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的知识

我要考试了 ,给些经验。我要四大名著简介,和古代名人简介给些你们的经验更好!!!!!!!!!!!!!!!

《三国演义》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共一百二十回
三国演义介绍:根据陈寿《三国志》,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一些民间传说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又做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通行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
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是罗贯中所作。
水浒传介绍: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版本:水浒传在流传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本子。现在所见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120回本又插增了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后金圣叹将此书删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后的事,称为70回(实为71回)。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兼有稚气和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还同小伙伴们一起舞刀弄棒,练习武艺。那时,苏州城里经常说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有时也去消遣,对这些“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流露出敬佩之情。

《西游记》
作者:(明)吴承恩
共一百回
西游记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
作者:(清)曹雪芹
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作。曹作八十回在撰写、修改过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传。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续稿以活字排印,从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又改动。

红楼梦介绍: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国府和宁国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西游记》故事梗概

(中国)明朝 吴承恩 著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陈光蕊喜中状元,招为宰相女婿,被任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刘洪害死,其妻被抢,刘洪冒保赴任。陈被龙王救活,收于龙宫。其妻生子,抛于江中。被金山寺长老所救;起名江流,后又起法名玄奘。长老为其说知身世。玄奘寻见母亲。后径往京师,找外祖诉冤。刘洪被
处极刑。陈光蕊还阳。玄奘入洪福寺继续修行。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王+禹正空门
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凤音显象化金蝉

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
弟圣僧",赐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唐僧骑马西行。山边城,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两界山,忽听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叫喊者正孙悟空。唐僧收悟空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观音授唐僧紧箍咒,悟空接受龙王劝告,重来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表示不现款违背师言。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那怪入洞取出九齿钉耙一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那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被取明为猪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乌巢禅师,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黄风岭的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筑死。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悟空斗不过黄风圣,败下阵来。请来灵吉,抓住黄毛貂鼠变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意在试探四众禅 心是否坚固,唯八戒禅心不坚被捆。
●第二十四回
万寿庄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老窃人参

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骂唐僧。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师徒们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
次逃出。又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妖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悟空回到花果山,播风扬石,砸死上山捕猴的众猎户。
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八戒、沙僧与与老妖黄袍怪在半空中乱杀。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唐僧在洞内见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摄来。公主劝老妖释入唐僧。行到宝象,国唐僧向国王递上妇人所托书信。国王恳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应诺,往战黄袍怪,八戒难敌,钻入草丛躲藏。沙僧被黄袍怪擒入洞中。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倍变为猛虎。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九怪

八戒用激将法使悟空当下随他前来。悟空变成公主痛哭,吞下九怪的内丹舍利,现出本象,一路棍棒打得妖怪无影无踪。悟空去天界查访,星神念动咒语,将那私自下凡作怪的奎木狼收回。悟空将公主带回国,并使唐僧恢复原身。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行至一山,悟空听说有妖,撺掇师父让八戒去巡山。八戒要躲懒睡觉,编谎骗人,但被变成虫的悟空一一听知,当面戳穿其谎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两妖之一的银角大王率众妖洞巡逻,捉住八戒。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天神助本心

