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产品中什么叫应力痕?有哪些解决方法?

如题所述

应力痕大多出现在靠近分型面的产品边缘上。是由无数与料流方向垂直的拉伸取向分子和它们之间的微细距离组成的集合体。在应力痕方向上尚存在高分子连接相,因而应力痕还不是裂缝,在适当的加热下,有可能使拉伸取向分子回复自然卷曲状态而使应力痕消退。具体解决措施:(1)生产过程注意保持模板分型面的紧密吻合,特别是型腔周围区域,一定要处于真正充分的锁模力下,避免纵向和横向胀模。(2)降低注射压力、时间和料量,减少分子的取向。(3)在模面应力痕位置涂油质脱模剂,一方面使这个位置不易传热,高温时间维持多一些,另一方面使可能出现应力痕受到抑制。(4)改进模具设计。如采用弹性变形量较小的材料制作模具,加强型腔侧壁和底板的机械承载力,使之足以承受注射时的高压冲击和工作过程温度的急剧升高,对应力痕易发区给予较高的温度补偿,改变料流方向,使型腔内的流动分布合理。(5)考虑换料。
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7
胶位厚度不均匀产生应力痕是材料流动及冷却收缩不均匀造成的,顶针处的应力痕是成型时模具局部温度快速升高造成的,
针对厚度不均匀处,尽可能改变胶位厚度的比例,减少厚薄变量,厚薄过渡尽量圆顺,使材料流动及收缩时减少应力,在厚薄过渡处适当改变模具表面的粗糙度以改变材料的流动,等都有改善
针对由于局部过热而产生的应力痕,应想办法修改模具,使期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带走,就有所改善,
改善到一定程度,再与客户进行沟通,使客户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应力痕(限度SAMPLE).采用羊毛毡的办法是可以改善,但改善过程中易产生不良品(特别需要注意环境污染的问题),且改善后的应力痕也不一致,又增加了工作的人手,相应增加了加工成本,只能做为一种临时对策,不能做为永久性对策使用.
第2个回答  2015-07-15
塑胶产品中的应力痕:
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在成型之后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是注塑制品存在内应力的主要原因。另外,外力使制件产生强迫高弹形变也会在其中形成内应力。
应力痕大多出现在靠近分型面的产品边缘上。是由无数与料流方向垂直的拉伸取向分子和它们之间的微细距离组成的集合体。在应力痕方向上尚存在高分子连接相,因而应力痕还不是裂缝,在适当的加热下,有可能使拉伸取向分子回复自然卷曲状态而使应力痕消退。
具体解决措施:
(1)生产过程注意保持模板分型面的紧密吻合,特别是型腔周围区域,一定要处于真正充分的锁模力下,避免纵向和横向胀模。
(2)降低注射压力、时间和料量,减少分子的取向。
(3)在模面应力痕位置涂油质脱模剂,一方面使这个位置不易传热,高温时间维持多一些,另一方面使可能出现应力痕受到抑制。
(4)改进模具设计。如采用弹性变形量较小的材料制作模具,加强型腔侧壁和底板的机械承载力,使之足以承受注射时的高压冲击和工作过程温度的急剧升高,对应力痕易发区给予较高的温度补偿,改变料流方向,使型腔内的流动分布合理。
(5)考虑换料。
第3个回答  2013-10-17
应力痕大多出现在靠近分型面的产品边缘上。是由无数与料流方向垂直的拉伸取向分子和它们之间的微细距离组成的集合体。在应力痕方向上尚存在高分子连接相,因而应力痕还不是裂缝,在适当的加热下,有可能使拉伸取向分子回复自然卷曲状态而使应力痕消退。
具体解决措施:
(1)生产过程注意保持模板分型面的紧密吻合,特别是型腔周围区域,一定要处于真正充分的锁模力下,避免纵向和横向胀模。
(2)降低注射压力、时间和料量,减少分子的取向。
(3)在模面应力痕位置涂油质脱模剂,一方面使这个位置不易传热,高温时间维持多一些,另一方面使可能出现应力痕受到抑制。
(4)改进模具设计。如采用弹性变形量较小的材料制作模具,加强型腔侧壁和底板的机械承载力,使之足以承受注射时的高压冲击和工作过程温度的急剧升高,对应力痕易发区给予较高的温度补偿,改变料流方向,使型腔内的流动分布合理。
(5)考虑换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