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如题所述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啊,孟子这段话,是对什么的再进一步的说明呢?是对我们前面解读的两段话,

一个是什么呢?

孔子对他的学生说: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个我们解读过了,就是孔子告诉曾子他的道一以贯之。就是有一根主线贯穿一切。这个主线是什么呢?忠恕。我们跟大家讲了,忠恕是什么。

然后后面又讲了,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就是有没有一句话,有没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东西,有没一个字我能终生去遵循的,去奉行的,终生行之。

然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宽恕的术,忠恕的恕。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么说的。就会说曾子问他,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字,或者给我一个人生的主心骨,我可以这辈子去遵循的。这辈子去奉行的。这辈子去勤而行之的。孔子说有啊,这个字是什么呢?就是恕。什么是恕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跟大家解读了。这个恕呢,就是知行合一。这个忠呢,就是格物致知。

万物皆备于我矣。

这第一句话非常好,我就是一切啊,万物皆备于我矣啊。就是我是一切万有,一切都是我,我就是一切。你看这个话,就非常好。就告诉你,财富皆备于你啊,情感皆备于你啊,健康皆备于你啊。一切都为你准备好了,你就是一切万有啊。这个好理解吧?我们在课程中反复的去讲,就是你就是财富本身,你就是情感本身,你就是健康本身,你就是一切万有,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所以万物皆备于我,这是第一句话啊。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这句话什么意思?

反身而诚,身就是我,对吧?每天反省自己啊,反,反省。每天反省自己去诚意。你看啊,反身而诚,每天去反省自己去诚意,这就关系到一个要诚意了,那诚意,你想诚意吗?诚意必须致知。你看,又来到八条目了,因为儒家讲的都是八条目。然后呢,你想诚意,请你致知,致什么?致良知、致真知。你想致知吗?请你格物。格什么?格人欲。所以那就变成了什么?每天格人欲了。反身而诚就是每天格物致知。

理解了吧?再说一下,反就是反省啊,身就是我呀,每天自我反省,每天自我反省达到诚意。反身而诚,明白吗?反身而诚,就是反求诸己啊,凡事不顺,反求诸己。反求诸己就是反省。每天自我反省,身就是我。每天自我反省达到诚意。

那怎么自我反省达到诚意,它有方法的,如果你想诚意,必须致知。那致知是什么?致良知、致真知。如果你想致知,必须格物。那格物是什么?格心,也就是格人欲。

那就变成了什么?反身而诚,就会格物致知。

所以孟子在告诉你,你要格物致知啊,那格物致知之后,你会达到一个什么呢?你会达到乐莫大焉。这是最大的快乐。

真的家人们,有的家人跨过彻底解脱的,你要这个感觉吧?这就是佛法里讲的法喜呀,由内而外的喜悦呀,这就是清净啊,和平啊,所以这种喜悦是最大的,他比你中了1000万的彩票,他比你谈谈恋爱,然后在恋爱当中去享受这个甜蜜,它比你去旅游,去买了一个豪宅一个豪车,这个乐要大1000倍、10000倍、1亿倍,你买个好车兴奋几天,买个豪宅可能兴奋两个月,对吧?中个1000万的奖可能兴奋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就是陷入甜蜜当中,你可能也就是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但那个法喜,它是充满的,那个法喜是终生的。所以乐莫大焉,这是最大的快乐,所以格物致知能给你带来最大的喜悦,导致你最大的和平,一旦你不断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你达到最大的和平,就是乐。乐是心之本体也。王阳明也明确的告诉你了,心之本体就是乐。格物致知就达到了一种和平喜悦的状态,觉的状态。

那ok,这时候你不就是在给出去好的频率吗?

所以孟子第一句话告诉你什么?万物皆备于我。你是一切,但请你先格物致知。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呢?他说,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强恕而行,你看又讲到了恕。强是勉强自己,勉励自己。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强恕而行,就是说什么,勉强自己、勉励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恕道。也就是说什么,让自己知行合一。我们在上一堂课解读过,为什么?己所不欲,你自己不想做的,你就不要去施行。勿施嘛,施是施行、实施、给予、布施。好吧,就是说什么意思呢?你自己不想做的,你就不要去施行。你自己不想做的,你就不要给出去去做。是这个意思啊,那就变成了什么?你想做的就去做,你不想做的就不去做。那就变成了在每个当下,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你最开心的,做到极致,对结果零期待,什么?喜悦之道、知行合一。

所以强恕而行,这个地方首先他告诉了你,你必须要自我很约束呀,所以才会有那个话的解读,叫什么?觉懒看书,且看书。强恕而行啊。觉懒看书,且看书。很多人对这个话就理解偏了,认为说:哎,这王阳明他也不对吗?你看王阳明很究竟,王阳明还告诉你说要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呢。他说你懒看书且看书。你为什么看书?是因为有个前提是你想看书。明白吗?你不想看书,你怎么会觉得你懒看书呢?就好比我说的,你想去旅游,对吧,我们很多家人,你看啊,那它一个家人跟我分享,他说:哎呀,周末了,好想去一个地方企业黄叶,也不远啊,就是她住的那个城市,可能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他说,哎呀,我内心好想去啊,就是去那个地方看一下漫山遍野的黄叶,但就是不去。为什么不去?给自己好多理由啊:哎呀,太麻烦了。哎呀,回来孩子没人管呀。回来都几点了,可能还得忙一些别的事情。就是什么?他内在想去看黄叶,可是他没去。这就是什么?觉懒看黄叶,且看黄叶。就是这个意思啊。就是因为前提是你想看黄叶,但你又懒得去,所以才告诉你,请去吧。这就是很多人喜悦之道他踏不上去,很多人不知行合一。他明明想做这个,他就是不做。所以才告诉你,觉懒看书且看书,这就是,孟子说的强恕而行。为什么?你要约束一下自己,觉得懒看书且看书,强看书。就是强恕而行。就是你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让自己更加地觉察,更加的约束,更加的警醒,让自己去知行合一,所以强恕而行,就是知行合一。

然后孟子说什么,孟子说

求仁莫近焉。

这就是最大的靠近仁了。仁是什么?仁心呢。王阳明也在传习录中很明确的说,仁,仁心也。求仁,就是求仁心啦。仁心是什么?道啊。这就是求道最近的方法了。

所以说求仁莫近焉。

好吧,仁,也是孔子说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明白吗?所以说孟子的这段话他告诉你的就是什么,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就是万物皆备于我,一切我都有啦。我就是一切,我怎么能显化这一切呢,那很简单,格物致知,就是反身而诚。知行合一,就是强恕而行。如此,万物皆备于我。

所以你看,我们的古圣先贤,他是一脉相承的,从孔孟到王阳明,只是王阳明把这个词更明确的叫: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而在孔孟的那个地方叫忠恕而已,但说的是一个东西。

——心想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