银角大王变做一跌折腿的道士躺在路上,唐僧让悟空将其背起。那妖遣来三座大山压住悟空,将唐僧、沙僧拿到洞中。土地、山神等搬开大山,使悟空脱身。悟空变成老道士,在哪吒太子帮助下,用假葫芦换了妖怪装人的真葫芦。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悟空变老妖进洞,被吊起的八戒识出走了风声。银角大王与悟空大战。悟空抛出压从老妖处得的幌金绳将对手捆住。银角大王念松绳咒解脱,反用绳捆住悟空。悟空变出钢锉,锉断绳子脱身。又变成小妖偷走幌金绳。银角大王用葫芦装了悟空。悟空骗魔开启葫芦,乘机逃出,再潜入洞,偷得葫芦。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银角大王被悟空用葫芦装入,顷刻便化为水。金角大王用扇扌+扇出烈火败悟空。悟空钻入洞内,窃得净瓶和扇子。将老魔装入净瓶,太上老君说受观音之托,让童子化为两位妖魔考验唐僧师徒。二童子复活归天。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来到一座破寺,师徒四人在庭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见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满心欢喜。八戒、沙僧观月,于佛理亦各有所得。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唐僧梦前来,自称是此地乌鸡国国王,三年前被一道士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道士变为国王篡位。又交给唐僧一玉王+圭。作为告知亲生太子的表记。唐僧从梦中惊醒,但阶下却真有一玉王+圭。悟空变为白兔,将出城打猎的太引入寺中。又变成一矮人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并请他回去向母验证。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母后和太子经过对证,确认现今君王为妖所变。悟空八是御花园,在芭蕉树下到已被掩埋的井。八戒下井,得国王尸身,背回寺中。并挑唆师父念紧箍咒逼悟空将死者医活。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但因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文殊菩萨对悟空说,国王曾将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骑来浸国王年,以报前恨。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红孩儿纵风将唐僧慑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
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八戒。龙王弟兄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反使一身烟火的悟空几乎被激死。八戒去请观音,被那怪假扮观音,赚入洞内。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黑水河中妖怪变成船家,将乘船的唐僧、八戒摄去水底。沙僧潜水与那怪大战,不能获胜。悟空问罪于龙王。龙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第四十四回
半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行至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僧人都被罚做苦工。悟空监工道士,放走诸僧,又叫醒八戒、沙僧,鼓风吹散道士之会,推倒观内塑像,变为三清大吃供品。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众道士将三人当作降临的三清祈拜,以求对水。三人将尿施与,纵云而回。三大仙向国王奏说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事。国王命唐僧等与三大仙赌赛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坛弄法,召来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虎力与唐僧各在一高台上坐禅。虎力变出臭虫咬唐僧,悟家变成蜈蚣叮虎力大仙,使他跌下;赌猜柜中之物,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等:由于悟空使计,三大仙皆输。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前方到八百里的通天河。四人夜宿在河边村里一老者家,听说此地有一录感大王,惯施甘雨,唯每年需吃一对童男女,今年轮到吃自己之女与其弟之子。悟空变童男,让八戒变童女,在庙里等候那妖。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那怪被八戒举耙筑下两片鱼鳞,逃回水宫。妖怪冻结河面。诱唐僧踏冰过河,使其落入水中。被藏于宫后石匣内。八戒、沙僧、白马和悟空会齐,返回村庄。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底
观音救难现鱼篮

