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孔府题对联,为何会有两个错别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8-10
因为这两个字在古代就是这样写的,只是因为和我们现在的字不一样才被认为是错别字。
第2个回答  2020-08-10
没有写错,而是后人的过度解读——认为富字少一点是为了体现出孔子的富贵无顶,章的一竖写出头是为了凸显孔子的文章通天。但其实富这个字,从北魏开始就比较流行上面没有一点的写法。章的一竖写出头在古代碑帖也是很常见的写法。
第3个回答  2020-08-11
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富字没有头是希望孔子的后人都可以大富大贵,没有尽头。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章”字最后一笔穿过“日”,暗喻孔子“文章通天”。
第4个回答  2020-08-13
因为在当时富和章这两个字其实就是那样写的,纪晓岚的写法是正确的。只是在后来简体字开始流行之后发生了改变,所以现在看起来就感觉像错别字一样。
第5个回答  2020-09-18

到了圣人故乡山东曲阜,自然要去祭拜孔子。游人在进入孔府之前,挂在孔府正门两旁的一副楹联,格外引人注目。这幅楹联的上联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邸”,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每当到了这幅蓝底金字的楹联面前,导游一定会细细讲述与它有关的故事。因为,这幅看似平常、并非千古绝对的楹联,是由号称清朝第一才子的纪晓岚所题。而且,这幅楹联楹联里的“富”与“章”,在如今看来,怎么看都像是两个错字。

孔府大门

“富”字宝盖头上明明少了一点,而“章”字的一竖又写出了头,这幅楹联是由才子纪晓岚所题,他作为堂堂的“河间才子”,更是《四库全书》的编纂者,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更何况,这副楹联还是挂在孔府门前的柱子上,这种做法岂不是典型的班门弄斧,让人笑掉大牙?但是,自完成后的数百年的时间里,似乎到这里游览过的人,也没有谁指出这两个字的错误,这究竟又是何缘由呢?

纪晓岚剧照

关于这两个字,当地导游是这样解读的:“富”字之所以会少一点,其真正的含义是为了彰显孔子“富贵无顶”;而“章”字的一竖直穿过了上半部分的“日”字,表达的含义是孔子的“文章通天”。

这样的解释,似乎巧妙地掩饰了纪晓岚写错字的真正缘由,他甚至还通过这两个错字来夸赞孔子对于后世的影响。然而,这种解释的理由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并没有确切的依据。

章字

当对这两个字追根溯源的时候就会发现,“富”和“章”并非是纪晓岚手误,而且也没有故意写错,因为纪晓岚的写法是完全正确的。

其实都不用追溯这两个字最原始的写法,只需翻开一本《书法大字典》,读者就会发现,自北魏时期,这个“富”字在写的时候,就已经较为流行上面没有一点的写法。随便选取一些书法字典中的“富”字,加点或者不加点的写法比例稳定在1/2左右。

富字写法

“章”字的这种写法,也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尤其是古代的碑帖中,这种写法更是广泛出现,纪晓岚所用的“章”字写法,甚至都被收录于《干禄字书》中,这本唐代的书法书籍,很清楚地注明了纪晓岚所写的这个“章”字,其实为书法中的通字。

由此看来,在这副楹联的背后,并非导游们自行脑补后的那层含义。更何况,想要在圣人府邸留下楹联,势必是要进行严格和规范书写的,以免贻笑大方。作为名人,纪晓岚之流最在乎的莫过于自己的名声,他们自然不会随意书写,乃至于出现写错字的情况。

汉字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最完美的载体,中国人能在如今读懂古人千年之前所著的书籍,正是得益于老祖宗所创造的汉字。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汉字一成不变,恰恰相反,汉字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

我们在游览名胜古迹之时发现与如今字体不一样的字,大可不必大惊小怪,也不需要不懂装懂的强行解释,多留个心眼儿,多翻阅一下专业书籍,在增长见识之时,也可领略中国汉字之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