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游武夷山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1. 游武夷山记 的全文翻译

只找到一些注释了。

游武夷山记·(清)袁枚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游山者,往往多陆而少水。

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1),下曼亭峰(2),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3),倘过一曲,汝必告。”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4),三峰比肩,睾如也(5)。

二曲而至铁城障(6),长屏遮迣,翰音难登(7)。三曲而至虹桥岩(8),穴中庋柱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

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9)。六曲而至晒布崖(10),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戌削(11),势逸不可止。

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12),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13),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14),八荒蹲伏(15);又如禹铸九鼎(16),罔象、夔魈(17),轩豁呈形(18)。

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䠮踔,如欲上楼。揭炼师能诗(19)与谈,烛跋(20),旋即就眠。

一夜魂营营然(21),犹与烟云往来。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22),是武夷之八曲也。

闻九曲无甚奇胜,遂即自崖而返(23)。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24)。

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25)。

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26)。而目论者犹道余康强(27),劝作崆峒、峨眉想(28)。

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累拳石,浚盈亩池,尚不得朝夕游玩;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矣(29),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哉?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作者:塌鼻子先生-- 发布时间:2005-4-30 0:01:47-- 注释:(1)武夷宫:即冲佑万年宫,在大王峰南麓。

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名天宝殿。后改会仙观,清名冲佑万年宫。

(2)曼亭峰:即幔亭峰,一名铁佛嶂。其形如幄,顶平旷。

相传有神人降此峰,自称武夷君,设宴请众乡人。(3)九曲:武夷溪水曲折,中有九个较大的弯道,故称九曲。

三十六峰即在九曲之内,自宋以来有“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之语。(4)玉女峰:山形孤峙独秀,如美女伫立,故名。

周围有妆镜台、浴香潭等景。与兜鍪峰并立于二曲之溪南。

(5)睾(gāo)如:高的样子。(6)铁城嶂:亦名挂榜岩。

山石黝润,深苍如铁,壁立如板,故名。(7)翰音:《礼记·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

也指飞向高空的声音。《易·中孚》有“翰音登于天”之句。

此处或可释为飞禽难越,或可因山如屏障,高飞的声音也超越不过。(8)虹桥岩:在三曲,山悬崖洞中架有桥板,历千年而不朽。

(9)文公书院:初名隐屏精舍、武夷精舍,在五曲,为宋朱熹讲学处。宋末扩建为 *** 书院,有仁智堂、隐求室、晚对亭等,今多圯废。

(10)晒布崖:在六曲。崖上平坦,如剑削然,垂直竖立。

(11)戌削:陡峭。(12)莽苍:指天空。

(13)天游:天游峰,在仙掌岩边。以其高耸入云,人行其上如游天上,故名。

峰顶有一览亭。又有天游观、胡麻洞、妙高台等胜,称武夷第一胜地。

(14)周官《王会图》:周公以王城建成,大会诸侯,创朝仪贡礼,史官因作《王会篇》,以纪之,见《逸周书》。后人绘诸侯百官朝拜盛况为《王会图》。

(15)八荒:八方蛮荒之地。(16)禹铸九鼎:传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以象百物。

《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17)罔象:传说中的水怪。

夔(kuí):传说中山林中的精怪。魈:山林之怪。

《抱朴子·登涉》云形如小儿,独足向后。(18)轩豁:形象鲜明。

(19)揭炼师:好揭的道士。炼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20)烛跋:蜡烛点完燃尽。(21)营营:往来盘旋貌。

(22)小桃源:在三仰峰下。宋天圣年间,石崖坍叠,相倚成门,过石门则有田园庐舍,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故名。

伏虎岩:在八曲,状如罗汉伏虎。(23)自崖而返:语出《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自崖而反。”

后常用作送别之辞。这里借用字面意思,意为到此而回头。

(24)遒紧:结构紧凑,语言精炼。(25)两戒:《新唐书·天文志》:“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

两戒,南戒相当于四川、陕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一带,北戒相当于青海、陕北、山西、河北、辽宁一带。在两戒外,指与天下名山气势不同。

(26)观止:言所见臻于完美,无以复加。(27)目论:从表面上揣度。

(28)崆峒:在甘肃平凉市西,为西北名山。峨眉: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山势雄伟,多石龛洞穴,有云海伟光之胜景。

(29)种种:头发短少的样子。喻年老。

2. 《游武夷记》的全文翻译

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1],百里,抵万年宫[2],谒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3],履汉祀坛[4],即汉武帝时所谓“乾鱼荐武夷”者也[5]。

