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这个姓氏的由来

如题所述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 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白姓排名79位。百家姓排名267位!

白姓源出有五: 

1、出自颛顼(zhuanxu)帝芈(mi)姓后裔。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他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一曰白乙丙。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字为氏,就是秦国的白氏。 

3、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4、远古时期,我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5、皇帝赐姓。如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白氏迁徙分布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其子白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白仲23世白邕(yong),任北魏太原太守,邕5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因以为家。其曾孙白温,任唐检较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第六子白鍠,任巩县令,居郑州,生5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4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祖始其后代分衍今河南淮阳(古陈州)、偃师、伊州、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耸为马平人;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 

1277【北京昌平】五瑞堂白氏族谱六卷 

(清)刘廷遴纂修 白劭挺主修 

清宣统三年(1911)写本 五册 

历史所 

注:白雨善始修於清康熙三十六年。 

1278【山西平定】白氏家乘六卷 

(民国)白凤章编辑 

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1279【山西平定】白氏家乘续编二卷 

(民国)白凤章编辑 

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注:附《白氏家乘》六卷后。 

1280【江苏武进】晋陵白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外 

编六卷末一卷 

(清)白兰昌 白麟昌等六修 

清光绪元年(1875)仁荣堂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1281【江苏武进】晋陵白氏宗谱二十二卷外篇六卷 

末一卷 

(民国)白沂春主修 

民国五年(1916)仁荣堂刊本 二十八册 

南开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注:白珂始修於明景泰三年,此为八修。 

1282【安徽】白氏族谱 

香山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4一8、12、13) 

注:其中记事至清光绪二十一年。 

1283【山东】即墨白梅安梁四氏合谱六卷 

(清)梁义礼 梅泽汉 安保元 白光剑纂 

清宣统二年(1910)刻本 

山东即墨县博 

1284【广东台山】鹤仪白公家谱不分卷 

民国十一年(1922)峻德堂写本 

日本 美国 

注:后人追记至民国二十四年。 

1285【四川成都】白氏乐阳祠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白登顺等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成都白氏刻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南京大学 

1286【四川成都】乐阳祠白氏族谱不分卷 

清刻本 一册 

南京大学 

1287【四川】涪陵北里白氏族谱二卷 

(民国)白润斋编 

民国十四年(1925)写本 

四川长寿县乐温乡宝珠村 

1288 白氏宗谱六卷 

(清)白为兰续辑 

清嘉庆十年(1805)刻本 六册 

江苏南通市图 

白氏图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