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卷二

名词解释:(100字以上)1. 建安风骨2. 正始之音3. 太康文学4. 齐梁文学集团5. 永明体6. 上官体论述(300字以上)1. 陶渊明田园诗风格2. 李白的艺术风格3. 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4. 王维的艺术风格,创作特色5. 孟浩然的艺术风格,创作特色6.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艺术特点(爱情说,政治说,矛盾说)7. 初唐四杰文学史上地位,哪几个人,共创作倾向等8. 陈子昂文学主张,文学地位,对文学史的影响9. 曹植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10.李商隐的艺术特色  主要是齐梁文人集团、孟浩然的艺术风格及创作特色,陈子昂文学主张和文学地位及其对文学史的影响,初唐四杰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共同创作倾向,还有李商隐的艺术特色。急求呀,谢谢各位德才双兼的才子才女们~

1.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风骨这一概念很强调完整性,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两个概念来看。
2.解释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一般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3.“太康文学”之“太康”,是一个“模糊”概念,其所指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四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挚虞等。由于受时代文化习尚的复杂影响,西晋文士的人格往往呈现多面性的特点。在文学理论建树方面,傅玄比较注意研究文学之体裁风格,陆机则建立了他的相当全面而系统的创作学理论,展现了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精神。在文学鉴赏与创作方面。
4.就是齐梁诗人集团,门阀制度下的家族文学 士族优势的衰落与皇权中心的形成 以宫廷为中心 的诗人集团的形成 诗人集团的三个中心: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萧统, 萧纲 诗人集团。
5.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6.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3
名词解释:
1.上官体:初唐中期的上官仪诗以绮错婉媚为本,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这种诗体,着意刻绘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工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它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总结了六朝来的对仗技巧,提出了六对、 八对之说,这对于推动律诗的成熟有积极作用。
2. 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律诗体制在沈宋为代表的宫廷诗人的手中完全成熟,并且得以定型。沈宋的积极贡献主要在于:正确总结了前代格律诗的创作经验,选择和肯定了永明体中的粘式格律,规范了律诗的平仄和对仗,从而其起到“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作用,使律诗形式由齐梁时代的繁琐复杂而逐渐趋于统一、定型;并把律诗句式由齐梁时代单纯的五言扩展到七言。
⊙3.初唐四杰: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王勃的并称,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才高位低,名大官卑。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审美追求一致,反对纤巧绮糜,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糜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改造了宫体诗。
⊙4.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诗歌流派,这一诗派以描写边塞生活,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光为内容,抒写保家卫国的爱国思想,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英 雄主义的人生追求,洋溢着积极浪漫的盛唐精神,其意境雄浑开阔,其情调激越悲壮,诗体的运用上各体皆用,以七言歌行、七绝为主,代表作家:高适,岑参,两人并称“高岑诗派”。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以他们为中心,还有一批与他们诗风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常建、丘为等人。他们的创作受陶潜、谢灵运的影响,在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方面比较接近:多偏重于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风格上偏于恬静、清淡,在诗体运用上,以五言为主,多用五古、五律、五绝几种形式。他们的创作是继陶谢之后对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一次新发展,创造了一种静逸明秀的诗美境界,表现出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的一种独特风貌。
6、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概括了杜诗的主要特征。“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因素。沉郁顿挫主要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忧愤深广、在表达上的波澜曲折以及在语言上的精警凝练、抑扬顿挫的特点。
⊙7.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发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这一诗派突出地体现了中唐诗歌求新求变的追求。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在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8:元白诗派(通俗诗派):它是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主要作家还有张籍、王建、李绅。他们活跃于贞元、元和之际(公元785——820),主张用诗歌干预时政,主张为事、为时、为君、为民而作,他们发扬了儒家传统的诗教观,强调学习诗经、汉乐府民歌以来讽喻、比兴的思想艺术手法,并从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得到启发,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在创作上,他们以通俗易懂、质朴真实为特色,然而由于过分注重现实功利而现实功利而相对忽略诗歌的审美特征,存在“直露浅白”的缺陷。
⊙9、小李杜:所谓“小李杜”是和“李杜”相区别而言的。“李杜”指的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杜”则是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二人皆擅长于“咏史诗”的创作。诗歌形式上杜牧长于七绝,李商隐长于七律,为晚唐诗坛增辉甚多。
⊙10.花间词派:晚唐时期奉温庭筠为鼻祖并极力推崇效仿的诗人群体,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清丽自然,境界高远的作品。花间词派是由西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后人遂称其为花间词派。
11:南唐词派:南唐词派以冯庭巳、李璟、李煜最为出色,描写内容多为男女情事,相遇夜别,离愁别绪;艺术风格柔婉深约、含蓄蕴藉。较之于花间词派,南唐词眼界变大,感慨变深。南唐词描写与抒情更多地结合着个人情事与家国之事,词风也以深婉清丽为主,多含有忧患意识,对北宋前期词(小令词)影响较大。
12:古文:元和时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今文(骈文)相对,指的是追求散句当行,自由表达,继承先秦两汉散文写作传统的一种文体。韩愈是领袖,柳宗元是重要的支持者,取得成就很高。
⊙13、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家。这八位散文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明朝中叶茅坤编成了《唐宋八大家文钞》,这时“唐宋八大家”之说遂已定型,同时被奉为古文写作的典范。
14、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据《新传书、艺文志》记载,起于晚唐裴鉶小说集《传奇》,从此传奇成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唐传奇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创作阶段。唐传奇双璧为《李娃传》、《柳毅传》。
15.晏欧词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小令词派词人,基本上沿袭五代之余绪,填词以小令为主,这个诗派属于婉约派,词人多是达官贵人,风格雍容华贵,主要受南唐冯延己的影响。北宋小令词节奏平缓舒徐,语言雅致文丽,是北宋前期的升平气象。
⊙16、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17、苏黄(苏轼黄庭坚):中国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并称。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后,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常常以“苏黄”并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但黄庭坚的成就毕竟不能和苏轼相比,亦有人持相反意见。
⊙18: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其中尊黄庭坚诗派之祖,下列25人。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
19、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人称“易安体”。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并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20.格律词派:格律词派以姜夔为代表,其次还有史达袒、吴文英、蒋捷、张炎等作家,他们的词很少正面表现时代主题,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转向欣赏湖山、吟异风月、纪游咏物,表现文人学士的高雅的生活情趣,在艺术上特别重视词的音韵格律,这一词派又称“风雅派”,姜白石的成就最高。
21.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们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22.辛派词人:p129
简答论述:
1.陈子昂诗歌的革新主张(兴寄、汉骨、风雅)
答: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主要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其主张为:
①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作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糜颓废的诗风。
②提出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和瑰丽的文学。

