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如题所述

因为太子刘盈羽翼丰满,得到了学识渊博的商山四皓支持,刘邦已经无法撼动,所以刘邦失去了废除太子的机会。刘邦其实有8个儿子,这些儿子当中,刘邦最喜欢赵王刘如意,他是戚夫人所生。

戚夫人是刘邦晚年最宠幸的夫人,本着爱屋及乌的精神,刘邦对刘如意自然也是更加喜欢。戚夫人成天哭丧着脸希望刘邦废了太子,改立刘如意做太子。刘邦也信誓旦旦地要完成这一壮举。

可是太子刘盈的母亲吕雉,也是非常可怜的一个女人。她年纪轻轻就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刘邦。为刘邦生了一儿一女以后,刘邦出去造反了,这个家全都是吕雉在操持着。好不容易熬出了头,结果却发现刘邦身边多了这么多女人。

吕雉不仅苦苦哀求刘邦不要废太子,而且还为太子找来了一系列靠山。这其中最大的靠山就是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是四个秦朝时期的博士,学识渊博。刘邦曾经多次请求他们出来做官,他们都不答应。所以刘邦对此非常介怀,这次他们居然肯出来辅佐太子刘盈,这说明刘盈的羽翼已经丰满。

刘邦当时就算是想要动刘盈,他身边的这些人也都会出面来反对。所以刘邦回去告诉戚夫人,太子已经动不了了。其实这也等于是宣判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死刑。

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在立嗣问题上却不能自己做主,的确是比较窝囊的一件事。可当时刘邦的确岁数太大了,没有精力去跟吕后作斗争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他或许觉得愧对吕后,所以才没有下手拿下刘盈的太子之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2

商山四皓是秦始皇时期的四个博士,他们博古通今,明辨是非,秦末乱世隐居在商山,刘邦多次聘请他们,他们都不肯为刘邦效命,刘邦看到自己都请不动的博士都主动追随太子刘盈,认为太子已经根深蒂固,深得人心,如果废除太子很有可能国本动摇,使刚刚统一的新政权再次发生动乱,所以就不敢更换太子了。

秦始皇时设立博士制度,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有一次生日,有七十个博士前去给秦始皇祝寿,这些博士主要职务表现在教育贵族子弟,国君有疑难问对,或者国事有难以抉择的请博士明辨是非,商山四皓就是这七十博士中的四个,秦朝末年,四个博士避乱隐居在商山,由于他们年龄都很大,须发皆白,所以后人就称呼他们四个人为“商山四皓”。

这四个人的名字分别为唐秉、崔广、吴实和周术,刘邦夺取天下后,几次派人前去请他们辅佐自己,他们都不答应,后来刘邦因为宠爱戚夫人,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的位置受到了严重威胁,吕后就向张良问计,张良让太子给商山四皓写一封真诚谦恭的书信,让人带上珍宝车辆以及能言善辩的人去请这四个人出山,这四个人最终果然被刘盈的诚心打动,到了太子身边。

有一次,刘邦在宴会上看到太子身边这四个白发苍苍的人格外醒目,就询问是什么人,当他知道这就是他几次都请不到的商山四皓时,非常惊讶,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为自己效力,却愿意追随太子,四皓就按照吕后事先安排好的话回复说“陛下对人轻慢无礼,我们不愿自取其辱,太子仁德播于四海,天下人无不愿意为太子尽忠效死。”刘邦听后认为太子的根基已经牢固,改立太子会让国内重新陷入动荡和混乱,所以就彻底放弃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第2个回答  2020-01-07

如果刘邦废掉了太子刘盈,改立赵如意为太子,恐怕也就没有以后的吕后专权的事情了,而戚夫人,也不会遭到“人彘”的毒害,更没有刘姓家族大劫难的开始。可是,就在刘邦下决心要废掉太子时,却因为商山四皓的出现,改变了刘邦的注意。刘邦对自己的爱妃戚夫人说,太子已成气候,不能废了。

刘邦

那么,为什么商山四皓一出现,刘邦就不敢废太子了呢?商山四皓又是什么奇人?

史料记载,商山四皓是秦时四大名人,因不满秦始皇而隐居商山,刘邦也曾邀请其入朝,但没能成功,如今见太子完成了自己没能完成的任务,也是大为惊讶,为什么自己也请不动的商山四皓,会来辅助太子呢?得到的回答是,太子刘盈是礼贤下士之人,他们愿意辅佐太子刘盈。

太子刘盈

原本刘邦认为太子刘盈胆小,性格柔弱,根本无法掌控天下,不适合当皇帝,可废了立太子遭到众多老臣的反对,如今再经商山四皓这么出现,就连刘邦也对自己废立太子之决心有了动摇。虽然太子柔弱,可能够获得商山四皓等如此能人辅佐,还怕太子的江山坐不稳吗?