八戒、沙僧将怪引出水面,悟空抡棒便打,那怪潜入水中不出。观音被悟空请来,收伏妖怪,言明那怪是自己池中金鱼走脱成精。河中老鼋驮唐僧师徒过河,并托唐僧去西天问佛祖自己将来之事。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悟空以金箍棒画一阻妖之圈,让唐僧等坐在圈内,便去化斋。唐僧三人不耐等候,遂出圈行至前方人家,误入独角兕大王之魔洞。悟空忙赶去与魔交战,却被那魔抛出一个圈子,将金箍棒套去。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悟空上天查访那怪来历无果,先后请来托塔天王父子、火神、黄河神等助战,皆未取胜。悟空发怒,以毫毛变出三五十小猴,又被套走,悟空变苍蝇飞入洞,拿起金箍棒一路打了出去。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山+白+几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悟空变成促织入洞,拿了诸神被套去的兵器出来,又被那怪使圈子套走。如来佛遣十八罗汉来,亦斗怪不过。一罗法言,如来曾示意去问太上老君降怪之法。悟空请来老君,用芭扇出那怪三相,原来是老君座骑青牛,其圈为老君的金刚琢。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唐僧和八戒饮了河水而怀胎。悟空往索落胎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诱开真仙之机,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到都城城关,一行人被女官接入馆驿,女王欲招唐僧为夫。悟空让唐僧假意应承。四人入城,女王在宫中设宴款待,宴后,倒换关文,差三徒前往西天。唐僧邀女王同乘龙车出城为三徒送行,趁机与三徒共投西方,路旁忽闪出一女,弄风摄走唐僧。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三徒赶至一座高山,见山中有洞。悟空变峰入一山洞,正逢女妖挑逗唐僧,与怪相斗,被螫头部。八戒被螫了嘴。观音让悟空请天神昂日星宫,治好八戒、悟空之伤,又现出大雄鸡原身,吓死那怪,原来是一母蝎成精。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唐僧被一伙强盗吊在树上,悟空救下唐僧,打死二人,当晚,投宿一老者家,老者之子与强盗发现悟空,便欲谋财报仇。老者报信,师徒走脱,强盗追来,被悟空打得死伤伤,老者之子亦被割下头,僧大惊,先念起紧箍咒,使悟空疼痛难忍,又赶走了他。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悟空去见观音被留。假悟空打倒唐僧,抢去包袱。在花果山念包袱内的文牒,并声言自己将去西去天取经,沙僧见了,去南海拜见观音。忽见悟空在旁,于是掣杖便打,并向观音述说自己所见。观音遣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悟空见假悟空而发怒,两个舞棒在空中恶战,真假难辩。如来认出假悟空是六耳弥猴,使他现了原身。悟空一棒将其打死,又被观音送回唐僧处。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悟空到积雷山找到入赘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请走赴宴。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骑金睛兽,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将扇变大。却不会变小。牛魔王失金睛兽,忙赶回芭蕉洞。

<< 红楼梦 >> (清)曹雪芹 原著
第 一 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 二 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 三 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 四 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 五 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 六 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 七 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 八 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 九 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 十 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 十一 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 十二 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 十三 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 十四 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 十五 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 十六 回 贾元春才扬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 十七 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 十八 回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
第 十九 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 十 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 十 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携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2566.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1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清代伟大小说家。祖籍一说是河北丰润,一说是辽宁辽阳。清人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从他曾祖至他父亲,其家世袭江宁织造。幼年时家势贵盛,气派显赫。后来其父因事获罪,产业被抄没,家道衰落。曹氏全家从南方北迁,中年后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贫,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嗜酒健谈,性格傲岸。《红楼梦》写到80回时,因贫病交迫,加之爱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红楼梦》成为未完稿的著作。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裤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将社会高度浓缩于家庭范围内作整体展现,贾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化,心理描写具体而简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

《红楼梦》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又提炼了大众语言,熔铸成准确、精炼、纯净、传神、典雅的语言。

《红楼梦》的情节安排脉胳分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结构既筋络相联,纵横交错,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一如生活本身,不露人工斧凿之痕。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问世后,以其深进的思想意蕴与精湛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巨大的影响,在学术研究领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红学”。在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红学”不唯没有衰微,反而更为兴盛,这足以说明《红楼梦》所具备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120回校订注释本,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新读本。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南宋时,王的《东都事略》等,书已有零星记载。宋末遗民龚圣与作有《宋江三十六赞》;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记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迹。元代有25种水浒题材的剧目,水浒故事传到元末大致形成了今本《水浒》的规模。

《水浒》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之间,名耳,祖籍苏州。明初著名小说家。35岁中进士,后弃官退居故乡,从事创作。传说他同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水浒传》的结构独具一格,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就好象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生。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众多英雄好汉,智取生辰纲和三打祝家庄等即为其例。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流向长江大河,终于汇合成滔天洪流,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和经历刻划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描写人物性格,还善于运用比较法、反衬法来突显人物性格。

《水浒传》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儿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犷的阳刚美和崇高美。这种美学风格对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不限于文学的范围。几百年来,《水浒传》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直接推动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运动。《水浒传》对后世小说、戏剧有较大影响,到今天水浒故事仍然是戏剧剧目中的重要内容。

