灾,叫作“安全火柴”,很快就风行全世界。 清代,外国人曾将火柴作为贡品传入我国。19世纪40年代,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后,外商乘机在我国生产火柴,“洋火”之名就叫开了。 其实,早在北周时代(公元557年--581年),我国就有了火柴。宋代和明代也见记载。明代杭州削松木为片,尖端涂上硫磺,名曰“发烛”,无论形状和作用,都类似今天的火柴。 1894年,我国在湖北省建立了两家官商合办的火柴公司-----“聚昌”和“盛昌”,开始生产火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8

火镰是一种年代比较久远而有历史的取火器物。

第2个回答  2019-02-08
古老一点的是钻木取火,一般用燧石取火。
第3个回答  2007-04-26
燧石即火石(火镰子)生火
石头中的火石,可能无人玩赏,但火石的使用却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果说,火的使用使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那么火石在这个过程中无疑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在谈到文明、谈到火时,不能忽略或忘记了火石。因为作为取火工具,它上承钻木取火,下接火柴使用,延续了人类的火种。

燧石,俗称火石,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颜色暗淡无光彩,通常为浅灰至褐黑色,成结核状、透镜状或条带状,产于石灰岩中。坚硬致密,贝壳状断口,裂片尖锐,用铁锤敲击时能发出火星。与燧石密切相连的燧石岩,是硅质沉积岩,主要成分为玉髓、细至微粒的石英和蛋白石,性质比较坚硬、致密,常见贝壳状断口,以灰色黑色为主,按产状可分为层状燧石岩和结核燧石岩等,主要产于石灰岩中。

燧石之燧,是古代取火的器具。燧分木燧和阳燧。《礼•内则》:“左佩金燧,右佩木燧”。金燧当指阳燧,而木燧,则与教人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有关。发明钻木取火,有一段类乎神话的有趣传说。据说上古时候,在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叫遂明国。这个国家是太阳和月亮的光辉都照不到的地方,不见天日,不识昼夜。这个国家有一棵大树叫“遂木”,大得很,树冠盖住了一万顷的地面。后世有个聪明人,漫游天下,到了遂明国,在遂木下休息,见到大树林里到处是闪闪的美丽的火光,像珍珠和宝石的光芒那样灿烂。这个聪明人去考察火光的来源,原来是一些形状像鹗的长脚爪、黑脊背、白肚子的大鸟,用他们短而硬的嘴壳去啄那树杆,鸟一啄,树上就有火光发出。受此启发,聪明人就折下遂木的枝条去钻那大树枝,果然会发出火光,但无火焰。后来他改用别的树枝试钻,虽然费劲些,但终于先冒烟,后出火,树枝燃烧起来,得到真正的火了。他回到自己的国家,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了人民。人民感念这钻木取火方法的发明者,将他叫做燧,燧人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火石先被火柴、后被电子打火机代替,今日已很难见到了。在火柴发明之前,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使用打火石。据薛福成光绪十七年(1891年)写于英国的日记说:“西洋之造自来火,始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现代火柴虽然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已发明,但西方列强最初向中国输入的不是火柴,而是西方的打火石。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旅华日记):“我听说这里(江苏镇江高资)的人开采火石出售,在一个完全用火石来引火的国家,这种石头确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后来从英国输入了远较为好的火石,结果使这些矿坑关闭”。李希霍芬访华是在1868—1872年之间,和他的日记大致同时的一份1872年由西方人写的贸易报告说,浙江宁波由于火柴进口增加,沿海“大部分城市已经侵夺了火石和铁片的地位”。1882年的另一份贸易报告说辽宁牛庄,火柴“完全代替了打火石和铁片的地位”。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主要是平时要保留火种不灭,如果新生火的话,一种是火镰取火,另一种是火筒取火

用钻木取火的方法
也许用打火石
木头磨(擦)击石头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钻木取火
一般用自然火的保存,有专人负责。可能是火山喷发时留下的,也可能是雷击、碰撞的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