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学校的利弊有哪些,初一孩子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住宿学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周模式,一种是月模式,两种制度相比,更多学校和个人更愿采取周模式,主要是时间短,学生可以忍受。一个月学生要从月初等到月底,实在很难受,父母也不放心孩子长时间待在学校里。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难做到主动学习,总想着如何出去玩,在学校里待的时间越长,心思越不会放在学习上,长久下去对孩子来说不利。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如果学生心思不放在学习上,喜欢追求时髦,有可能影响到自身学习。宿舍里好几个人,大家性格不一样,对于学习态度不一样。

如果自己所在宿舍中,学生喜欢学习那是好事,如果不喜欢学习,有可能影响到自己,即便是有很强的自制力,可能被他人带坏。

初中生学习压力太大,中考分流让很多人喘不过气,每天要面对9门课程,比高中学的还要多。时而回想起来全部是眼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提升成绩,但在念书过程中有些人把压力变为动力,有些人却被压的喘不过气。

和同学闹了别扭,有了压力不知找谁倾诉,初中生如果不去释怀压力,性格会走向极端,在校生很羡慕到校外走读的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方法。

学生到学校住宿,能培养一定独立能力,家长要顺应学生的成长,初中时期并不适合长时间和父母分开。但初中生面对新同学、校园,总有种依恋感,这时选择住校,学生和父母关系变得疏远。不住校的学生和父母在一起,每天可对着父母撒娇。

学生在学校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长时间待在父母身边,很容易有依赖感,总认为父母应把一切准备好,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做,不利于独立能力的形成。

住校初中生能节约很多时间,学校排了自习。走读生时间没那么固定,经常把时间花费在路途中。有些人到家后只想玩,根本不愿意学习,时间安排上有差距,导致学习成绩出现差异。

初中时期正是性格形成的黄金时间,住校学生不能天天在父母身边,一旦出现消极情绪,家长并不知情,并不利于性格形成,走读生每天在父母身边,家长便能根据学生言行,来了解孩子性格和心情,如果不对及时纠正。

初中生遇到问题,首先想的是如何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寻求帮助,不要一遇到困难便向他人寻求帮助。尤其是在学习上,自己动手解决的知识,肯定记忆更深刻,总是问他人,时间一长会发现,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

即便是寻求他人也要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没想到,到底是知识欠缺了,还是想问题方向和方法不对?即便自己用了很长时间,同时要反复想一下,以后应朝哪方面想才最为合适。

看到自己身上有不足时,要想下以后应怎么办,观察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只有努力勤奋学习后,成绩才会更优秀。每个人在学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多问为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