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水平测试!~

1.苏联解体是一系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与苏联解体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不结盟运动 B.日本的崛起 C.欧共体的建立 D 八一九事件
为什么选D, 八一九事件是什么?

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原因之一为什么是”旧制度日趋衰落“?

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当时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份,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与众共和国。虽然此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并且戈尔巴乔夫恢复权力,此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

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旧的奴隶制度与王道思想的逐渐衰落,在各诸侯国中涌现了一大批代表各种思潮的思想家,他们纷纷提出自己对社会的理解与见解,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体系,并互相辩论、融合、调整、分化,逐渐形成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状况。
通常,一个旧的稳定的制度体系逐渐衰落、新的稳定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的历史时期,往往是思想最为活跃、各种新思想争相萌芽、发展和竞争的时期,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的竞争、融合和发展,再次促成一个稳定的新的制度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5
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当时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份,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与众共和国。虽然此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并且戈尔巴乔夫恢复权力,此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在战国诸国兼并战争中被破坏殆尽,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和战争对土地的占有目的方向相同,促使封建制度广泛存在与七雄之内。 而在新旧制度交替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力度降低,各种学说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第2个回答  2011-06-05
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当时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份,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与众共和国。虽然此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并且戈尔巴乔夫恢复权力,此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

分封制血缘逐渐疏远,经济发展思想也会进步,旧的体制不能维持对现有层次人们思想的解释,有人质疑就会有新的思想产生。
第3个回答  2011-06-05
1.“八一九”事件是一部分企图维持原苏联国家体制的党、政、军领导人密谋发动的一场政变,以阻止联盟国家的解体趋势,恢复中央集权体制。
“八一九”事件的结果与其发动者的愿望相反,进一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已失去实际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成为按叶利钦意志行事的傀儡。8月23日,叶利钦下令,暂时中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没收共产党的财产。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他还下令,停止各政党在军队和国家机关中的活动。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通过决议,暂时停止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于是,执政七十余年的苏联共产党结束了它的存在,从组织上解体了。
2.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还算满意吧O(∩_∩)O~
第4个回答  2011-06-05
第一个: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苏联中央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第二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正是上述社会与阶级关系在我国古代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而这种"百家争鸣"的出现,则又是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的。春秋晚期与战国初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这些都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来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从而完成封建化的过程。到战国时期,由于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没有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变法改革,以致于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不受到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排挤和束缚。而一旦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确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形成,就很难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百家争鸣"的盛况了。
第5个回答  2011-06-05
大家都很有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