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及心电图表现如何?

如题所述

  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药物作用、心肌病、冠心病、电解质紊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情况。大多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良好,突然发作时可诱发房室结内折返,形成反复搏动,可诱发心房颤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大多为暂时性,基本病变好转,可转为一度或消失;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在病因祛除后消失,持续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逸搏功能低下者必须安装心脏起搏器。  心电图特征:  一、第一度房室阻滞  仅相对不应期延长,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至心室,但PR间期超过0.20s。房室传导束的任何部位发生传导缓慢,均可导致PR间期延长。如窦性P波后每个P波后都有形态与时限均正常的QRS波群,房室传导延缓部位几乎都在房室结,极少数在希氏束本身;QRS波群呈现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者,传导延缓可能位于房室结和希氏束。传导延缓亦可能同时在两处发生,但较少见,使其QRS波群增宽、畸形。  二、第二度房室阻滞  (一)第二度I型房室阻滞即伴有文氏现象,又称莫氏Ⅰ型。表现为: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②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③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3:2和5:4。在大多数情况下,阻滞位于房室结,QRS波群正常,极少数可位于希氏束下部,QRS波群呈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莫氏Ⅰ型房室阻滞很少发展为第三度房室阻滞。  (二)第二度II型房室阻滞又称莫氏Ⅱ型。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但PR间期大多固定不变。当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时,阻滞位于希氏束-浦肯野系统。若QRS波群正常,阻滞可能位于房室结内。  三、第三度房室阻滞  此时全部心房冲动均不能传导至心室。其特征为:①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传;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律(房性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③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