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如题所述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司马懿这句话是在嘲笑诸葛亮目标定的很远,可是却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懂得应变之法,虽然蜀军来的凶猛,却也不足为惧。事实上,诸葛亮并非不懂应变,只不过蜀汉本就弱小,他不敢赌。司马懿的这番话只是为了安定曹魏军心,并不是他有可敌之策。

关羽私自发动襄樊之战之后,为蜀汉带来了很多灾难,先是夷陵损失了七十万兵马,后是刘备病逝,刘禅庸主上位。在蜀汉内忧外患不断的情况下,诸葛亮纵然再厉害,也无力挽回大局。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军师后,他带着刘备打下这样的江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并非司马懿嘲笑的那样无能。

司马懿话中多少有点吹牛的成分,当年诸葛亮率兵北伐,司马懿从不主动迎战,按理说曹魏的兵马远多于蜀汉,应该出城应敌的,结果司马懿却一直避而不战,如此这般,如何领兵消灭诸葛亮。当年蜀汉虽然恢复了一些兵力,可是全国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人而已,这时候曹魏反而屯兵养田,士卒足足有四十万,由此可见,从人数上来看,诸葛亮是处于劣势的。

再者,诸葛亮远征曹魏的时候,不可能倾巢而出,就如司马懿说的,蜀军最多十万。当时曹魏完全可以全军出击,消灭诸葛亮。不过司马懿却在此时吹嘘,诸葛亮已经进入自己的圈套,自己能打败诸葛亮。如果他真有灭诸葛亮的才能,为什么不带兵出战,反而要忍受诸葛亮送女装的耻辱呢?因为司马懿知道,就算是全军出动,也未必是诸葛亮的对手。

后来诸葛亮真的死了,司马懿也不敢带兵追杀,因为他害怕这是诸葛亮的计策。诸葛亮死了,司马懿还这么害怕,他曾说灭诸葛亮的话真是打脸呀。后来司马懿被人嘲笑为“死诸葛走生仲达”。实际上,诸葛亮的北伐失败,是败给了上天,而不是司马懿,如果老天爷肯多给他一些寿命,司马懿能否笑到最后就难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2
谦恭待人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与他同齐名的庞统相比,更能看出二人高下。虽然,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他说的重点仍在诸葛亮。诸葛亮高于庞统之处,不单在智谋才华,更重要的还在于品德胸怀。庞统心怀私念,妒忌孔明,骄兵轻放,急于求成,铸成大错,终身抱憾。诸葛亮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善于博采众长,融化于胆识之中。他多次表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与杜微书》中说:“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在《又教与军师名史与参军掾属》中称:“任重才轻,故多阙漏。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功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以谏止;虽资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子始终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第2个回答  2019-07-12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第3个回答  2019-07-12
诸葛亮,字孔明,出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从小父母双亡,大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和两位姐姐,还有一个堂弟诸葛诞。一门三方为冠盖——蜀汉得其龙诸葛亮,东吴得其虎诸葛瑾,曹魏得其狗诸葛诞!诸葛亮17岁开始隐居隆中,27岁才出山。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千古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源于诸葛亮,是后世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聪明智慧的化身。
第4个回答  2020-02-2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