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研究如何尽量减少外界干扰?

如题所述

首先,在准备筹划一项野生动物研究的时候,就要仔细考虑:这项研究会对我们的科学认识作出什么贡献?这项研究是否真的有必要有价值?进行这项研究的过程会对动物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是不良的影响,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等等。在正式开始研究之前,应该通过文献了解研究的目标物种,包括分布、行为、食物、活动规律等等,并且进行前期观察,增加对动物的了解。在野外研究过程中,尽量不要人为改变动物的栖息地。如果仅仅是观察,保持安静和合适的距离,采用隐蔽体把自己藏起来,穿个迷彩服什么的,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也可以减少对动物的干扰。如果需要采集样本(血液、组织)或者对野生动物进行实验,要先完善整个项目的设计,采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时候可以减少所需的数据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研究造成的对动物的影响。在采集样本的方法上也要慎重选择,避免对动物造成伤害。一些相对较新的技术如红外摄像机、小型的卫星追踪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干扰。以研究鲸豚类为例,现在广泛采用照片个体识别技术,不需要在个体上打标记来识别个体。在船只追踪时,一般发现动物以后,会减速从侧后方接近,减少对动物的惊吓。如果遇到携带新生儿的群体,适当保持距离并控制追踪时间,以免增加动物的压力。采样方法方面使用得较多的是用一个改造的十字弓一样的东西取一小块皮肤样本,不会对鲸豚造成太大的影响。现在也出现了通过采集脱落的皮肤碎屑、用遥控飞机采集喷出的气体,采集粪便样本等新技术,虽然还不成熟,但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会进一步减少在研究过程中造成的干扰。
希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