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国语出现之前,全国各地的人可有统一的语言来交流?

比如地方人士上京城做官司,如何与皇帝交流?

国语之前,当然有“雅言”和“官话”
周代时,各地方言就差别很大,孔子这样的周游列国者与人交流、授课都用雅言,周朝的国都丰镐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
其后,各朝各代一般都以国都所在地的语言为共同语
读书人一般都能说官话,说不好,皇帝还会给培训,比如明朝,皇帝会让一些太监教人说雅言,这时的北京话和清代以后的不同,是接近南京话的“皇室语”追问

听说朱元璋不识几个字,也会说这雅言吗?

追答

雅言不是因为本身“雅”,而是一种政治的东西,是中央权威体现,上面不是提到的嘛,一般都是以国都附近的语言为共同语的,明朝的雅言就是以南京话为主的,而现代南京话在发展上明显受到下江官话尤其是朱元璋老家凤阳、五河一带语言的影响,这是由于明朝建国时大量淮东老兄弟和家属迁入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8
无 琢磨着交流啊 有故事光绪不大待见梁启超有一因就是梁面圣时高谈阔论但是皇帝听不太懂他讲什么。追问

那么光绪兄讲的又是什么话呢?是不是东北话?

第2个回答  2011-05-28
没有统一语言,主要是官话,还有翻译,到民国成立才投票确立国语,使中华民族得到巩固。追问

那些被贬疆域的大臣到了当地如何交流啊?难道皇帝还得给它派个翻译随他同去。

第3个回答  2011-05-28
没有;有翻译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