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卡第35天②读《把孩子教聪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阅读打卡第2本书。

今日阅读朱煜老师的《把孩子教聪明》第120~123页。

读书摘抄:

《尴尬的导读课》

1.为什么要对一本书进行导读?很简单,为了让读者更有兴趣读。如果老师很善于导读,讲了十分钟,学生就很想看书了,如果下课时间未到,那就让学生静静读书。

2.一般情况下,导读的形式尽可以丰富自由一些,什么形式能让学生尽快拿起书本自己读,就用什么形式。

3.我向来不赞成将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导读上成课。

《整本书教学和课文教学》

1.我在做整本书教学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先把单篇课文教好。我认为单篇课文教不好的老师,让她驾驭一整本书,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单篇文本,要想真正教好,在目标的确定、文本的解读、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在单篇文本的教学中,这些基本问题不能解决,也就是说他缺乏基本的教学研究能力,当他去教整本书时会遇到更多问题。

2.我在日常教学中,花了很多力气去钻研单篇课文的教学,我在做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深切地感受到单片文本的教学经验对整本书教学的巨大作用。

整本书教学与课文教学的关系是这样的:

第一,以课文教学为主,整本书教学为辅。有的同行觉得教材中的某些课文不够好,想以整本书教学为主,课文教学为辅。就目前的课程设置、课程要求、师资水平而言,是不可行的。

第二,课文教学力求在课堂上完成,整本书教学可以延伸到课外,因为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都是有边界的,不可能无限扩张。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整本书阅读应该延伸到课外。从方法的角度来讲,课文教学传授基本的阅读方法,而整本书教学是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读懂整本书。用单篇课文传授阅读方法,学生易于掌握。

3.好的语文课,一定是能够传授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用单篇文章获得的阅读方法能促进学生读懂书,甚至不需要老师去做太多的指导,学生就可以读懂,而且还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教小学生读书,应该和学生共读。学生读出学生的感受,老师读出老师的感受。然后老师搭一个平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整本书教学最理想的状态。不能总是抱着教会学生一些东西的想法去上整本书指导课。

4.在我看来,整本书教学的目标就是四个:第一,激发阅读兴趣;第二,培养阅读能力;第三,发展阅读趣味;第四,锤炼儿童阅读的意志。从这些目标出发,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有创意的评价方式才是正途。

读书感悟:

和孩子一起阅读,读着读着就深入了,就会从量变促进质变。

带孩子读书目的性不要太强,更不要心急,不要奢求读一本书能学会多少。如果有老师领着读还好一些,但也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能直接把阅读变成支离破碎的一堆回答问题。

家长如果带着孩子读,如果能陪孩子读下去,能和孩子坚持读童书,读经典,那将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读吧!做行动的巨人,不要只做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读吧!不要仅仅停留在热血沸腾买书桌、买图书这些客观因素上,拿起来,读起来吧,坚持下来。

读吧!时间很宝贵,一去不复返。一日不读,就真的找不到这一日了。

这一日阅读,收获也许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才会厚积薄发。

阅读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