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怎么练力量的方法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摔跤 技术动作的完成是在抗阻力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良好的力量素质要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是很困难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摔跤怎么练力量,希望你们喜欢。

  摔跤练力量的 方法
  1.1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肌纤维收缩力、肌纤维的数量、肌肉收缩的初长度、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机械条件、肌肉收缩的速度。

  1.2摔跤运动员的能量供应。比赛过程中,常常有持续十几秒的快速攻守及若干秒的格斗回合,随着比赛激烈程度,有氧与无氧代谢交替进行。在运动员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比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每次比赛中,有先领先后负或先落后赢的现象。如果运动员的糖酵解能力较弱,往往到比赛的后半时,动作力量、速度明显低于对手,力不从心,防不胜防。因此在力量训练中,要根据摔跤运动员能量供应的特点,在加强无氧糖酵解供能的同时发展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能力。

  1.3摔跤运动员的主要力量有推、拉、抱、搂、背、提、扭、按等,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引起骨骼肌的收缩(主动肌与对抗肌协同转换),牵动四肢、躯干、头各环节的运动完成(屈伸、旋转、展收)动作;力量主要体现在身体上肢、下肢、躯干各关节部位的肌肉群。

  1.4力量素质是肌肉收缩时克服外界阻力或反作用力的能力;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的比值;最大力量是神经系统最大努力而产生的力量,即绝对力量;快速力量是神经肌肉系统以最快收缩速度来克服阻力的能力,即爆发力;力量耐力是运动员抗疲劳的能力。

  上述力量训练方法,按肌肉“等长”和“等张”收缩的特点,根据运动员训练时期的阶段任务,以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按适当的比例进行训练。准备期,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全面力量素质,每周应不少于三次力量课,采用克服器械和对手阻力的方法。比赛期,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和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和耐力力量,每周二次高强度、低负荷的力量课,主要采用克服器械阻力循环练习和双人对抗方法进行训练。恢复期,力量训练主要目的是发展最大力量,每周三至四次力量课,采用以一般力量训练方法为主的多种练习方法,为专项力量训练打基础。一般力量训练是结合专项力量的特点,采用近似于专项力量的多种方法,间接地提高身体全面力量素质。
  摔跤力量训练的原则
  在力量训练中,力量素质的增长快慢,或训练效果的好坏主要受负荷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训练间隔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2.1.11.3~5RM(大负荷)。大负荷的生理特点是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强烈,能最大程度提高神经的机能,最大限度的募集运动单位。因重复次数少,对肌肉中能量物质的贮存和内脏器官的机能影响不大,大负荷是靠刺激神经系统来提高肌肉力量,对肌肉的结构影响较小,不易引起肌肉粗大,导致体重增加,摔跤运动员可通过类似的练习提高肌肉力量。

  2.1.22.7~15RM(中等和中等以上负荷)。该负荷的特点为:既有强度,又有重复次数。因而能刺激神经系统的机能,但主要使肌肉的结构和形态改变。由于能量消耗大,肌肉蛋白质破坏明显,可较好地促进能源物质和肌肉蛋白质合成,因而促使肌肉粗大,肌肉的体积增加。

  2.1.33.30RM以上(小负荷)。该负荷表现为强度小,重复次数多,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较小,但对内脏器官刺激较大。可明显地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而且还可促使肌肉中毛细血管的增生。

  2.2速度快慢,根据摔跤力量训练的特点,一般采用快的运动。可分为两种力量类型:①速度性力量采用小负荷,连续快速移动负荷器械,以建立快的动力定型;②重复性力量以大负荷、次数少的方式,爆发性用力移动器械,以刺激并改善神经系统机能。
  摔跤力量训练的安排
  力量训练应贯彻于全年系统的训练之中,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年龄,健康状况,性别,训练水平,区别对待。力量训练应结合摔跤技术动作结构、用力方向、参与肌肉收缩方式、关节角度和关节运动幅度,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力量训练每周隔日训练,赛前及比赛阶段应适当减一些负荷量,突出强度,每周不少于二次力量课。

  在力量训练中,针对运动员的特点,如果协调性差,练完力量后可做一些柔韧练习;如果速度差,可在力量课后进行加速跑的练习,尤其在绝对力量训练后,中间进行慢跑、跳跃等练习,有利于回复疲劳,并可以使肌肉的横断面回到原来的状态。

  力量训练时,不仅要发展大肌肉群力量,并且更要重视小肌肉群的发展。否则,在大强度运动时,大肌肉群力量强,小肌肉群力量不强,很容易引起肌肉群受伤,尤其是腰部肌肉群力量的发展更为重要。

