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哪里有毒

如题所述

河鲀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能逐渐渗入肌肉内。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异。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毒性减弱。肝脏也以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所以,每当春末夏初鲜食河鲀鱼时,应特别谨慎,必须选择鲜活鱼体,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

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发现的最毒的非蛋白毒之一,其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一粒河豚鱼子的毒性足以让几十人丧命。这种毒素通常会使人神经麻痹、呕吐,进而发生心跳和呼吸停止。

扩展资料

河鲀毒素有镇静、局麻、解痉等功效,能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缓解痉挛。作为镇痛药可取代吗啡、阿托品等;作为麻醉药品,其麻醉强度为普鲁卡因的3000多倍,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药可卡因强16万倍。它对皮肤痒、痒疹、疥疹、皮肤炎、气喘、百日咳、胃痉挛、破伤风痉挛、遗尿、阳痿等疾病,也均有显著疗效。在国际市场上1克河鲀(俗称河豚鱼)毒素价值17万美元,是黄金价格的1万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7

河豚毒素所在部位包括:生殖腺、肝脏、皮肤和血液、肠胃、肌肉等部位。

1、生殖腺

就是卵巢及精巢。卵巢含剧毒,为河鲀含毒量最大的强毒部分之一。精巢是微毒或无毒。卵巢与精巢为长圆形,位于腹腔后部,肛门附近。二者在生殖时期,易于辨别,睾丸为乳白色,卵巢为浅黄色;精巢呈白乳糜状,而卵巢则呈颗粒状;秋后生殖期已过,二者皆呈萎缩,较难辨别。

2、肝脏

肝脏为较大纵长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侧,上接膨大的胃部,下部尖端达肛门附近,呈灰褐色,内侧具有一绿色的胆囊。肝脏为河鲀剧毒部分,食河鲀时宜特别注意在食前务必剖除干净,人工养殖的可以通过油煎后食用。

3、皮肤和血液

皮肤含毒量因河鲀种类而异,河鲀皮肤含毒量甚微或无毒。血液特别是两块所谓脊血块即脾脏含有剧毒。

4、肠胃

胃部甚大,能吸入水或空气,使其膨大,胃之下为肠,肠在腹腔内作二回折即达肛门,胃和肠也有毒,但毒性比卵巢及肝脏小得多。

5、肌肉

肌肉可视为无毒,所以只要挖去河鲀的内脏,再剥去皮,洗得干净,是不会有毒的。但河鲀死后较久,内脏的毒素溶在体液中,时间一久,可以渗入肌肉,不可不防。特别是制作鱼片(鱼生),用2%~5%碱液浸洗,更加安全。

扩展资料

1、河豚毒素作用机制

河豚毒素毒理作用的主要表征是阻遏神经和肌肉的传导。除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外,河豚毒素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迅速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继而使得各随意肌的运动神经麻痹。

河豚毒素毒量增大时会毒及迷走神经,影响呼吸,造成脉搏迟缓;严重时体温和血压下降,最后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而迅速死亡。

2、河豚毒素预防措施

河豚毒素对热稳定,于100℃处理24h或120℃处理20-60min方可是毒素完全破坏。在烹调过程中河豚毒素是很难除去。因此:加强河豚鱼知识宣传,了解毒性,避免误食或贪其美味但处理不当而中毒;河豚毒素性质较稳定,因此集中进行深埋或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出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河豚

百度百科-河豚毒素中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5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脏最毒,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每年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这时鱼的毒性最强,所以,春天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发季节。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豚鱼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鱼还是不吃为好。仅有少数人是拼死吃河豚,但多数人是因不认识河豚鱼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怎样认识和鉴别河豚鱼?
预防河豚鱼中毒,首先要认识到河豚鱼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河豚鱼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有的有美丽的斑纹;有些则没有斑纹,而是一片黑色的鱼。又有形容河豚鱼外观呈菱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球,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鱼体光滑无鳞,呈黑黄色。
■河豚鱼中毒有哪些症状?
河豚鱼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发病急,来势凶猛。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然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无力、身体摇摆、走路困难,严重者全身麻痹瘫痪、有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有报告显示,日本人河豚鱼中毒病死率为61.5%。
■误食河豚鱼中毒怎么办?
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生中毒以后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尽快使毒物排出,并对症治疗。预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门严查,禁止零售河豚鱼,如果发现,将河豚鱼集中妥善处理。
因特殊情况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鱼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反复冲洗肌肉,洗净血污,加2%碳酸氢钠处理24小时,经检验鉴定合格后方可销售,其加工废弃物应销毁。
第3个回答  2019-11-09
1、生殖腺

就是卵巢及精巢。卵巢含剧毒,为河鲀含毒量最大的强毒部分之一。精巢是微毒或无毒。卵巢与精巢为长圆形,位于腹腔后部,肛门附近。二者在生殖时期,易于辨别,睾丸为乳白色,卵巢为浅黄色;精巢呈白乳糜状,而卵巢则呈颗粒状;秋后生殖期已过,二者皆呈萎缩,较难辨别。

2、肝脏

肝脏为较大纵长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侧,上接膨大的胃部,下部尖端达肛门附近,呈灰褐色,内侧具有一绿色的胆囊。肝脏为河鲀剧毒部分,食河鲀时宜特别注意在食前务必剖除干净,人工养殖的可以通过油煎后食用。

3、皮肤和血液

皮肤含毒量因河鲀种类而异,河鲀皮肤含毒量甚微或无毒。血液特别是两块所谓脊血块即脾脏含有剧毒。

4、肠胃

胃部甚大,能吸入水或空气,使其膨大,胃之下为肠,肠在腹腔内作二回折即达肛门,胃和肠也有毒,但毒性比卵巢及肝脏小得多。

5、肌肉

肌肉可视为无毒,所以只要挖去河鲀的内脏,再剥去皮,洗得干净,是不会有毒的。但河鲀死后较久,内脏的毒素溶在体液中,时间一久,可以渗入肌肉,不可不防。特别是制作鱼片(鱼生),用2%~5%碱液浸洗,更加安全。

扩展资料

1、河豚毒素作用机制

河豚毒素毒理作用的主要表征是阻遏神经和肌肉的传导。除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外,河豚毒素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迅速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继而使得各随意肌的运动神经麻痹。

河豚毒素毒量增大时会毒及迷走神经,影响呼吸,造成脉搏迟缓;严重时体温和血压下降,最后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而迅速死亡。

2、河豚毒素预防措施

河豚毒素对热稳定,于100℃处理24h或120℃处理20-60min方可是毒素完全破坏。在烹调过程中河豚毒素是很难除去。因此:加强河豚鱼知识宣传,了解毒性,避免误食或贪其美味但处理不当而中毒;河豚毒素性质较稳定,因此集中进行深埋或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出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河豚
第4个回答  2011-06-06
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脏最毒,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