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第八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使感情得到了升华。“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把孩子和母亲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扩展资料

中文译文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
《花的学校》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当时,风华正茂的泰戈尔,正值春风得意。他的第一个女儿刚好降生,事业上也不断取得成功。温馨的家庭,锦绣的前程,使得青年诗人身心愉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了这本著名诗集。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正是沿着儿童这纯净善良的心灵轨迹,使读者的灵魂受到洗礼,得到人性真善美的升华。泰戈尔自幼厌恶正规学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学度过少年时代。在《花的学校》里不难看出泰戈尔对当时的教育现象不满,于是1901年,泰戈尔为改造社会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实验。他击破的想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
诗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致力讴歌的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笔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描绘了孩子对自由的渴望,这是诗人对世界儿童文学的一大奉献!
“花”--可以延伸为花儿、花朵,是娇嫩的、美丽的象征,有如孩子般的纯洁,所以我们时常把孩子比喻成祖国的花朵。初读《花的学校》,觉得里面呼喊的儿童有点朴朔迷离,与其说他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如说是泥土里即将破土的苗。“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他们多么的渴望冲破那层束缚,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现实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它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壁角的”。实施教育,自然是必然的,接受教育也是必然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深思,是教育来牵引孩子,还是应该让孩子牵引教育。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孩子适合怎样的教育呢?教育难道就局限在那时间,那地点,那本书么?
所以诗里的“雨”就成了孩子们的精神寄托,因为只有下雨了,他们就可以放假了,就可以在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飒飒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激烈,但是在孩子眼中就成了“互相碰触”、“飒飒地响”、“拍着大手”,没有任何的畏惧,更多表达出来的是喜爱。是啊,他们多么渴望这雨水,只有这雨水才能让他们破土、开花,“冲”出束缚,那么的迫不及待。
朴素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它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这是孩子们对生活的渴望,天空是辽阔的,星星所住的地方是宽敞的,没有约束的,太阳妈妈对它们的爱是温和的。诗中两个疑问句“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使诗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孩子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太阳般的温暖,天空般的自由。“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孩子经常唱的一首歌《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或许在孩子们受委屈的时候,最想要的就是母亲的怀抱。孩子依恋着母亲,似乎在暗示着孩子在厌恶那种无视个性的教育制度,厌恶远离自然的、牢笼般的教室,对教师的敌意态度和野蛮体罚更不能容忍。他们喜欢的是校外的花园、池塘、春天和白云。
那以爱为核心的情思意蕴驱动的想象与幻想,创造了一个晶莹秀美的儿童心灵世界,但作品的旨意并不局限于描绘这诗意的理想国,而是要敦促人们从怀疑贪婪的功利桎梏中解放出来,返朴归真。这就是花开的声音,充斥着教育者的耳朵,充斥着父亲母亲的耳朵,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第2个回答  2020-09-22
《花的学校》的主要内容是:诗人以“花的学校”为题,花是娇嫩的、美丽的象征,有如孩子般纯洁,他们在“地下的学校”,就像泥土里即将破土的苗,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
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
原文: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08年到1919年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陷入低潮。泰戈尔因与领导民族自治运动的国大党领袖们发生意见分歧,主要反映在农村问题、宗教教源问题以及斗争方式等问题上,因而退出运动,于1907年回到家乡圣地尼克坦从事民族教育和文艺创作。
这时期他出版了一系列诗歌、小说、剧本、歌曲、书信和杂文等著作。其中,他的哲理诗,可以说代表着诗人在这一阶段的思想特色:即通过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途径来实现社会改造这一任务,而爱则是人类的社会理想。《新月集》就是宣传人类爱的产物。
第3个回答  2020-08-24
《花的学校》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