  力量训练时,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机体温度升高,促使毛细血管的扩张,提高肌肉弹性,防止受伤,使机体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力量训练课后,一定要进行整理活动及牵拉、按摩等放松练习,更要注意合理的膳食营养。
  摔跤的比赛服饰
  辽阔的乌珠穆沁草原是摔跤手的摇篮。这里摔跤的传统源远流长,盛名至今不衰。康熙五年(1666年),在清政府主持的盛会上,安珠在一千零二十四名摔跤手参赛的大比中独占鳖头。十九世纪初,巴特尔朝克图参加清廷京师盛会,又以头名布魁载誊而归。十九世纪中叶的摔跤手都仁赛嘎(都仁扎那),更是牧民 传说 和歌谣中的人物。乌珠穆沁的摔跤服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坎肩

  这是为便于对方抓拿穿着的摔跤上衣。从质地看,有香牛皮、粗面革、毡子和布子的四种。从式样看,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又叫蝴蝶坎肩、翅膀坎肩。因为形状有点像蝴蝶翅,实际上就是一种紧身坎肩,有领口无领,袖子很短,有个后片,前面几乎什么也没有,用两根皮条(坎肩上面带着)裹回来,扎在腰上就成。不论用什么材料制作,领口、袖上、边缘一带一定要用香牛皮或粗革层层镶边,用皮筋、丝线、麻筋等密密地缝纳出来,在上述这些部位和后腰两侧用银或铜泡钉镶嵌出来(要不摔出汗以后就滑得抓不住了),后心还有个五寸见方或月亮似的银镜或铜镜。镜上有錾花或鼓出来的四雄(龙凤狮虎)及象、鹿等图案。也有各种纹样和蒙文篆字或方块蒙古字的。一定要用结实的布做里子。

  围裙

  这不是家庭主妇腰上围的那种东西,而是把红、黄、蓝三色绸、缎、布条扎起来,穿缀在一根结实的皮条上,牢牢地扎在腰间,在摔跤坎肩下边、裤带和套裤裤腰上边再紧紧地捆上一层,让那些花花绿绿的布条垂下来,一行动就抖动起来,加上这身怪异的打扮,往往给你一种无敌猛狮之类的奇想。

  靴捆

  摔跤手穿的靴子跟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但作用似乎不同。这是为了保护脚部、使人站稳,很好地发挥摔跤的各种技巧。怕它滑脱和踢起来得劲,要用一条结实的皮条捆几圈,这就是靴捆,长可六尺,宽约二公分,一头拴铜环、铁环,或打个死扣,

  包腿

  乌珠穆沁摔跤手有个特点,"绊踢"的技巧用得十分普遍,为了保护小腿,便发明了包腿这种东西。将装砖茶的竹箱拆开,把竹子削成竹篦,从踝骨开始,一直缠到膝盖以下。这就是包腿。

  套裤

  牧人平时骑马外出,为了保护裤子,温暖膝盖,也要穿套裤。但摔跤手穿的套裤基本上成了装饰品。尤其是新手,一定要用颜色鲜艳的缎子做料,用各色库锦和金银线绣出边来,再用 刺绣 和沾贴工艺描出四雄和蝙蝠、万字各种图案,看去像大戏里武将腿上戴的甲一样。里面的裤子也特肥,上面羊胃一样有无数褶子,据说也有护裆的作用。

  吉祥带

  就是摔跤手脖子上戴的绸缎条儿,戴的越多的说明获胜的次数越多。这绸缎条儿虽然不过一指多宽,却不是随便给的,它是同奖品一起赠送的。六十四名摔跤手比赛夺魁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块三角形的吉祥带(整方绸子的一半)。一百二十八名摔跤手比赛夺冠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匹打了结的绸哈达。

  乌珠穆沁有交接吉祥带的习俗。一位久经沙场、多次夺魁的布魁年过半百,就要把自己的摔跤坎肩和吉祥带传给他有希望的后代和乡邻里崭露头角的新手,举行一个有趣的仪式。一般是在一个什么大型的集会上(比如那达慕),经过上级事先批准,某两个人或几对人要被封为荣誉布魁。届时这几个人来到会场,披挂整齐,互相摔三轮跤。不过并不是比赛,而是表演,最后要摔成和局,然后立于主席台前,由主持人简单介绍他们的生平 事迹 ,过去取得的荣誉,将奖品发给他们。

  奖品与这次即将夺冠的布魁相同或相近。受奖的布魁要当场把自己的坎肩和吉祥带解下,给选定的接班人穿戴上,预祝他比赛取得好名次,不要辜负老辈的期望。这次发的奖品,是这些布魁一生中最后领到的奖品,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比赛。这个仪式结束,摔跤比赛才正式开始。

猜你喜欢:

1. 摔跤基本功及其练习方法

2. 摔跤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3. 力量恢复训练方法

4. 女人五十怎样健身

5. 打拳怎样长肌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