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吴三桂的兵力如那么雄厚,他为什么要选择投靠清军呢?

如题所述

公元1644年李自成灭明以后,吴三桂同山海关总兵高第一共拥有五万之众,在乱世之中这五万经久沙场的兵马,就算战斗力不如关外的八旗精锐,也比之李自成的乌合之众也强太多了。

那么吴三桂为什么没有在乱世之中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另一方举足轻重的存在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首先吴三桂的五万兵马并没有任何优势,不说如日中天的李自成拥兵上百万,哪怕精锐部队很少也足以碾压吴三桂,就是清军当时都拥兵十万之众,虽然入关时留下郑亲王济尔哈朗率领满蒙八旗三分之一的兵力留守沈阳一带,但多尔衮所统领满蒙汉八旗军队也大概有七八万人。

以总兵力对比,吴三桂拥有五万兵马,清军拥有十万,达到了1比2的比例。

就是以山海关一片石吴三桂对战李自成之时,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也有七八万,也对吴三桂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当然最关键的不是在于兵力,像很多乱世枭雄起兵还不是从无到有吗,更何况吴三桂拥兵五万,战斗力还很不错。

主要因为吴三桂的势力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权或者说自立门户自给自足,他的兵饷和后勤都来源于明朝。明朝灭亡以后,先不说兵饷问题,毕竟可以通过以战养战。但是后勤呢,总不能一直以战养战饥一顿饱一顿吧。(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更何况李自成从西安一路势如破竹的攻进明帝国的帝都,大有取代明朝一统天下之势,这时候吴三桂北有关外新兴战斗力强悍的满清,南有大有一统天下之意的李自成之大顺政权,根本没有发展的空间。

所以吴三桂面对的局势就是,只有五万人马,无论是对于满清还是李自成都是不够看,更要命的是还夹在两大新兴势力中间,没有从容发展的时间与机会,山海关一隅之地难以筹备粮饷,一时之间是“维时内无军需,外无援旅,人心汹汹,不保朝夕”。

至于南明,当时弘光小朝廷还没有建立,江南温柔乡里的军阀们和东林党并没有第一时间组织兵马北伐报君父之仇,而是一方支持福王一方支持潞王,一时之间还没有定出胜负。就算弘光小朝廷建立了,当时北方已经是李自成的天下了,吴三桂同淮河以南的南明相距太远,音讯不通是指望不上的。

所以吴三桂要么为大明尽忠到底,战死山海关。要么选择降李自成或者降清。

毫无疑问吴三桂是三姓家奴不是尽忠到底的忠臣,最终选择了降清,开始了自己遗臭万年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7
因为吴三桂虽然兵力不少,但是明朝灭亡以后,他的粮草供应就没有,没有粮草的军队是不行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