《水浒传》有繁本简本之分。繁本文繁事简,简本文简本繁。明万历末杨定见取简本中征田虎王庆事加以润饰,与繁本合成120回本。清人金圣叹取繁本前71回加以润改,将第1回作楔子,成70回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校订的《水浒全传》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传》汇校本适合于文学研究者。
虽然地位卑微,但仍不忘关心国家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陆游和唐琬的哀情故事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09),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据陆游自已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於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

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陆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於也追随著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沈园绝恋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据载:南宋诗人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风雨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

近年来绍兴重建了沈园,在其东部建双桂堂,内辟陆游纪念馆,展出了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陆游的爱国史迹和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中部为宋代遗物区,这里的葫芦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遗物。。园西为沈园遗迹区,以气势雄浑,表制古朴的孤鹤轩为中心。正南用出土断砖砌成的断垣上,刻有当代词学家夏承焘书陆游的《钗头凤》词,点明了造园主题。东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闲云亭,登亭可揽全园之胜。孤鹤轩之北,有碧池一泓,池东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为冠芳楼,底楼设茶室,供游人品茗。整个园林景点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04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汇编》就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有许多的著作传世,诸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相传,他还写过十七史通俗演义,并曾参与了《水浒传》的撰写。尺蠖斋评释的《西晋志传通俗演义》序文就说:“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他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保存拇罅勘�笫妨希��×宋鹘�猎�磺Ф嗄昀疵窦浯�档姆岣挥���⒃诖嘶�∩辖岷献约翰渭釉�┡┟衿鹨寰�纳�罹���⒒痈鋈说淖烤�帐醪拍埽�莺徂沣兀�擅罴菰Γ�蜗笊��孛枋隽私�话倌曛泻棋�备坏睦�肥录��瓿闪苏獠?5万字的古典名著。

