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战系列有哪些

机战系列有哪些

  1、第X次系列:(1991.4.21~1999.6.10)
  (第一世代)
  该系列的名称通常是以“第X次SRW”命名,最终作是F\FF,因为第X次系列离现在较远,通常被玩家称为旧系列。而主线的原创剧情是以“魔装机神”、"DC战争“和“佐维克”为主,属于第一世代作品系列,在该世代的作品由WinkySoft开发。由于游戏的侧重点在SLG方面,因此忽略了RPG因素,使得游戏上手较为困难。
  自“第二次”之后,机战确定了以“S-PRG”为主的游戏类型的路线,同时也确定以“SimuDrama”为主的游戏方式,并且在之后的“第三次”到该系列最终的“FF”确立了基本的游戏系统,之后的游戏的系统均为FF的改进版。

  X=1、2、3、4、s、f、ff

  2、Alpha系列:(1996.12.27~2005.7.28)
  (第二世代)
  该系列的名称全部是以“第X次SRWALPHA”命名,其主线原创剧情是以“巴尔马战争”为主体,属于第二世代作品系列,该系列目前是机战系列剧情和参战阵营最宏大的一个系列,该系列的销量也是全系列最高。自从该系列问世以来,游戏的特色变为华丽的战斗动画,难度较第一世代的作品略有下降(各种数值以及系统的关系),而且系统和操作更趋近稳定。该系列是由BANPRESOFT开发。

  x=1、2、3+第一次alpha外传

  3、Z系列:(2008.9.25~)
  (第三世代) 
  自“第二次超级机器人大战Z:破界篇”公开,Z已经成为继“第X次系列”“Alpha系列”之后的第三支柱系列。
  Z系列的系统以及参战作品构成和以往很多作品之间差别较大,甚至作品间的差别都非常大,以至于原作进过大规模修改后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融合(本作的原创系列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创造了系列最变态的原创敌人群)。
  最新的续作“第二次Z”分为两部,前半部分为破界篇,后半部分为再世篇(来自破界篇通关后预告)。
  本作的开发为:B.B.STUDIO(BANPRESOFT)。

  4、Compact系列:(1999.4.28~2005.12.29)
  该系列的主要特点正如其名--爽快简单,最早是在自家的wanderswan主机上发行,其中的第二作三部曲被合并重制在PS2主机上并命名为 IMPACT(MX基本沿用IMPACT的引擎,剧本上也仅有有少许关联,原创人物设定都有一定的继承关系,部分日站将MX排除在该系列之外,目前还有待 进一步考证中)。该系列的特色是“可选择剧本”和“同时攻击”系统。游戏是由TOSESOFT开发 。

  5、掌机系列:(2001.9.21~ )
  该系列是全部出在任天堂掌机上的作品,各游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参战作品基本是新兴的作品群,目前根据官方的定义,该系列定位在新型玩家,因此绝大多数作品都很容易上手,也使得这个系列成为开发组试探市场反应的场所,因为任天堂掌机的卡带容量和技术的限制,未能实现战斗动画语音化。游戏开发为A-I SOFT.

  A、AP、MXP、R、D、J、W、K、L

  6、其他、独立作品:(1991.4.21~)
  无论从参战作品还是故事连贯性还是系统都是独立的,同其他系列或者作品之间并没有太多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初代机战,因游戏方式和游戏类型(SLG)和往后的机战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常常会被拿出来当作一部独立作品对待。64和LB的基本思路和构想在之后的任天堂掌机系列中得到延伸,但是因为各种利益纠纷而使得着两作通常会被视为单独作品,以区别于其他作品(事实上64和LB的系统和其他作品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它们被单独拿出来的原因,而且64存在复杂的版权纠纷)。

  N64、MX、新机器人大战

  7、SC系列:(2003.11.6~2007.11.1)
  SC全称:ScrambleCommander
  即时战略的机战作品,采用大量大胆的想法和全新的演绎方式,但是应为各种原因,两部作品都没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8、3D系列:(2004.12.14~)
  采用3D中间件制作的机战系列,最初的GC效果不是很理想,原因不明,在之后复刻到X360并改称XO,该做因为X360机能较GC机能强劲,整体效果比GC好很多,但是因为X360主机在日本市场的各种遭遇导致本作的销量十分惨淡,同时XO里实现了机战的首次网络化“超级机器人对战”。在任天堂平台 Wii上发行有一部作品--NEO,在NEO中,系统和操作方法和以往的机战有很大差别,因此很多玩家表示不能接受。

  9、OG系列

  纯原创作品的汇集,主要包括GBA上的OG、OG2,,Ps2上的OGS、OGG,以及将在Ps3上发售的OG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