吕雉

其实,太子刘盈确实不适合做皇位帝,刘邦死后,吕雉独断专权,而刘盈只再后宫取乐,更因为见戚夫人的遭遇受到惊吓,早早就撒手人寰,而吕后的专权,为刘家带来的几乎是灭顶之灾。可以说,如果刘邦当时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刘氏家族就不会遭受如此巨大灾难,更不会到了几乎灭门的境地了。

第3个回答  2020-09-20

商山四皓并非是什么奇人,就是四个博学的老头,不愿做官,一起隐居起来了。他们四个一出山,刘邦就不敢废太子,不是因为他们多厉害,而是他们代表了民心,为了避免王朝的分裂,刘邦这才放弃了废太子之事。


    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他们并非是什么奇人,说白就是四个白眉老人。他们四个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四个虽然不是什么奇人,但也不是平常人。他们是秦始皇时期的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属于难得的饱学之士,在民间的声望非常高。他们四个淡泊名利,不愿做官,长期隐居在商山(今天陕西省商洛境内)。等他们出山的时候,已经80多岁,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久闻他们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直接被拒绝了。然而,却在刘邦要废太子的时候,他们四个老头竟然接受了吕雉的邀请,追随太子刘盈。在一次宴会的时候,刘邦猛然发现太子刘盈身后站着四个白发老头,甚为惊奇,一问才得知是传说中的商山四皓。刘邦大为吃惊,问他们:“为何对自己避而不见,而又追随自己的儿子呢?”

商山四皓回答:“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刘邦听后说:“那就有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随后,四个老头很知趣,向刘邦敬酒后就告辞了。刘邦叫来戚夫人,指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刘邦就此放弃了废立太子之事。

    真实原因

很多人认为刘邦之所以放弃废太子之事,是因为刘邦害怕商山四皓。实际上,刘邦并非是害怕商山四皓,他们本身并无多大意义,意义在于他们出山背后,各方势力的暗潮涌动。

一是商山四皓为公认的天下饱学之士,有很高的声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当他们回答刘邦出山辅佐太子的原因时所说的“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并非只是代表了四个,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才是可怕之处。

二是太子羽翼已成。汉高祖刘邦自己去请商山四皓,他们不肯出山,反而自己的太子刘盈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请出山。由此,可见太子刘盈背后的势力,更确切地说吕后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了,甚至比自己的势力还要大。

如果刘邦强行废了太子,一旦刘邦死后,即使刘如意能够继位,但是刘如意势单力薄,难以抗衡吕后的势力,最后的结果是国家大乱,甚至四分五裂,这是汉高祖刘邦不想看到的结果。为了顾全大局,汉高祖刘邦不得不放弃了废立之事。

    结语

总之,刘邦之所以没有废太子,不是他怕商山四皓,而是他们的出山,是一场吕后为代表的势力集团与刘邦的一次摊牌,表明了自己的实力。刘邦最后为了国家政权的顺利交接,做了一次妥协罢了。各位,你们认为呢?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刘邦到了晚年欲更换太子刘盈,他认为嫡长子刘盈性格仁弱,驾驭不了朝政,更不能巩固政治局面,会导致大权旁落,而三子刘如意性格果敢,更像自己。刘邦提出废太子刘盈后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太子是国之根基,根基动摇了,国家便会陷入动乱。大臣们的反对并没有让刘邦和戚夫人死心,后来是“商山四皓”的出现,让刘邦彻底改变了注意,刘邦自此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那么“商山四皓”到底有多厉害?刘邦为什么这么看中他们?

(一)商山四皓是什么来历,为何刘邦这么看中他们?

在商山隐居着四位年逾八旬的白胡子老人,他们是秦末时期信奉黄老学说的四位博士,也是秦始皇70多个博士中的四位,他们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史称“商山四皓”。

东园公唐秉出生于战国时期,今河南睢县人士,秦末汉初隐居在商山的贤者。秦末时期,天下大乱,唐秉为避乱隐居在商山。

夏黄公崔广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今浙江宁波),秦汉时期赫赫有名的贤者,曾经是秦朝中央政府的博士,因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不满,后来回到自己的故乡宁波隐居,在鄞西一带行医救人。秦末时期六国再起,天下大乱,崔广为了逃避战乱隐居在商山。崔广是战国、秦汉时期如雷贯耳的三朝儒学文人之一。

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跟前面两位一样,也是秦末农民起义大爆发以后,为了躲避战乱,跑到商山用茅草搭建房屋,隐居起来。

隐居在商山的这四位高人,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知识分子,刘邦曾多次写信邀请他们出山为官,都被拒绝,他们认为刘邦不尊重儒生。

(二)刘邦有多讨厌儒生?