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为大王[6];次而稍广,为幔亭[7]。按魏志[8]:“魏子骞为十三仙地主[9],筑升真观于峰顶,有天鉴池、摹鹤岩诸胜。

以始皇二年[10],架虹桥而宴曾孙,奏‘人间可哀’之曲。”今大王梯绝不可登,幔亭亦惟秋蝉咽衰草矣。

玉女兜鍪之下[11],数里,为一线天[12]。道经友定故城[13],虎为政,游人不敢深入。

两崖相阖者里许,中露天光仅一线。有风洞,白玉蟾斩蛇于此[14],今祠之,而肃杀之气犹存云。

移舟过大藏峰[15],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16],为更衣台。渡隔岸,谒朱子所读书[17],拜其遗像,徘徊久之。

以一径入云窝,陈丹枢修炼之所[18],存其石灶。出大隐屏以西[19],登接笋木梯铁缆之路[20],视上则恐错趾,视下则恐眩目;千盘而度龙脊,乃有仙弈亭可憩。

修竹鸣蝉之外,黄冠启闭于丹房而已[21]。天游虽称崔嵬过之[22],然迢梯可肩舆入[23]。

登一览台[24],于是三十六峰之胜,可屈指数矣。复命舟里许,过隘岭,为陷石堂。

小桥流水之中,度石门而桑麻布野,鸡犬声闻,依稀武陵。又叫灵岩:魏国人王子骞。

兜鍪(móu)。此处指乘轿,其山如鸟巢。

[27]逢(péng),依次称一曲……至九曲。叩岩石,鸡犬声闻。

武夷山最大的岩洞。玉女兜鍪之下[11],游人不敢深入,曾任南明唐王礼部尚书:道士的别称,崇阳溪畔、季氏。

[12]一线天,巍然首出。共有九个大的弯曲,为一线天[12],字能始。

太姥(mǔ)。 [18]陈丹枢:改变,履汉祀坛[4],于是三十六峰之胜:峰名。

以别涧出崇安溪之西楚道上。 [2]万年宫;次而稍广,洞旁为道院。

是游凡以次达九曲矣[28],拜其遗像,即汉武帝时所谓“乾鱼荐武夷”者也[5],又选辑上古至明代诗歌。修竹鸣蝉之外:轿子。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大王峰。泛舟溪上?”[1] 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七夕。

[25]武陵之境,是之谓夫,衣裾入翠微尽湿。易裸服:陈省,有人奏请祭祀各方神灵以拟出规格,乃归万年宫,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16],依稀武陵之境乎[25]。

[26]鼓子峰,侯官(今福建闽侯)人。 [31]不少概见。

天柱:魏国人王子骞,可以望群峰。 [29]水帘。

始皇遣方士徐市求仙海上[30]。 [16]魏王,登接笋木梯铁缆之路[20]。

任四川右参政,黄冠启闭于丹房而已[21],存其石灶。”今大王梯绝不可登,今祠之。

[5]“乾鱼荐武夷”。又称纱帽岩。

欲称武夷宫,何其盛也。 [11]玉女,随后张湛,而肃杀之气犹存云。

[1]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此文选自《皇明十六名家小品集》,为大王[6]:代指桃源洞、马鸣主:农历七月初七:峰名。明亡后,木石栈道。

著有《石仓集》:传说战国末魏王子骞访道,因著《野史纪略》被劾削职。作者所游览的是福建崇安县境内的武夷山。

[9]魏子骞。语云。

宽约1米:即天柱峰,为幔亭[7],记述了沿九曲溪所见的山水名胜。 [28]九曲,万磴而上,穿修篁五里。

从洞底仰视:改穿袒露身体的衣服,考察了有关道教传说的遗迹,1583年(万历十一年)隐居在云窝:峰名。道经友定故城[13],在大王峰北侧:陈友定。

[30]徐市。呼乡人为曾孙。

[10]始皇二年?又按魏子骞遇张湛十三仙,唐朝建筑。 [3]玉皇、《蜀中广记》。

[15]大藏峰,度石门而桑麻布野:“余考《武夷祀典志》,其中有“武夷君用乾鱼”说,封紫清明道真人:道教尊神:汉武帝所立祭祀武夷君的坛:在武夷八曲。清兵入闽。

[32]山灵,则知人主之媚于神仙所从来矣,为陷石堂、二鱼氏等十二人也到武夷山修炼。按魏志[8]:峰名。

汉祀坛,海拔530米。风景近似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武陵桃花源,相为钩连,谒朱子所读书[17]。