在这部名著中,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点充分证实他确实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所以能够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场,瞬息变化的战斗形势,描述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正是由于罗贯中有参加战争的经历,再加上他超人的艺术技巧,以及创作时的苦心孤诣,惨谈经营,才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风驰电掣,气势磅礴;渲染战场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施耐庵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
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兼有稚气和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还同小伙伴们一起舞刀弄棒,练习武艺。那时,苏州城里经常说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有时也去消遣,对这些“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流露出敬佩之情。
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春,年已36岁的施耐庵,上京应试。天从人愿,秋闱一举告捷,耐庵得中辛未榜进士。发榜后,他在拜谢师友中结识了同榜得中的浙江青田人刘基(伯温),两人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十分投契。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钱塘担任县尹。但是,只当了两年,由于不愿昧心事权贵,便愤然辞官而去。
施耐庵从钱塘弃官回来,在苏州城东南隅的施家桥开学授徒。四乡八邻,纷纷慕名前来投师。一天,一位商人领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前来拜谒施耐庵。这个商人姓罗,是山西太原人,经常往来于苏杭做生意,久闻施耐庵大名,这次专程把儿子罗贯中带来投师求学。施耐庵见贯中生得眉清目秀,谈吐温雅,心中十分喜爱。
冬去春来,施耐庵痛感自己有志救民,无处展才。有一天,他路过书铺,看到不少手抄元人话本,其中有一本名叫《张叔夜擒贼》,是讲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人故事的。他不惜高价买了回来。打算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有关梁山泊故事的话本内容加以糅和,写出一部《江湖豪客传》。
这时,施耐庵的父亲和元配夫人季氏相继病逝了,续娶的夫人姓申。申家比较富裕,也是个文墨世家,很支持施耐庵写书,特地花了一笔钱,请画家按照宋末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临摹成了三十六张人物画像,让施耐庵挂在家里,用以参考。有了岳家支持,施耐庵不再开学授徒,只留下了得意门生罗贯中,帮助自己整理书稿。
后来,施耐庵出外游学,并到江阴祝堂大户徐麒家坐馆。刘伯温做了朱元璋军师后,打听到施耐庵隐居在祝堂,连忙向朱元璋推荐。朱元璋特派刘伯温前来召请。施耐庵只得避开,又回到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家中。这是朱元璋第一次派人去找施耐庵。
为了避过战乱,完成自己写书的夙愿,施耐庵想到了先后做过松江同知和嘉兴同知的好友顾逖,这时顾逖已辞官回到兴化家中。兴化因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的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施耐庵给顾逖去了封信,信里还附去一首诗:“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叫李子结如瓜。”
顾逖接到施耐庵的来信,赶快给施耐庵回了信,并答诗一首:“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逢一笑旧同寅。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后,带着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学生罗贯中,搭了民船,冒着烽烟,悄悄渡江北上,直奔兴化而来。
施耐庵觉得自己年逾古稀,要抓紧时间把书写完,于是又请顾逖帮忙,在兴化以东,靠近黄海边的白驹场买了房屋和田产,迁到白驹镇上定居。还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吴兴绵世泽,楚水封明烟”,表明自己从苏州迁来隐居此地,从事著书的心迹。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常遇春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人寻找施耐庵,打听到他已避居兴化白驹场的消息,非常高兴,让刘伯温带着御笔旨意专程登门恭请。这天,当刘伯温来到施耐庵的书斋时,忽听里面发出一阵阵激烈的撕打声和吆喝声,推门进去一看,只见施耐庵精神抖擞,抡起拳头,正和案头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纸老虎拼打,不禁哈哈大笑。施耐庵忙上前拜揖,刘伯温一边答礼,一边笑着说:“我这是二次奉旨前来恭请师兄。”
施耐庵知刘伯温的来意,忙命家人摆上酒席来,殷勤劝刘伯温吃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连干了几大杯,然后装着酒醉,伏案睡了。刘伯温近前一看,桌上放着他还未写完的“景阳岗武松打虎”这一回书稿。他明白施耐庵是不愿为官的,就未再多加劝说,回去复旨了。
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来征召,便到白驹场西边18里自己的庄田上,按苏州阊门外故居的格局,建了房院,迁来此地。并沿用故居的地名,东面叫枫桥,西面叫柳桥,北面叫板桥,总称苏家桥,亦称施家村。当时,村西有一芦苇荡,占地十余亩,荡中芦苇繁茂,水鸟甚多,每到秋冬季节,野鸭成群飞来。荡口直通河溪,沟河交岔,荡中有一土墩,高高露出水面。施耐庵便以此为梁山泊,常和罗贯中一起,乘着小船,登临其上,犹如画家写生一般,专心从事创作。
施耐庵在施家桥住了一年多,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写作和修改《江湖豪客传》上,眼看全书即将写完,他又觉得书名不够含蓄,想换一个。罗贯中看出了老师的心思,就向他建议说:“老师,书名就叫《水浒传》吧!”施耐庵觉得这个意见很好,说:“水浒,就是水边,含有‘在野’的意思,还有典故,诗经上有‘古公�父,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歌颂周代发祥史的。这书是写起义英雄的,叫它‘水浒’,非常合适!”
《水浒传》成书后,很快被借阅、传抄到社会上去。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传到朱元璋皇宫里来了。朱元璋因为几次派人请施耐庵出来做官都没有来,所以看了这本书很生气,随即作了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贻患。”于是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来,关进了刑部天牢。
不久,这件事让刘伯温知道了,便以同榜身份,到天牢里来探望施耐庵。施耐庵要刘伯温想个办法放他出去,刘伯温沉思了一下,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怎么进来的还是怎么出去吧。”说完就走了。
施耐庵反复琢磨刘伯温这两句话,心想:“我是因为写书坐牢的,还是要通过写书才能出去呀!”想着想着,他逐渐悟出道理来了:为什么朱元璋要抓我,主要是《水浒传》写了宋江一伙人在梁山泊树起义旗造反,歌颂了落草为寇的英雄,触犯了他的忌讳。要是把宋江等人写成像张士诚那样,接受元朝招安,不是就行了吗?得到刑部的允许后,他就在天牢里,以张士诚降元为背景,把《水浒传》续下去。
施耐庵写了宋江接受招安,替宋王朝去征服田虎、王庆、方腊,最后和李逵一起,服用御赐药酒自尽,至死不反叛。施耐庵用了整整将近一年时间,才把这部《水浒传》的后五十回续成,送呈朱元璋阅览,加上刘伯温从中帮忙,终于以“年老有病,交保就医”的名义,被释放了。
施耐庵在天牢关了一年多,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很大摧残。出狱时,已是瘦骨嶙峋,步履艰难了。幸亏弟子罗贯中赶到南京来接他。施耐庵在途中就染了病,到淮安后,在一个姓王的隔壁,租了间房子,暂且住下来养病。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春天,施耐庵越发病得厉害,茶汤不进,人事不省。直至此时,施耐庵的二弟彦才接到信从白驹场赶来了,见此情景,不禁落泪。施耐庵对彦才说:“我一生都累在一部《水浒》上,我死了,子孙只叫种田,有口饭吃就行了,……”说到这里就与世长辞了,终年75岁。他的遗体临时葬在淮安。到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他的长孙文呈才把他的墓迁到白驹场施家桥,并请淮安王道生写了墓志。
施耐庵死后,罗贯中在淮安又住了几个月。他把施耐庵留下的书稿做了番整理后,即动身到全国的刻书中心——福建的建阳去,准备把《水浒传》刻印出来。可是,这里所有的书坊,没有一家敢承受。罗贯中无法,只好在建阳住下,等待时机。这时,他又将《水浒传》重新做了纂修和编次,同时集中精力,写成了《三国演义》。不久,他也染病,《三遂平妖传》只写了二十回,没有写完,便离开了人世。
过了150年,兴化有个进士叫宗臣,被朝延派到福建去担任“提学副使”,负责训练壮丁,抗御倭寇。这时,罗贯中的后人便以“乡谊”去见宗臣,请以家藏小说(即《水浒传》)付梓,让军民暇时看看,以激励志气。得到宗臣的许可,才由坊间刻印出版。
可惜的是,这个最早的《水浒传》版本,几经改朝换代,人世沧桑,现在只剩下一个五回残本。明万历十年,有个化名“天都外臣”的人,根据民间抄本,自己写了个序,重新刻印问世,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古本《水浒传》。
吴承恩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曹雪芹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画像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参考资料:百度贴吧

