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是真事吗?

如题所述

其实这些事大多不是发生在狄公身上,(最明显的就是柳园图,瓷器的时代特征对不上)但有确实在现实中有原型的,大唐狄公案的后记里,作者高罗佩就透露了自己的创作来源。具体如下:

《四漆屏》中有一段商人柯兴元“自杀”的情节,这个情节的素材取自于1920年上海出版的《古今传奇》第三部中的第四个案子。

《四漆屏》中狄公诱使昆山招供的做法早在3世纪就有县令使用过了。书载一个盗贼在重型之下拒不招认自己的罪行。于是,县令命人卸下他的手杻脚镣,给他好吃好喝,还让他去洗澡。盗贼感其宽待,招认了一切,还责骂并举报了其案犯同伙。

《朝云观》中狄公根据玉镜真人所绘灰猫眼睛的大小推断出作画时间,进而堪破罪案的故事,借用的是所传关于宋朝学者欧阳修的一段遗闻轶事。故事说他藏有一幅猫戏牡丹的旧画,画中一匹猫正在一株牡丹花丛中嬉戏。他说此画必作于中午,因为画中牡丹花瓣呈萎靡不振之状,猫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种状况只在中午阳光强烈之时才会出现。

关于《铜钟案》中发生在半月街上的奸杀案,我取材于明代人写的《龙图公案》(又名《包公案》)里的一个案例。《龙图公案》是写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包公(全名包拯)断案故事的小说。

《铜钟案》中狄公智惩普慈寺淫 僧 案的基础是《王大尹火焚宝莲寺》。这是中国17世纪的公案小说集《醒世恒言》中的第39个故事。《铜钟案》中林梁两家情仇案取材于著名的中国公案小说《九命奇冤》

《黑狐狸》中女诗人玉兰的原型是一名叫做鱼玄机(生于公元844年,卒于公元871年)的名妓,鱼玄机被指控鞭笞使女致死而被处死。

《迷宫案》中丁虎国将军在书斋毙命一案是根据所传明代严世蕃的遗闻轶事写的。

《迷宫案》中倪寿乾密藏遗嘱的情节是根据古代一则十分有名的故事创作的。此故事在1211年编写的案例集《棠阴比事》中可以找到,还可以在16世纪编写的《龙图公案》里找到。

《迷宫案》中第7章三个和尚谎报庙中菩萨金身被盗这一情节,也是取材于《棠阴比事》中的一个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02
  引用作者在前言中的一句:书中能使读者满意的方面应归功于当初创作这些精彩故事的中国古代作家
  其实这些事大多不是发生在狄公身上,(最明显的就是柳园图,瓷器的时代特征对不上)但有确实在现实中有原型的,大唐狄公案的后记里,作者高罗佩就透露了自己的创作来源
  我选一下摘录在这里:《四漆屏》中有一段商人柯兴元“自杀”的情节,这个情节的素材取自于1920年上海出版的《古今传奇》第三部中的第四个案子。

  《四漆屏》中狄公诱使昆山招供的做法早在3世纪就有县令使用过了。书载一个盗贼在重型之下拒不招认自己的罪行。于是,县令命人卸下他的手杻脚镣,给他好吃好喝,还让他去洗澡。盗贼感其宽待,招认了一切,还责骂并举报了其案犯同伙。

  《朝云观》中狄公根据玉镜真人所绘灰猫眼睛的大小推断出作画时间,进而堪破罪案的故事,借用的是所传关于宋朝学者欧阳修的一段遗闻轶事。故事说他藏有一幅猫戏牡丹的旧画,画中一匹猫正在一株牡丹花丛中嬉戏。他说此画必作于中午,因为画中牡丹花瓣呈萎靡不振之状,猫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种状况只在中午阳光强烈之时才会出现。

  关于《铜钟案》中发生在半月街上的奸杀案,我取材于明代人写的《龙图公案》(又名《包公案》)里的一个案例。《龙图公案》是写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包公(全名包拯)断案故事的小说。
  《铜钟案》中狄公智惩普慈寺淫 僧 案的基础是《王大尹火焚宝莲寺》。这是中国17世纪的公案小说集《醒世恒言》中的第39个故事。《铜钟案》中林梁两家情仇案取材于著名的中国公案小说《九命奇冤》。

  《黑狐狸》中女诗人玉兰的原型是一名叫做鱼玄机(生于公元844年,卒于公元871年)的名妓,鱼玄机被指控鞭笞使女致死而被处死。
  《迷宫案》中丁虎国将军在书斋毙命一案是根据所传明代严世蕃的遗闻轶事写的。
  《迷宫案》中倪寿乾密藏遗嘱的情节是根据古代一则十分有名的故事创作的。此故事在1211年编写的案例集《棠阴比事》中可以找到,还可以在16世纪编写的《龙图公案》里找到。
  《迷宫案》中第7章三个和尚谎报庙中菩萨金身被盗这一情节,也是取材于《棠阴比事》中的一个故事。
  《铁钉案》中古董商潘丰妻子的无头尸案取材于《棠阴比事》
  关于铁钉杀人故事的最早素材也是取之于《棠阴比事》一书
  《柳园图》中有蓝白小姐用铁弹丸伤人的情节,这源于中国一种袖藏铁球防身的武艺。
  《广州案》的故事完全是虚构的,但与当时武则天娘娘确实企图夺权的史实也多少有些关联。
  《广州案》中狄公为诱捕杀害钦差柳道远的案犯,命人仿柳钦差形貌用木头制作成人头在城门上悬挂,并到处张贴海捕文告,宣称其为朝廷钦犯并悬赏捉拿一节,我借用的是中国一本最古老故事书中的一段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张贴假文告的计策原是马基雅维里式的人物用过的,中国公元前4世纪的政治家苏秦也使用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