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复习

马上要期末考了,还有14天!各位帮忙一下,请各位给我一点经典的毕业素质测试题或卷子,大大有赏。(人教版)
记住,一定要是经典的!!!!!!!!!!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错了,西师版的

  吴忠市利通区第一小学2009年小学毕业试卷
  一、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21分)
  1.《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选自《 》,其中“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___________的故事,请你写出一句他说过的至理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夸父逐日》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表现了夸父的__________________精神。(2)
  3.《穷人》一课的主人公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船长》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出处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着凉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5.通过本册文章的学习,我认识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狄仁杰,有______________的商鞅,有______________的仓颉,还有____________(2)
  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回忆了鲁迅生前的______件事,用小标题概括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7.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4)
  春风吹又生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 《春夜喜雨》 白居易
  桃花潭水深千尺 《赋得古原草送别》 杜甫
  润物细无声 《赠汪伦》 王维
  二、 阅读短文,做文后的题。
  短文一(22分)
  我一直信奉“语文无处不在”,所以也就觉得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学习生活。
  我在看书时,最关心的并非作者表达了什么,而是体味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的,这样,我才能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脑袋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我厌恶刻意地背诵和套用中外名篇中的语句。但对于那些真正与我产生强烈共鸣的字词句,我也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因为它们已成为我生活感悟的一部分。正因为感受生活, 读名著,大报小报的副刊,流行歌曲的歌词等,只要它的某些东西能打动我、启发我,我是决不会排斥的。
  我把与朋友聊天作为人生一大乐事,也喜欢在独处“胡思乱想”。前者,使我听到形形色色的故事,了解各种各样的心态;后者则给我深入思考的自由空间。我还乐于对那些引起争论的事物作一些换角度、换立场的思考。( )这样,( )能写出“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也时常觉得有话可写。而我所有的失败之作,均由“为写而写”所致。
  写作是让人喜欢让人忧的事。其感受也是一言难尽的。
  1. 请仔细观察文中加点词语的格式,再用“并非……而是……”造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言难尽”,再用“并非……而是……”造句。(4)
  一言难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非……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胡思乱想”指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键词。(1)
  6.写出2、3自然段的段意。(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的“语文无处不在”,请你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语文?(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25分)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 ( )——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 )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直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已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靥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 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文中括号里写出画“_____”词语的反义词。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文思泉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纹如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文中“母亲美丽的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经过写具体,语句通顺,层次清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