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大附中

如题所述

  校风:勤勉,自励,健美,文明

  学风:乐学,笃行,思辩,创新

  教风:学高,身正,敬业,爱生

  培养目标:健康的体魄 健全的人格 全面的科学文化基础 突出的个性特长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学校,因历史变迁,1993年9月,中山大学决定复办附属中学,并且决定中大附中为"公有民办"体制。

  十年来,自筹经费修建了教学楼5700平方米,综合楼2800平方米,环形运动场200平方米,生物园,地理园等,改建了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全面配套校园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固定资产达4000余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附中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96人,教职工129人,校园占地面积17645平方米,校园建设面积16897平方米。2002年评为广州市一级中学,2003年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学校,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增长。

  学校依托中山大学的文化背景及丰厚的教育资源,确立了"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附中教师队伍主要由全国省市重点中学把关教师构成,聘有英语,日语外籍教师,平均年龄35岁,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6人,一级教师42人,其中留日归国教师2人,教研水平高,竞争力强,并常年聘请中大教授,专家指导师生研究性学习,辅导科技竞赛,举办学术讲座。现有14人担任市教研室特约教研员,市区教研室中心组成员,政治,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地理等评为市、区先进科组。附中高素质、高品位教师队伍严谨的作风、雄厚的实力,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以"三全管理"和"三风建设"为基础,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模式。积极推行"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管理"的德育管理工作模式,紧紧抓住养成教育为根基,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和行为规范,以健全的制度作保证,以次养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学风。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自1996年首届毕业班以来,连续八年获市区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高中毕业班工作连续五年获市二等奖,同类学校中名列榜首。初中招生报名人数创广州市同类学校之最,高中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附中"低进高出"和"高进优出"的深加工能力,已引起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学校确立"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和兴校之策,并已逐步形成自身的鲜明特色。近年我校师生共获各级各类科技奖项2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近20人次,省级奖项50多人次。连续六年(三届)评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

  附中十年的拼搏,已经成为广州市优质学位的首选学校,形成了家长享受优质服务,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学校颇具竞争力的多方共赢局面,已经成为民办中学与公办中学共同发展,共同竞争的一支劲旅。

  于1924年开办,和中山大学一样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后因历史变迁,成为华南地区名校——省实和华附的前身。1993年9月,以国有民办的新机制复办,成为中山大学新的组成部分。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确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树立“科技教育”办学特色,以“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科学文化基础、突出的个性特长”为培养目标,2003年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中学,2006年初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现有学生1500多人,初中、高中共3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2个班,高中13个班。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03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633万平方米。按中山大学资源共享的规定和规划,我校与大学西区食堂、西大球场、游泳馆、梁球锯礼堂、大学图书馆等场室资源共享,完全满足我校教育教学需要。
  2005年,广州市首届民办中小学德育工作交流会在我校举行;学校被评为档案综合管理省特级单位;中考再创辉煌,全科优秀率等9项指标列全区第一名,1项指标列全市第一名,在海珠区领先优势更加明显;高考创历史新高,优秀率超过区内三所省一级学校。   2006年初以获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上级满意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优质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心血结晶”、“中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的评价,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7年,中大附中海珠区中考平均分第一,优秀率第一,在有110个地段生的情况下,超过第二名珠江中学32分。   2008年,中大附中当之无愧地蝉联海珠区中考优秀率、总分、各科平均分第一名,并入选广州市中考十强初,是海珠区学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   2010年,中大附中高烨同学创造了广州中考状元-有784的高分,并且中大附中包揽海珠区中考前十名。中大附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这就是俺们的学校的说。。。。。句句属实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7
您要问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