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手握重兵,又有实力称帝,曾国藩为何甘愿一生称臣呢?

如题所述

其实在当时的处境中曾国藩造反并没有像我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容易,曾国藩自己心里面其实是不想造反的,他一直以忠君爱国来标榜自己,另外清政府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脆弱,也有一直监视着曾国藩的动向,而且湘军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曾国藩来指挥和管辖的,还有左宗棠的一部分,左宗棠跟曾国藩是有矛盾的。

不得不说曾国藩是有实力称帝的,以他的才华和能力足以取代清帝。曾国藩的学生曾经问曾国藩:老师这江南的半壁江山,您有意取代之吗?曾国藩当场暴怒,训斥他的学生:怎么可以有这种想法呢?曾国藩的弟弟也曾经试探过他,也被曾国藩驳回了。

并且在战争过后,曾国藩就立马解散了湘军,他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他是十分忠心的。所以在他自己的心里面是从来没有想过要造反的。湘军在当时确实是清朝战斗能力最强的队伍,可是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的队伍了,若是曾国藩有一丝想要造反的意图,那么监视曾国藩的官员会立马禀告,然后其他的军队就会联合起来打压,这样的局面对于他来说是十分的不利的。

左宗棠也是湘军的重要领导人物,湘军有一大半的势力在他那里,左宗棠同曾国藩之间有很大的矛盾,纵然左宗棠不会阻挠曾国藩,但是也绝对不会让自己的湘军去支援他。这样一来,曾国藩就没有很大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一部分。所以这样看来造反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4

其实吧,当时的曾国藩他手握重权的时候,他并不是没有想过要称帝,只是他没有考虑成熟,而且当时的左宗棠还有他的部下,其实都有问过他,只不过说他还没考虑清楚,所以就没有给予他们回复,但是他没有称帝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当时他没有把握自己到底能不能迅速的掌控当时中国的局势。第2个是因为当时的清朝国运还没有尽,而后的动荡说明曾国藩的决定是正确的。

当时的曾国藩他手握湘军华军楚军一共40万,是当时清朝最强大的军队,所以只要他愿意,他马上可以推翻当时清朝的统治。但是曾国藩他考虑到世界列强们对于当时的中国是虎视眈眈的,如果他发起反击行动的话,中国可能会被世界列强瓜分,因为列强他们就盼望着中国发生内乱,好让他们找到一个好机会,于是曾国藩他在考虑到短时间不能很快的将清朝推翻,也不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重塑,所以在这一点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曾国藩他就迟疑了很久。

还有一个就是因为他后面和他的谋士赵立文谈了很久,赵立文他和曾国藩说清朝的命没有完全玩完,虽然说因为现在有败亡的现象,但是局面还没有那么烂,而且曾国藩他可能没有办法直接的将清朝给推翻。

所以曾国藩他虽然手握重兵他为了当时的中国考虑,也为了他不会做中国最大的罪人以及保护自己和保护自己种族的性命,所以他在后面的时候多次像朝廷表忠心,最后得以功成身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22
这个还是受儒家的忠义思想的影响,所以才会这样子吧。
第3个回答  2019-11-14
毕竟是一个忠诚,一心为了国家朝政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甘愿一身为臣子。
第4个回答  2019-11-10
因为他是受儒家思想熏陶成长的,脑子里只有忠君爱国的思想。
相似回答