第3个回答  2007-06-01
可以看看名著的导读本
如果你纯粹为了提高作文成绩的话 建议多看《青年文摘》《读者》
文笔优美 意境丰富就可以拿高分
回答者:宁言星语 - 试用期 一级 6-1 16:17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清代伟大小说家。祖籍一说是河北丰润,一说是辽宁辽阳。清人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从他曾祖至他父亲,其家世袭江宁织造。幼年时家势贵盛,气派显赫。后来其父因事获罪,产业被抄没,家道衰落。曹氏全家从南方北迁,中年后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贫,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嗜酒健谈,性格傲岸。《红楼梦》写到80回时,因贫病交迫,加之爱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红楼梦》成为未完稿的著作。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裤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将社会高度浓缩于家庭范围内作整体展现,贾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化,心理描写具体而简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

《红楼梦》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又提炼了大众语言,熔铸成准确、精炼、纯净、传神、典雅的语言。

《红楼梦》的情节安排脉胳分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结构既筋络相联,纵横交错,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一如生活本身,不露人工斧凿之痕。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问世后,以其深进的思想意蕴与精湛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巨大的影响,在学术研究领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红学”。在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红学”不唯没有衰微,反而更为兴盛,这足以说明《红楼梦》所具备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120回校订注释本,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新读本。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南宋时,王的《东都事略》等,书已有零星记载。宋末遗民龚圣与作有《宋江三十六赞》;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记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迹。元代有25种水浒题材的剧目,水浒故事传到元末大致形成了今本《水浒》的规模。

