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学科初建阶段(1949~1976年)

    学科重建阶段(1977~2000年)

3.学科稳步发展阶段(2001~2019年


                                   


(一) 初建阶段(1949~1976年)

从1949年到1951年,我国学前教育界主要是改造新中国成立之前建立起来的旧式学前教育体系。

首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在初等教育司下面设立幼儿教育处,建立了国家学前教育领导体系,对学前教育开始规范管理。

其次,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明确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初步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再次,对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单元教学”开展批判。


(二) 重建阶段(1977~2000年)

研究阵地初步建成,学术交流平台逐步完善。

学术研究内容不断丰富。

广泛开展课题研究,研究主题逐渐丰富。


(三) 稳步发展阶段(2001~2019年)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学科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6-13
1.20世纪30年代以前:从产生到初步中国化。20世纪初,中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这时候幼儿教育就是照搬国外的模式,课程完全模仿国外。从1903年到1918年,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模仿日本。1904年1月13日,我国第一部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和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对蒙养院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其主要内容均参照日本1899年颁布的《幼儿园保育设备规程》。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习苏联,在探索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借鉴老解放区幼儿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幼儿教育。受政治因素影响,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全面学习苏联的模式。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教育部于1952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则》和《幼儿园暂行教育纲要》,规定了学前教育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绘画手工、音乐、计算六个科目,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具体科目和各科目的教育纲要。

3.六七十年代:遭遇严重挫折。从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教育事业,教育发展基本停滞不前,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学前课程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原有的课程体系也受到严重破坏,这是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空白期。

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1976年以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经过10年的动荡,从1976年开始,6年开始全面恢复。1976年至1990年间,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实现了从苏式模式向初步改革阶段的转变,特别是1981年颁布的《学前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促进了学前教育课程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国外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逐渐引入中国,尤其是蒙台梭利、杜威、布鲁纳、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