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在各朝各代,究竟具有多重要的战略地位?

如题所述

汉代有两个神话,一个是汉高祖战胜项羽的立国神话,一个是汉武帝战胜匈奴的霸业神话。

我们为什么说汉武帝战胜匈奴是神话,你放在当时去看,汉朝从汉高祖开国以来,以最强的军事力量败给了匈奴,后面连续六十年不敢和匈奴硬碰硬,

但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却通过战略调整与碰撞让匈奴人发出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哀嚎。

我们后世之中国人对于祁连山的历史认知最早也就是来源于这首汉代的匈奴之歌了。祁连山是匈奴的圣山,还有一座叫做焉支山。在匈奴人的心中,焉支山是管理着人间妇女和刚出生幼子发育的。而祁连山则是管理着人间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所以汉武帝夺取祁连山和焉支山之后,匈奴人会发出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嚎。

祁连山是汉代人音译匈奴语的产物,在匈奴语中,祁连是天的意思,所以在匈奴人眼中,祁连山就是他们人间沟通上天的一个重要神山。这一点和我们中原地区的泰山是一样的,中国古代哪些圣君总是喜欢在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通过封禅泰山来向上天告慰武功。匈奴人则是通过每年在祁连山上放牧来使自己的牛羊肥壮,而

广袤达数千里的祁连山也的确可以满足匈奴数十万人的生存需求。所以祁连山不仅是匈奴人的天山,更是他们的母亲山。

祁连山的沧海桑田

祁连山位于今天的甘肃,宁夏,青海三省交界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让特殊的我们对它有了特殊的感情。

祁连山从什么时候出现形成,这是一个历史疑问,它并不是匈奴神话之中的天神所化。也并不是汉人之中的昆仑神话。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祁连山的历史要远远超过我们中国人的历史。

即使我们说自己盘古开天地十万八千年,却依旧不能和祁连山两亿年前的造山运动相比。

沧海桑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成语,他是古人对自己生活地区面貌变化的一个高度概括。

曾经几十万年前原始人居住的平原地区流传到三皇五帝时期,就是变成了海洋湖泊也不一定。祁连山就是如此,在两亿年之前,东亚大陆上都是一片汪洋,那个时候的祁连山就真的看不见任何高山。是后面的地质变迁,我们现在的亚洲板块发生碰撞,使得中国西北的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横断山脉,祁连山等陆续崛起成为超过五千米的高山,所以我们现在祁连山周围的牧民在秋季上山放牧的时候还能够拾得一些充满海洋气息的贝壳,这些贝壳并不是古人的钱币,而是沧海桑田最好的见证。

中国人的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粗略一点就分为了春夏秋冬四季。因为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地大物博,为东亚之最。

曾经有一个说法就是说从东海之滨到西海之葱岭,在中华文明的土地上可以通过一次长途火车体验四季变换。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每次中国的夏天,从太平洋海上过来的东南温暖季风都会被层层阻拦,

在广东广西被南岭削弱一波,在湖南湖北被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削弱一波,最后过关中大地的时候,还要翻越高达数千米的秦岭,这才到了甘肃和青海的交界之地祁连山。

所以我们唐朝的诗人会说春风不渡玉门关,在唐朝人眼中,这来自南海之滨的春风到了玉门关已经耗尽了所有精力,再也无法给西域百姓带来甘霖,但在我们现代人心中都清晰的知道

,与其说是春风不渡玉门关,不如说是春风不渡祁连山。高达五千米的祁连山才是东南季风的最后一道屏障,游牧和农耕从这里分界。

祁连山的古往今来

祁连山出现在现代中国人的眼中是源自于汉代的匈奴歌,而祁连山出现在汉代人的眼中则是源自于第一批跟匈奴在河南地作战的秦军,后面秦亡汉兴,祁连山再一次出现在汉代人眼中已经是汉武帝时代了,那个时候的汉匈双方围绕着河南地,祁连山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后以汉军的胜利收场,所以丢掉祁连山的匈奴人会在漠北的其他部落里面传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而

被汉军俘虏的匈奴奴隶更是会在进入汉境的时候看一眼祁连山,以达到自己身死汉地,魂归祁连的美好愿望。

时间回望到两百多年后,汉朝和匈奴争战了几十年的祁连山,谁也没有想到它最后会成为农耕和游牧文明重新崛起的种子。

晋朝的短暂统一结束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局面,但离汉不远的晋朝始终是不如汉的,短暂的统一马上就是八王之乱和灭亡。

当时华夏文化和衣冠服饰不得已南渡,这其中关于经史子集,工匠技术,华夏雄城,不知道有多少沦陷在北方地区。所幸运的是祁连山脉下的河西走廊保存了从汉魏以来的文化孤本,这是当时魏蜀吴三国混战的结果,那个时候很多社会名流和大家就已经知道汉朝的第二次中兴是不可能的了,所以

他们选择了从长安洛阳之地迁徙到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

后面东晋和南北朝相继争斗不休,其中除去关于土地边境的战斗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关于华夏正统的争斗了

,按道理来说晋朝作为华夏衣冠南渡才是真正的秦汉之后,那北朝的游牧汉化又何来底气和南朝争斗呢?后面的我们有幸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得知历史根源。

原来汉末那批社会大家迁徙到祁连山下和河西走廊之后,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其实规模早已经超过了南朝自东晋以后残缺的文脉,再加上隋朝以汉人治天下迎来了他们的出山,所以后面隋朝统一天下之后,南朝百姓士人本来一直以为自己是华夏正宗,但他们跨过长江踏上北方的土地之后才知道自己引以为傲的华夏文脉与衣冠其实早不如北方。

当时有一句著名的感慨流传下来:

原以为北方尽胡虏之地,不意竟见秦汉之风。

南朝数百年的固步自封和南方化使得他们文化典籍上不如北方,而北方得以超过南方追本溯源还是要感谢祁连山下河西走廊那批先贤,所以我们说祁连山给了农耕民族一次重生的机会,

它保存了秦汉时代的文脉,同时它也给了游牧民族一次机会,大量的汉化使得过去的匈奴,羌,狄,鲜卑,柔然,月氏,等与中原汉人无异。而隋唐时代的鼎盛显然是这二者结合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