刘邦向来不喜欢儒生,这跟他从小不喜欢读书有关。笔者可以为大家举例说明,刘邦奉怀王之命西征灭秦,被儒生郦食其看中,郦食其觉得刘邦将来大有作为,于是想投靠刘邦,他找到刘邦手下的骑士,请他引荐,骑士告诉郦食其:“我们沛公最讨厌儒生,更不喜欢儒生的装扮,以前有儒生拜访他,他把人家的帽子取下来当夜壶使用,如果你要我引荐,最好换一身打扮。”郦食其听后依计行事,以高阳酒徒的身份拜见刘邦,郦食其后来成为刘邦手下的顶级说客。

刘邦在荥阳一带与项羽对抗,是他人生中被动挨打最艰难的时期,他走投无路时问计于郦食其,郦食其建议立原六国国君后裔为王,复兴六国,这样一来可以使得项羽的敌人增多,从而减轻汉军的压力。俗话说得好病急乱投医,刘邦竟然采纳了。

但是刘邦还是有点不放心,便问张良,张良听后大吃一惊,他说如果复兴六国,那么你完蛋了,大家背井离乡跟着你打天下,为的是将来成功了,能够被裂土封王,如果你把土地都封完了,拿什么封给跟着你一起打天下的人呢?六国一旦复立,就没有人跟着你打天下了。刘邦听后大骂郦食其:“你这个臭儒生,坏我的好事。”由此可见,刘邦并不喜欢儒生,这就是商山四皓不愿出山辅佐刘邦的根本原因。

(三)刘邦废立太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刘邦登基称帝以后,封吕雉为皇后,嫡长子刘盈为皇太子。但是刘邦并不喜欢刘盈,他觉得刘盈太仁弱,没有魄力,镇不住那一帮开国功臣。相对而言刘邦更看好赵王刘如意,而且刘如意的生母是戚夫人,她是刘邦最宠爱的嫔妃,刘邦每次东征都要带在身边,爱屋及乌,刘邦对赵王刘如意更加宠爱。

其实刘邦很精明狡猾,他不可能只因爱而废立太子,他认为刘盈没有治国之才。不过刘邦没有看走眼,刘盈确实没有行政能力。刘盈登基以后,看到戚夫人被残害,吓得精神崩溃,从此以后再也不理朝政,整天饮酒作乐,才23岁就驾崩了,刘盈在政治上确实没有什么作为。

刘邦决意更换太子,并与大臣们商议,却遭到反对,其中叔孙通、周昌、张良反对最为强烈。叔孙通以死相谏不能废太子,刘邦看到阻力这么大,无奈地说了句,我开玩笑的,你别当真。刘邦其实只是应付一下叔孙通,并没有改变废立太子的意愿。

废长立幼事件很快被吕后知道了,她非常着急,于是对废立太子一事密切关注,吕后知道张良足智多谋,奈何张良又不爱管闲事,于是吕后派他哥哥吕泽劫持张良,非得让张良出谋划策。张良告诉吕后,商山有四位刘邦一直请不来的高人,如果太子派人带着珠宝玉铂,并且用谦恭的言词请四位高人出山辅佐太子,并以贵宾之礼相待,或许事情会有转机。

吕后依计而行,四位高人答应出山辅佐太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淮南王黥布叛乱,刘邦身体不适,欲派太子刘盈挂帅出征。四皓给吕后建议,如果太子打了胜仗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如果战败太子之位便会摇摇欲坠,而且太子率领一群跟着刘邦打天下的猛将,去平叛曾经项羽手下的猛将黥布,太子软弱驾驭不了。

吕后听后一哭二闹三上吊,不让儿子刘盈出征,刘邦没有办法,只能御驾亲征,刘邦在平息黥布叛乱时,中了一箭,差点射中心脏,刘邦回到长安后身体每况日下,等身体稍微有点好转,便与朝中大臣举行宴会,突然发现四位须发皆白、奇装异服的老人跟随太子身后,刘邦大吃一惊问他们的来历。

四皓自报家门,刘邦听后大惊失色问到:我几次请你们出山,你们都避而不见,听说你们还写了一首《紫芝歌》来表明自己不愿过富裕权贵的生活,现在为什么愿意辅佐我的儿子?

四皓回答:皇上一向不尊重儒生,而太子宽厚仁慈、礼贤下士,我们愿意追随太子左右。刘邦听后非常激动,对旁边的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丰满,我无能为力。随后刘邦命戚夫人跳楚舞,他唱楚歌,唱完后刘邦潸然泪下,从此以后刘邦再也没有提废立太子之事。

那么刘邦真的是无能为力呢?还是他不想更换太子?废长立幼并不是不可行,后来的汉景帝也是废长立幼,才有了后来的汉武帝,汉武帝也是废长立幼。但是刘邦跟他们不一样,汉景帝、汉武帝行事非常果断,而刘邦虽然在战场上处事干净利索,一旦遇到家务事确是优柔寡断。

商山四皓来自民间的高人,是辈分极高的长者,他们代表着社会舆论,刘邦觉得有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支持太子,如果与舆论对着干,恐怕会动摇大汉王朝的根基。大家可不要小看社会舆论,在冷兵器时代,得民心者可夺取天下。所以刘邦退缩了,他最终选择了江山,抛弃了美人。

这也不奇怪,一般政治领袖在面对江山、美人选择之时,多半会选择江山,他们视权力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刘邦。笔者先前的文章中提到,刘邦为了逃避项羽的追杀,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把自己的亲生儿女踹下车,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女很有可能会被俘虏杀害吗?

还有一次是荥阳会战,项羽把刘邦的父亲太史公吊在大锅之上,以此要挟刘邦投降,刘邦听后却说要是烹了他的爹,不要忘记分他一杯羹。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刘邦心目中皇权最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