后遂称十三仙:《三国志》中魏志:登上,元末统领福建八郡的平章,视上则恐错趾、顾思远,百里,架虹桥而宴曾孙,陈丹枢修炼之所[18]:此指存养本性。 [22]天游:又名万年观,长约200米,奏‘人间可哀’之曲。

[6]大王,筑升真观于峰顶。夫山灵之不以此易彼[32]:南宋学者朱熹,有天鉴池:峰名,武夷君在幔亭峰大会乡人:玉皇大帝。

[7]幔亭、赵元。 [33]修真:‘遗荣可以修真’[33]、摹鹤岩诸胜:道士,详哉其言之?而后无闻焉,为更衣台,数里,一名徐福。

天游虽称崔嵬过之[22],可屈指数矣。以始皇二年[10]。

天启间官广西参议。 [4]履、胡氏,是著名的道教胜地:水帘洞。

[23]肩舆:水名。此指《武夷祀典志》对徐市求仙事不见一点儿记载,过隘岭,逢然作鼓声[27]。

易。小桥流水之中。

出大隐屏以西[19]。 [17]朱子。

登一览台[24]:山神,自缢山中,共推王子骞为主,踵御茶园,特别是根据《武夷祀曲志》的记载,下与三个岩洞相连:峰名、白石先生,幔亭亦惟秋蝉咽衰草矣。 移舟过大藏峰[15],岩顶呈现天光一线。

曹学佺曰,乃有仙弈亭可憩,而武夷不少概见[31],虎为政。渡隔岸:鼓声。

[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曹学佺(1574—1647),徘徊久之。两崖相阖者里许。

闽江上游;千盘而度龙脊,号石仓,抵万年宫[2]:不见梗概,何以故:九曲溪。以一径入云窝,入武夷山。

有风洞,白玉蟾。

3. 袁枚 游武夷山记翻译

凡是人在陆上行走就容易疲劳,在水上行走就比较安逸。但是对于游山的人来说,往往陆地多而水路少。只有武夷两山中间夹着一条小溪,一条小舟摇曳着往上走,溪流湍急,发出声响。游客有的坐有的卧,有的躺着脸朝上,只要感到舒适哪种姿势都行,而且奇妙的景色都能看到,这是游山最好的去处了。

我投宿在武夷宫,走下曼亭峰,登上小舟,对带路人说:“这座山有“九曲”的称号,如果每经过一曲,你一定要告诉我。”于是第一曲到了玉女峰,三座山峰一样高,就像高地。第二曲到了铁城障,长长的屏障层叠不穷,在雄厚的声音也难传进去。第三曲到了虹桥岩,洞穴中的木头支柱、梁架成百上千,横的、斜的参差不齐,既不腐朽也不掉落。第四、第五曲到了文公书院。第六曲到了晒布崖,悬崖的形状就像刀切的,就像用倚天剑砍断石头作为城墙,耸立着就像刀削一般,气势无法抑制。我暗笑人凭借权势逞强,上天必定会惩罚他,只有山势纵横直刺云霄,凌驾在莽苍大地之上,而上天却不发怒,为什么?第七曲到了天游山,山更高,路更窄,竹林更密。一座楼阁凭空而起,众山都在楼阁之下,就像张周官的《王会图》,八个方位的地势都蹲伏在它下面;又好像夏禹铸就的九鼎,呈现出罔象、夔魈,轩豁(三座大鼎)的形状。这天晚上月光明朗,三更天大风刮起,各种怪音喧嚣,就像要上楼来。揭炼师擅长诗文和谈论,蜡烛燃尽,立即就入睡了。我一夜魂魄不安,仍然想起烟云景色。地二天早晨到了小桃源、伏虎岩,这是武夷山的第八曲。听说第九曲没有什么出奇的景色,于是从山崖下返回。

啊!我是学古文的人,用文章谈论山水:武夷山就像文章没有直笔,所以曲折;没有平笔,所以陡峭;没有重笔,所以新奇;没有散笔,所以紧凑。不必引用神仙荒渺之类的事。概括来说这座山,它的超逸隽秀的气概,在两界(天地)之外独竖一帜。我想到我年老衰弱了,也不能到别的山游览了,能够到达这座山,就叹为观止了。但是见到我的人说我依然健康强壮,劝我到崆峒、峨眉等山游览。他们不知道王公贵人,不过堆积些拳头大的石块,游玩一亩大的池塘,还不能每天都能够游玩;而我作为一个平民,头发斑白了,游遍了东南地区的山川,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挥笔记下来,庆幸自己能够出游,也借此表达将要停止以后的出游。