③复归风雅,是他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他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
2.“诗中有画”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答:“诗中有画”四个字精确地概括了王维诗中最具有特色、最突出的特点。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①王维成功地把国土色彩、线条等绘画元素,融会入诗,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有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因而他的一些山水风景之作往往具有写意的水彩墨画的效果。
②指王维在诗歌虽然是用语言作为表现媒介,但是能够突破语言的局限性,充分发挥语言的启示和暗示作用,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光色态的丰富联想,组成一幅幅仿佛宛然在目的生动图画,诗情和画意达到高度统一。
3. 高岑边塞诗的不同特色
答:[1]内容上,高适多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政策的弊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岑参的边塞诗多讴歌战争的胜利和壮士的英勇,还有不少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风格上,高适以描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近乎悲壮苍凉;岑参的诗歌以歌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丽。
[3]抒情方式上,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4]语言上,高适尚质朴,不追求奇字奇句,以醇厚自然感人;岑参尚奇巧,刻意追奇追新,以新奇俊逸动人。
[5]形式上,高诗严整,对仗工稳;岑诗奔放,句式长短错综。
[6]创作方法上,高适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近乎浪漫主义。
4.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一)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但也有多维度的呈现。他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以个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他反对绮丽华靡、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朴素真率的诗风。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明快自然,歌行多纵横飘逸、流畅自然,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充分地表现着生活中诗人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的感情,使我们时时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

(三)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四)李白能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就也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5.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答:(一)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一有感触就悲慨满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变沉郁顿挫之风,全诗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二)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如其《哀江头》、《月夜》等。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三)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诗就有八层含义,大大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四)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乐府古题序》),直接启示了中唐新乐府运动。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如《登高》,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法度森然,又在严整的法度中有变化曲折、峰峦起伏。
6、杜甫的律诗
答:(1)拓宽律诗表现范围和手法。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虽受字数格律的限制,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用律诗写时事如他的《秋笛》、《即事》(“闻道花门破”)、《王命》、《征夫》等。
(2)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多用组诗形式,即以律诗写组诗。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律诗精品《诸将五首》等
(3)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晚节渐于诗律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
(4)篇法:四联全对,尾联对结
(5)律诗的自由创作境界:拗体。总体意思:既讲求音律又追求变化,其原则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代表作:《题省中院壁》、《昼梦》、《白帝城最高楼》、《愁》、《至后》等
7. 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特色(咏史诗)
答:刘禹锡的诗主要是贬谪时期的作品。
①从思想情调来看,他对宇宙人生往往有一种哲理的观照,对宇宙新陈代谢、生生不已的客观规律有独特领悟和清醒认识。因而他的诗往往表现出浓郁的生命哲学意识。
另外,由于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有政治理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气韵;品性刚健乐观,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

