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原文

如题所述

《卜算子·咏梅》

近现代: 毛泽东

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扩展资料

这首咏物词是运用逆向思维写作的典范。词前序中说的“反其意”是读者进入这首咏梅词艺术境界的极佳通道。陆游当时主张北伐,皇帝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挤、攻击他,他难酬壮志,伤感悲凉,便作了《卜算子·咏梅》。

陆游以梅自况,表示要坚持爱国情操,至死不向恶势力屈服。但是,陆游词中的“梅”太孤寂了,要听任群芳的嫉妒,没有阳光普照,却有风摧雨浇,尽管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始终保持了固有的芳香,而毛泽东词中的“梅”则完全相反。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一个孤独的爱国者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是一个人,更代表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群体。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

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无主地开放,在黄昏中独自发愁,颓唐哀伤,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绽放,自豪,乐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2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1、冰:形容极度寒冷。
2、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3、犹:还,仍然。
4、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5、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第2个回答  2011-05-27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6-10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迎春到。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已是悬崖百丈冰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犹有花枝俏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也不争春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把春来报。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烂漫时,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
她在丛中笑. ,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第4个回答  2018-02-28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