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名字

三个女孩,因为种族的原因,被在一个地方改造.描述的是她们沿兔栏,穿过沙漠,回到家里的故事.

  《末路小狂花》 Rabbit-Proof Fence
  20世纪初,澳大利亚政府针对原住民开始实施一项计划,把白人在那些部落里留下的混血子女强行从他们的土著母亲身边带走,遣送到摩尔河营地,将他们改造为英裔澳大利亚人。表面看起来,似乎只是为了以此培训出更多廉价劳动力,但实际上这项残酷的计划背后还隐藏着更阴险的目的。澳大利亚政府视土著为低等种族,必然要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生存法则下被淘汰、灭绝,为了“保护”他们,政府决定以此逐步“改良”他们的血统:这些已有白人血统的土著后裔除了将接受一系列“教育”之外,还被强迫与白人通婚。
  在营地里,他们受到严厉的管制,被禁止使用土著语言和习俗,甚至被告知他们是没有父母的孩子。恶劣的生活条件更令他们身心饱受摧残。

  14岁的莫莉无法忍受这非人的折磨,对母亲的思念更让她坚定了逃离的决心。她带着8岁的妹妹黛西和10岁的表妹格蕾西冒险逃出了营地,开始了长达1500英里的漫漫返家路。
  莫莉只能依靠横贯西部的防兔篱笆勉强寻找故乡的方位。三个女孩沿着篱笆一步一步向着遥远的家乡走去,在这段三个月的征程中,她们以乞讨为生,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也不得不胆战心惊地躲避奉命追捕她们的穆都——讽刺的是,他也是一位土著。而这项计划的狂热支持者、以土著民保护人自居的政府官员内维尔更是勃然大怒,出动了警察全力搜索。最终格蕾西被抓走,莫莉和黛西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家,并得到部落的保护。今天,两位80岁的老人依然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影片结尾字幕告诉观众回家后的莫莉仍然受到政府“改造”计划的威胁,1940年她和两个女儿再度被抓到了摩尔河营地,这一次莫莉又成功地带着18个月大的小女儿安娜贝尔沿着防兔篱笆逃回了家,而4岁的大女儿多丽丝却只能留在营地。一年后,安娜贝尔也被政府抢走。直到30年后,莫莉才得以与多丽丝团聚。多丽丝根据母亲的悲惨经历写下了小说《Follow the Rabbit-Proof Fence》,本片即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安娜贝尔至今还拒不承认自己的土著血统。这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澳大利亚的社会现实。

  影片海报上的宣传词:“如果政府绑架你的女儿会怎么样?在1905到1971年的澳大利亚,每个星期都会发生这样的事。”这种颇具煽动性的语词引起了政府的极大不满,部分官员甚至认为电影制作者应该为此向政府道歉。还有更多的新闻媒介对电影进行了口诛笔伐,他们愤怒地声称电影完全扭曲了事实真相。历史的真相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来自欧洲的白人殖民者几乎从未停止过对澳洲原住民的围剿。除了多次铁证如山的大屠杀留下的斑斑血迹之外,这类假以“保护”之名本质为种族灭绝的行为则是被遮蔽的黑暗一页。据估计约有3万多名土著混血儿遭“绑架”,称作“被窃走的一代”。尽管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承认这一行动确实算是“种族灭绝”,但当下社会中许多人仍然拒绝面对这惊心动魄的史实,种族歧视心态可谓根深蒂固。

  导演菲利普·诺伊斯离开祖国已有10年,他将拍摄本片视作从影以来“最大的挑战”,因为他希望影片能够“让澳大利亚人直面种族关系的历史”,这也确实是一部勇气之作。但另一方面,他亦声明没有太多政治目的。这种态度多少有些骑墙派。为了取得平衡,他与编剧只集中于内维尔的塑造,将这一政府代表、行动的主要策划人刻画为被盲目的热情冲昏头的人,虽然可憎,但究其本性和原初目的依然不乏值得同情之处。而历史中的这个人绝对是彻头彻尾的种族歧视主义者。这一改动似乎将不幸和灾难归结为某些个人所犯下的“方法”上的错误,而削弱了对这一问题的社会根源。

  本片片名“Rabbit-Proof Fence”指的是上个世纪初,澳大利亚政府修筑了一条横贯西部的篱笆以抵挡泛滥成灾的野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6
duide 《穿越篱笆》
第2个回答  2007-06-06
《穿越篱笆》
第3个回答  2007-06-06
没看过 sorry
第4个回答  2007-06-06
《穿越篱笆》
第5个回答  2007-06-06
《穿越篱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