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的行书与楷书的差别有多大啊

刚开始学毛笔字 纸张与毡如何选择
非常感谢 花开的声音0828 的回复
不过俺是初学,不需要保留,希望大家能告诉我些基本的经验啊

1、楷书的笔画每一笔都很规范,笔画与笔画之间没有牵丝牵连。写好楷书的要点是:a、首先要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特征;b、注意间架结构的布局与笔画的穿插避让;c、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2、行书:古人云,揩如立(站立)、行如走、草如飞。行书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运笔稍快一些,笔画之间因为行笔较快而产生了牵丝,笔画与笔画之间连带关系较明显些。就像站立的人(四肢静止不动)开始行走(四肢摆动有呼应)一样。
3、刚开始练习时用元书纸(即上坟烧的火纸)、毛边纸(美术用品店有售)、新闻纸(即印刷报纸用的纸)都可以,既经济实惠又好用!!至于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再用宣纸,那样业不至于过分浪费!!到那时候宣纸你也就了解了!我就不必多说了!!
--祝你旗开得胜!!!别忘了写给我看看啊!!说不上还能指点一二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31
楷书
又称正书、真书。楷书在汉代已见雏形,它是隶书的变体。魏晋南北朝是楷书的发展时期,唐代是楷书登峰造极阶段。楷书形体方正,其笔画有严格的法度,点画、钩戈、撇捺构成长短正斜、俯仰照应,比篆隶更富于多姿多变。南北朝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北朝碑刻特别是魏碑书法,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体态多变,康有为誉为有“十美”。他认为: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构字亦紧密非常。魏碑约分三类,即碑碣、造像铭记及墓志,其中以书法著称的不在少数。如《嵩高灵庙碑》、《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郑羲碑》、《石门铭》等,著名的墓志则更多。南朝碑刻虽不如北朝丰富,其中少数碑刻书法不亚于魏碑,如《爨龙颜碑》、《瘗鹤铭》、《萧碑》等,都为世所著称。历代著名楷书书法家曹魏有锺繇,东晋有王羲之、王献之。唐代亦是楷书鼎盛时期,书法家辈出,初唐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称为初唐四大家。中唐有颜真卿,其书法在初唐成就的基础上开创新书体,结体以拙为巧,风格雍容大度、宽博雄伟,称为颜体。唐代后期有柳公权,书法学颜真卿,瘦硬挺拔,结体遒媚,自成一家,世称为“颜筋柳骨”,他们的书法对后代影响很大。宋代著名书法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他们的楷书都曾受过颜真卿的影响。元代楷书大家有赵孟俯,他用笔圆转秀劲,风神妍媚,一变宋代书法风尚,后世称它为赵体。
行书
亦称行押书,是介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写简易、流畅的书体。行书产生于汉代,发展成熟于三国两晋南北朝,行书的发展成熟与楷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唐张怀在《书断》中说:行书,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说明行书和楷书的关系。行书的结体有的近于楷书,有的近于草书;近于楷书成分多的称为行楷,近于草书成分多的称为行草。行书的点画常常强调游丝引带,而笔锋使转遒丽明快,活泼自然,好像行云流水一般,给人有一种轻松自如美的享受。行书经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革新,变魏晋淳朴的书风为妍美流便的新风格,使行书达到非常完美的境界。王羲之的行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特色,他的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序》。王献之的行书笔迹流怿,风格婉转妍媚,富有姿致。唐代行书大家有李邕,用笔沉厚,体势欹侧,风格雄浑遒丽,代表作品有《岳麓寺碑》和《李思训碑》。宋代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都擅长行书,他们的行书往往流露自己感情和意趣,形成宋代尚意书风。元代赵孟 也是行书大家,他用笔圆畅遒丽,风格温润尔雅。明代行书以董其昌为突出,他的行书章法疏朗,风格淡雅秀逸。书法是书法家文化修养、个性、思想感情的体现,它通过特有的艺术手段,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宣纸的选用
质地柔韧厚密: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牋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洁白不洁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表面光涩适中: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牋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据碑帖择纸: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依个性择纸: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吸墨纸,其墨方能入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啊。

用纸的注意事项
宜平:书写时必需平放,才易于书写;若纸皱,便不易书写了。惟有人写古篆隶时,故意将纸揉皱,以求斑驳之致与古意。

洁净:纸上污秽,会影响观瞻运笔与墨色,灰尘也会影响运笔,若与墨汁相杂,墨既不坚,亦乏光彩。这虽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书法书法,写字最重法度,故「书」、「法」并称,尤重间架与章法,布置章法有纵行横列之分,立定间架则有九宫、田字、米字诸式。线条亦有明暗之别,凡篆隶行草楷诸体都是如此,尤其是楷书更是重要;据说唐人重「法」,丝毫不苟,看留下来的名家诸法,其法度之谨严,空前绝后,故有九宫创于唐人之说。

分格也需随书体而定,法度最严的楷书和篆隶,纵横需整齐,行列皆可画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横列,以免缚手缚脚,不得纵放。明线宜细,以免妨害观胆,暗线用书宜轻,不必涂抹,以免损毁纸张。若摺纸易起皱折,妨碍运笔,亦须避免。

固定:书写时纸需固定,若纸随笔动,字便不能随心应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纸,也可以用镇尺压在适当位置,使纸固定。

垫吸水布:以笔饱蘸浓墨写字时于顿挫重按处,力透纸背,墨渗纸外,不但会沾污桌面,且笔画染开,也会破坏画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纸或布垫在纸下,可以将渗出的墨吸乾净,保持画面整齐。

待乾收纸:墨汁未乾时收纸的下场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一个字平白多了个「镜像」,有时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还有,不要自作聪明的将作品「盼乾」,或是想用卫生纸吸乾,这样不但会使墨易脱落,且会使墨色受损。收拾时,不要任意摺叠,以免损纸,有碍观胆。

藏诸乾凉处:纸受潮易腐朽,过度乾燥又会破裂,因此若想使贵大作能长长久久,就保存在乾燥阴凉的地方。其他如虫蛀也需注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