《水浒》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之间,名耳,祖籍苏州。明初著名小说家。35岁中进士,后弃官退居故乡,从事创作。传说他同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水浒传》的结构独具一格,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就好象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生。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众多英雄好汉,智取生辰纲和三打祝家庄等即为其例。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流向长江大河,终于汇合成滔天洪流,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和经历刻划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描写人物性格,还善于运用比较法、反衬法来突显人物性格。

《水浒传》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儿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犷的阳刚美和崇高美。这种美学风格对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不限于文学的范围。几百年来,《水浒传》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直接推动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运动。《水浒传》对后世小说、戏剧有较大影响,到今天水浒故事仍然是戏剧剧目中的重要内容。

《水浒传》有繁本简本之分。繁本文繁事简,简本文简本繁。明万历末杨定见取简本中征田虎王庆事加以润饰,与繁本合成120回本。清人金圣叹取繁本前71回加以润改,将第1回作楔子,成70回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校订的《水浒全传》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传》汇校本适合于文学研究者。
虽然地位卑微,但仍不忘关心国家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陆游和唐琬的哀情故事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09),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据陆游自已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於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

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陆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於也追随著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沈园绝恋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据载:南宋诗人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风雨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

近年来绍兴重建了沈园,在其东部建双桂堂,内辟陆游纪念馆,展出了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陆游的爱国史迹和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中部为宋代遗物区,这里的葫芦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遗物。。园西为沈园遗迹区,以气势雄浑,表制古朴的孤鹤轩为中心。正南用出土断砖砌成的断垣上,刻有当代词学家夏承焘书陆游的《钗头凤》词,点明了造园主题。东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闲云亭,登亭可揽全园之胜。孤鹤轩之北,有碧池一泓,池东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为冠芳楼,底楼设茶室,供游人品茗。整个园林景点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回答者:秋风822882 - 经理 四级 6-1 16:17

一.四大古典名著简介
《红楼梦》
作者简介: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内容简介:《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1. 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的总称。这120回的本子,总字数达1075000字左右。
2.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事件: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3.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3.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4.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西游记》
作者简介: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内容简介: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事件:1.孙悟空打闹天宫 2.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战流沙河 4.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5.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简介:
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 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事件:1.桃园三结义 2. 火烧赤壁 3.草船借剑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水浒》
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内容简介: 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人物简介:宋江:豪爽,义气,仗义疏财
李逵:鲁莽,孝顺,勇猛
武松:有勇又谋,打抱不平,是一位英雄好汉
事件:1.桃园三结义 2.曹操煮酒论英雄 3.刘玄德三顾茅庐 4.诸葛亮舌战群儒 5.关云长刮骨疗毒
回答者:zhaoyufeng1996 - 经理 四级 6-1 16:19

《三国演义》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共一百二十回
三国演义介绍:根据陈寿《三国志》,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一些民间传说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又做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通行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
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是罗贯中所作。
水浒传介绍: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版本:水浒传在流传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本子。现在所见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120回本又插增了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后金圣叹将此书删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后的事,称为70回(实为71回)。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兼有稚气和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还同小伙伴们一
第4个回答  2007-06-01
一.四大古典名著简介
《红楼梦》
作者简介: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内容简介:《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1. 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的总称。这120回的本子,总字数达1075000字左右。
2.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事件: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3.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3.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4.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西游记》
作者简介: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内容简介: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事件:1.孙悟空打闹天宫 2.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战流沙河 4.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5.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简介:
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 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事件:1.桃园三结义 2. 火烧赤壁 3.草船借剑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水浒》
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内容简介: 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人物简介:宋江:豪爽,义气,仗义疏财
李逵:鲁莽,孝顺,勇猛
武松:有勇又谋,打抱不平,是一位英雄好汉
事件:1.桃园三结义 2.曹操煮酒论英雄 3.刘玄德三顾茅庐 4.诸葛亮舌战群儒 5.关云长刮骨疗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