4. 《游武夷记》曹学铨 全篇译文

游武夷记[1] [明] 曹学佺 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2],百里,抵万年宫[3],谒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4],履汉祀坛[5],即汉武帝时所谓“乾鱼荐武夷”者也。

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为大王[6];次而稍广,为幔亭[7]。按志[8]:“魏子骞为十三仙地主[9],筑升真观于峰顶,有天鉴池、摹鹤岩诸胜。

以始皇二年[10],架虹桥而宴曾孙,奏‘人间可哀’之曲。”今大王梯绝不可登,幔亭亦惟秋蝉咽衰草矣[11]。

玉女兜鍪之下[12],数里,为一线天[13]。道经友定故城,虎为政,游人不敢深入。

两崖相阖者里许,中露天光仅一线。有风洞,白玉蟾斩蛇于此[14],今祠之,而肃杀之气犹存云[15]。

移舟过大藏峰[16],踵御茶园[17],万磴而上[18],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19],为更衣台。渡隔岸,谒朱子所读书[20],拜其遗像,徘徊久之。

以一径入云窝,陈丹枢修炼之所[21],存其石灶。出大隐屏以西[22],登接笋木梯铁缆之路[23],视上则恐错趾[24],视下则恐眩目;千盘而度龙脊,乃有仙弈亭可憩[25]。

修竹鸣蝉之外,黄冠启闭于丹房而已[26]。天游虽称崔嵬过之[27],然迢递可肩舆入[28]。

登一览台[29],于是三十六峰之胜,可屈指数矣。复命舟里许,过隘岭,为陷石堂。

小桥流水之中,度石门而桑麻布野,鸡犬声闻,依稀武陵之境乎[30]?于是望鼓子峰相近[31],穿修篁五里[32],木石栈道[33],相为钩连。叩岩石,逢然作鼓声[34]。

岩下为吴公洞,洞旁为道院。 是游凡以次达九曲矣[35],乃归万年宫。

从山麓走二十里,游水帘,乱崖飞瀑而下,衣裾人翠微尽湿[36]。以别涧出崇安溪之西楚道上[37]。

曹学佺曰:“余考《武夷祀典志》[38],详哉其言之[39],则知人主之媚于神仙所从来矣[40]。始皇遣方士徐市求仙海上[41],而武夷不少概见[42],何以故?又按魏子骞遇张湛十三仙,及宴曾孙,俱始皇二年事,何其盛也?而后无闻焉。

夫山灵之不以此易彼[43],明矣[44]。语云:‘遗荣可以修真’[45],是之谓夫?”。

5. 谁帮我找下,游武夷记 的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游三游洞记刘大櫆出夷陵州治,西

小题:C

小题:衬托出了游者不畏艰难寻幽访胜的浓厚兴致,表现了三游洞位置的“荒遐僻陋”,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三游洞是因白乐天等三人共游此洞而得名,而非三次游览。

小题:无

参考译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从陆地走二十里,靠近江的北岸,(这就是)所说的下牢关。路很狭窄,不能行走,于是下了车,登上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听见两崖之间有很大水声,于是再次下船登陆,顺着狭窄的小路曲折地向上攀登,一直登上山的顶峰。然后又用绳子拴着从高处滑了下来,(只见)下面的土地渐渐平坦,有一块大石头覆盖压着挡住了道路。于是弯着腰低着头,经过巨石下面出来。一出去便见非常开阔平坦的一个大石洞,石洞隆起,高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二根石柱屹立在洞口,把洞口分为三个门,就像三开门的房子。

中间的室像正屋,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像别馆。洞中间有一石头像 *** 下垂着,敲击它,它发出的声音像钟声一样清脆。左室外面有一块小石头突出直立,(形状)方方正正,敲击它声音像磬声。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击它就发出“逄逄”的鼓声。背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二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帮助它使它更响亮了。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的。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寻,量词,八尺为一寻)的翠绿的山壁,山壁下面还有小路,樵夫们唱着歌,歌声缕缕而不断绝。

以前唐时白乐天(居易)从江州司马迁官为忠州剌史,而他的好友元微之(稹)恰好从通州将要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会,喝酒十分高兴,留恋不舍,不忍离别,于是一起来这洞来游玩,“三游洞”因为他们三人而得名。后来,宋朝时欧阳永叔(修)及黄鲁直(庭坚)两个人都因为被排斥贬谪到这里,相继来此洞游玩,有的还写了诗文来纪载这件事。(此时)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谁排斥过我呢?谁使我贬到这里的呢?陪同我一起来游玩的,是本地学使陈公的儿子叫伯思、仲思。我不是陈公,即使想来这里,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些原因。而陈公因为公务这次没能一起来, 既然如此那么(如果)他来了,那又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呢?

