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壁画中常见胡服胡服最早由什么引入中原

如题所述

胡服最早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雍)引入到中原的。

在战国时期,赵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不好,处于四战之地,不利的地形导致了赵国和邻国连年征战,不得安宁,百姓也深受战争之苦。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其子继位,这时候赵国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君主,他就是被后人称为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继位之初,周边各国蠢蠢欲动,欲乘赵国新丧之际,出兵攻打赵国,赵武灵王为了改变赵国被动的局面,决定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



胡服的特征

胡服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

唐代流行于西域地区以及波斯等国的胡服卡弗坦,卡弗坦形制为锦绣浑脱帽,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和透空软锦鞋。流行的原因是初唐至盛时期,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往及胡舞的兴盛。

和以往相比,唐代崇尚胡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妇女著胡服者甚多。这种现象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胡舞的流行,对妇女服装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30

唐代壁画中常见胡服,胡服最早由赵武灵王引入中原。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饰,有较大差异。

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族群的入侵,推行胡服骑射。胡服与当时中原地区宽松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裤子紧窄,腰束郭洛带,用带钩,便于骑射活动。

胡服的特点。

胡服的一大特征是短衣齐膝,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史记·赵世家曰:自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裤褶传人中国,历代皆以为戎服,或用其冠,或用其履,或用其衣服及带,或三者全用,晋代民间,始偶用之。胡服之制,冠则惠文,带则贝带,履则靴,裤则上褶下裤。

胡服的冠帽上常常有貂尾,这是由于北地寒冷,冠的造型则如簸箕,赵国接受了这种冠式,并进行了一些改制,如将原来用于御寒的貂尾改为冠上的一种饰物,插在冠的两侧,并加以金珰附蝉。几年后赵武灵王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就以儿子之名命名此冠,时称"赵惠文冠"。这种冠饰的形象,在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的铜镜上有所反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