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单偏光镜下矿物的边缘、贝克线、糙面和突起

如题所述

一、预习内容

边缘、贝克线、糙面和突起的形成机理。

二、实验要求

1.学会利用贝克线移动规律确定相邻物质折射率的大小;

2.认识不同等级突起的特征。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边缘和贝克线

岩石薄片中,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接触处,可以看到一条沿矿物边缘分布的比较暗的黑线,称为矿物的边缘,如图4-1所示,在此黑线边缘临近处可见到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称贝克线。

图4-1矿物边缘与贝克线

根据贝克线的移动规律,可以确定相邻两物质折射率的相对大小———下降物台,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物质移动(图4-2A);提升物台,贝克线向折射率小的物质移动(图4-2C)。观察贝克线时,需要注意:①待观察的矿物边缘最好要光滑;②进入矿物的光线尽量少,最好加上锁光圈;③相互接触的两物质的折射率差值越大越明显;④利用微动调焦螺旋升降物台,不能用粗动调焦螺旋;⑤物镜倍率要合适。

图4-2 利用贝克线比较折射率的大小(N>n)图中点线表示贝克线;箭头指示贝克线移动方向

(二)比较橄榄石、石英、萤石的边缘、糙面、突起

1.糙面

在磨制薄片的过程中,矿片表面会产生极微细的凸凹不平现象,这种现象用肉眼不易觉察出来。在薄片中,矿片表面都有树胶覆盖,在树胶与矿片的界面上,由于树胶与矿片折射率之间的差异,使透射光在界面上产生折射、反射以及全反射等现象,在显微镜下,一些矿片的这种凸凹不平的表面便清楚地呈现出来,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称之为糙面。

由于矿片折射率与加拿大树胶折射率之间的差异程度不同,各种不同的矿物给人的粗糙感的程度也不同,有些矿物的糙面显著,有些矿物看起来则比较平滑。矿片与树胶折射率差异愈大,糙面感愈强。

2.突起

在薄片中,不同的晶体表面好像高低不同,某些晶体显得高一些,某些晶体显得低平一些,这种现象称为突起。在同一薄片中,各个晶体表面实际上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于晶体折射率与树胶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引起人们在视觉上有突起的感觉。晶体的折射率与树胶的折射率相差愈大,则晶体的突起愈高(图4-3)。

3.突起等级

树胶的折射率为1.54,凡折射率大于树胶折射率者属正突起,折射率小于树胶折射率者属负突起。突起的正负可根据提升(或下降)镜筒时,贝克线移动的规律来判断。提升镜筒时,贝克线向矿物内移动为正突起,如贝克线向树胶移动,则为负突起。也可以根据提升镜筒准焦的过程中矿物边缘亮带和暗带的分布特点来判断突起的正负,如果亮带在矿物的内侧,暗带在矿物的外侧,为正突起,反之,亮带在矿物的外侧、暗带在矿物的内侧,为负突起。

晶体的突起实际上是矿物的边缘、贝克线、糙面等与折射率有关现象的综合表现,可以由于矿物不规则的边缘、解理、裂隙、包裹体以及次生变化等现象而表现得更明显。根据矿物的边缘、糙面明显程度及突起高低,将其划分为六个等级(表4-1,图4-3)。

图4-3 突起等级示意图(据林培英,2005)

表4-1 矿物的折射率与突起特征

观察萤石、正长石、石英、磷灰石、辉石、榍石的突起等级、糙面和贝克线特征。

(三)观察方解石和白云母的闪突起现象

在单偏光镜下,转动物台,非均质体矿物的边缘、糙面及突起高低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称为闪突起,也称假吸收。

均质矿物具有各向同性,没有闪突起;一轴晶及二轴晶矿物具有各向异性,当一种矿物双折射率很大,尤其是其中Ng为正突起,Np为负突起时,或者其中一个折射率值与树胶折射率相近,转动物台,光在矿物不同方向上振动,折射率发生一系列变化,矿物的边缘、糙面、突起时而明显,时而模糊,出现闪突起现象。

多数矿物的闪突起不明显,但少数矿物,如碳酸盐中的方解石、白云石等,闪突起是它们重要的鉴定特征。闪突起现象在非均质体上的表现也随切面的方向而变化,在一轴晶平行光轴及二轴晶平行光轴面的切面上,双折射率最大,闪突起最显著,在垂直光轴的切面上双折射率为零,不显闪突起;其他方向的切面,闪突起明显程度介于平行光轴(或平行光轴面)与垂直光轴切面之间。

观察闪突起需要注意:①转动物台不能太快;②寻找矿物突起等级差别比较大的颗粒,例如在矿物切面上,一个方向为正高突起(或正极高突起),而另外一个方向上为正低突起,或者一个方向为正突起,一个方向为负突起。

晶体光学实验教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