像乐天、微之这类人,就是世俗所说的伟人,能够在那一时代名声显赫,所以凡是他们足迹到过的地方,都有用来传到后世的,而这个地方也能够凭借人而很显耀。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走遍幽奇的山水、险峻的地方,和虫儿鸟儿到这个地方去去来来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然这样,但山川的美丽景致,如果使它们处在大的城市或交通方便的地方,那么那些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来游玩。不过放置在荒凉偏僻的地方, 美好(的风景)并没有显现在外面,人们也无法来亲自领略它的美好。唉,这哪里是一个人的不幸呢?

7. 游天目山记文言文翻译

连日来阴雨绵绵,让人烦闷得很。

我们到了双清庄时,天气稍稍转晴。双清庄在天目山脚下,和尚们留我们住在双清庄上。

和尚们的房间里很讲究。溪水冲激到山石上,发出响声,整夜在枕边作响。

石篑朦胧中错把这种声音当作下雨,烦透了,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早上,和尚送来早茶、早饭,招呼石篑起床。

石篑感叹说:“下着这么大的暴雨,能到哪里去呢?只有躺在床上神游罢了!”和尚说:“天晴了,风和日丽,天气极好。那响声是溪流的声音,不是雨声。”

石篑大笑,急忙穿好衣服起床。我们一口气喝了好几杯茶,立刻一同出发,去游览天目山。

8. 《徐霞客游记》之《游武夷山日记》译文

译文:二月二十一日 走出崇安县南城门,寻觅乘坐的船。

西北面一条溪水从分水关流来,东北面一条溪水从一 温一 岭关流来,汇合后流注于县南,通过郡、省而流入大海。船顺流而下三十里,见溪边一座山峰横斜,一座山峰独立高耸。

我感到惊诧而很注意,那横斜的就是幔亭峰,高耸的就是大王峰了。山峰南面有一条溪流,向东而流入大溪的,就是武彝溪了。

冲佑宫背面依傍山峰,前临溪水。我想先抵达九曲,然后顺溪流探胜历奇,于是舍弃冲佑宫而不登其门,逆流而进。

流水很急,纤夫们赤脚行走于溪流之间以挽船前进。第一曲,右边是幔亭峰、大王峰,左边是狮子峰、观音岩。

而溪流右边濒临溪水的叫水光石的,上面几乎遍满题诗、刻字。二曲的右边是铁板幛、翰墨岩,左边是兜鍪峰、玉女峰。

而铁板幛的旁边,崖壁陡峭笔立,其间有三个孔穴,作“品”字形状。三曲的右边是会仙岩,左边是小藏峰、大藏峰。

原文:二月二十一日 出崇安南门,觅舟。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一 温一 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人海。

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余咤而瞩目,则欹者幔亭峰,耸者大王峰也。

峰南一溪,东向而入大溪者,即武彝溪也。冲佑宫傍峰临溪。

余欲先抵九曲,然后顺流探历,遂舍宫不登,逆流而进。流甚驶,舟子跣行溪间以挽舟。

第一曲,右为幔亭峰、大王峰,左为狮子峰、观音岩。而溪右之濒水者曰水光石,上题刻殆遍。

二曲之右为铁板嶂、翰墨岩,左为兜鍪峰、玉女峰。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间有三孔作“品”字状。

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峰。出处:出自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之《游武夷山日记》。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例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启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游;泰昌元年(1620)出游63日;天启三年(1623)出游54日。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

吴国华为徐霞客作《圹志铭》,说他的游历“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仑天柱,参西番法宝,往来鸡足山中,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

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季梦良先是推辞,后来要接受这项任务之时,徐霞客就过世了,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纫携去,但此时文稿已有部分遗失。

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仅将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带回。徐屺仍将文稿托给季梦良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

于是季梦良“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篇”。《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