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下雪天会对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吗?

如题所述

雪融化带来的水,给土壤补充水份,防止农作物干旱。秋冬季节,北方雨水很少,长期不下雨,致干旱,冬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当天气暖,雪开始融化,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雪在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但这个温度不会影响作物,却会冻死一大部分越冬的害虫。

扩展资料:

降雪等级标准通常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持续降雪或降雪量折算成降雨量为等级划分的标准。该标准一般采用持续时间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

以24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2.4毫米为小雪,1.3~3.7毫米为小到中雪,2.5~4.9毫米为中雪,3.8~7.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5.0~9.9毫米为大雪,7.5~14.9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以12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0.9毫米为小雪,0.5~1.9毫米为小到中雪,1.0~2.9毫米为中雪,2.0~4.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3.0~5.9毫米为大雪,4.5~7.4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8
下雪对植物的益处:
1、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在北方一些地区,冬天最严寒的几天,夜里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度,这极易造成农作物冻害。而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就像是小麦的一层“棉被”,能帮助小麦保温。
2、大雪能给土壤补充“营养”
雪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在融化后,雪水把这些营养物质带到土壤中,跟土壤中的一些酸化合成各种盐类,如氨和硫酸化合成铵盐(即“硫酸铵”),变成良好的天然肥料,尤其是氮的含量是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倍,酚、汞等有毒有害物质在雪水的含量也比普通水要少。
3、雪在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
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但这个温度不会影响作物,却会冻死一大部分越冬的害虫。
4、雪融化带来的水,给土壤补充水份,防止农作物干旱
秋冬季节,北方雨水很少,长期不下雨,致干旱,冬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当天气回暖,雪开始融化,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第2个回答  2020-10-08
处 :
其一,新降的雪疏松多孔,能够贮存大量空气,有防冻保暖作用。
其二,融化后的雪水中重水的含量比普通水少25%。重水是一种带放射性的物质,对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雪中重水含量少,显然有利于促进生物生长发育。
其三,雪水的理化性质与一般水也不一样。雪水由于经过冰冻,排除了其中气体,导电性质和密度发生了变化。研究表明,雪水就其生理性质而言,和生物细胞内的水的性质非常接近,因此,表现出强大的生物活性。植物吸收雪水的能力,比吸收自来水的能力大二至六倍。雪水进入生物体后,能刺激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
其四,雪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比雨水中的氮化物多5倍,比普通水更高,可以说是一种肥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雪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生命”肥沃着土地,养育着庄稼,为人类造福的。
坏处 :
1、阻塞道路,影响交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雪压住植物,容易使植物受伤或死亡。
3、大雪可以压坏房屋,造成人员或家畜伤亡。
4、大雪天气可以冻死部分动物,或盖住草原,使各类食草动物缺食饿死。我国内蒙古地区每年都有牛羊因此死亡。
5、春雪对于小麦、油菜这些农作物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灾难。
第3个回答  2020-10-08
在北方下雪天,植物到冬季的时候都会枯萎,而到春季的时候才会重新发芽。而有些不耐寒的植物必须要做好防冻措施,要不然冬季容易冻死。而北方的人到了冬季很少有外出干活的。
第4个回答  2020-10-08
下雪对农作物的好处 :
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在北方一些地区,冬天最严寒的几天,夜里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度,这极易造成农作物冻害。而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就像是小麦的一层“棉被”,能帮助小麦保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