正因为他又深明哲理而又充满豪情,他才能在备受打击的情况下,百折不挠,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和进取精神。直到晚年,依旧豪情满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因此赢得了“诗豪”的美称。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健朗。他的诗绝少中晚唐诗人普遍表现的感伤情调,总是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启示和鼓舞,这是难能可贵的。
②从题材内容来看,则主要有政治讽喻诗、咏史诗、山水诗等。
政治讽喻诗。《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陌红尘方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
咏史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就是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白居易见此诗而“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见该诗题序)
刘禹锡还有山水诗和抒情言志诗,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禹锡是唐代一位自觉向民歌学习的杰出诗人。刘禹锡多次贬官南方,这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了“竹枝”一体,对当世和后代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8.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其现实主义诗歌艺术成就)
答:白居易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多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此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9. “以文为诗”与韩愈诗歌艺术特色
答:①“以文为诗”是韩愈和韩孟诗派诗歌结构笔法上的一大特点。“以文为诗”即是用古文写法来写诗,包括用古文的章法结构、句式、虚词,也包括把散文的议论、铺叙带进诗中,从而诗的规范整齐、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常规形式得以打破和变形。从积极方面来说,丰富了诗歌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如《山石》、《南山诗》。却有时造成对诗歌的语言和意境的破坏。
②奇崛、宏大的艺术境界。大历、贞元以来,诗多局限于写一己之惆怅、伤感,终觉气格狭小,缺乏想象力。韩愈却以奋腾气势,丰富的想象,改变了诗坛上那种卑弱纤小的现象,从意境到结构到语言技巧,他都力避陈俗,追求怪奇,从而以宏大的才力,创造了奇突精警,光怪陆离的艺术意境。
③奇特险拗的语言韵律:韩诗有妥帖的一面,文从字顺,意到笔随的一面,但其诗文更主要的还是追求奇峭、劲健、险怪及拗折。
10、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古典诗歌发展的重要贡献(爱情诗的审美品味)
答: 1.李商隐的诗歌既善于吸取前人的成果,又能开拓创新。他远绍诗、骚的比兴艺术,近取杜甫诗律精严和李贺瑰丽奇诡的特点,又融合了阮籍诗歌的旨意遥深和齐梁诗歌的绮丽华艳,形成了深情婉曲、绮丽精工的主体诗风。
2.李商隐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寄托遥深而措辞婉曲。其诗常常采用比兴、象征、暗示、寓托等手法,形成意蕴深刻而含蓄、情思绵密而邈远的艺术特点。甚至造成扑朔迷离的朦胧意象和曲折复杂的内涵,使后人难以准确地解读。其诗好用典使事,神话传说、历史史实、文学典故,在他的笔下无不得心应手地运用,或正用,或反用,或活用,用法灵活多变,常常翻新出奇。这种用法可造成语意浓缩的效果,但用典过多过偏,也有诗意晦涩的弊病。此外,其诗讲究字句的锤炼,语言精练华美、深曲委婉,音韵和谐,对仗精工。但也有少数诗歌写得用语浅近、质朴自然,如《夜雨寄北》。
3.李商隐的诗歌各体均有佳篇,尤工七律和七绝。其七律学习杜甫而得其境界的浑融和诗律的精严,但诗法更为工致细密,其“无题”诗就是典范的作品;其七绝寄托遥深,婉曲精丽,耐人寻绎,堪称晚唐绝唱。李商隐为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对宋初西昆诗派以及婉约词的艺术风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古代诗人从个人爱情诗的创作数量而言,少有超过李商隐者;从爱情诗的创作质量而言,也没有那一位诗人像商隐这样一人创作出如此之多的优秀诗作。尤其可贵的是,李商隐在其爱情诗中,表现出进步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提高了古代爱情诗的美学品位。
5李商隐在真实的爱情体验的基础上,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纯情的角度出发,来写爱情,写女性。他摆脱了低俗的淫滥的色欲,而着力对爱情心理,对爱情主人公缠绵执着坚贞不渝意志品质进行细腻的刻画和精心的意境创造。加之他所写的爱情,都是悲剧性的爱情。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等,这些深情绵邈的诗句,无不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包蕴着深刻的社会人生内涵;而在感伤凄恻之中,又无不交织着爱情主体至情至圣的忠贞品质、执着意志和缠绵情思,从而把爱情纯化、升华到一个明净而又缠绵悱恻的境界,充分表现了超越感官满足、追求心灵契合的审美情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